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演示导入,激发兴趣,任务驱动,强化动机,加强练习,重视反馈,以人为本,分层教学,协作互助,合理竞争。
【关键词】《AutoCAD》 任务驱动 教学
《AutoCAD》是美国Autodesk公司开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和绘图的软件 ,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建筑等领域,是目前较为流行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之一。它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利用各种指令绘制各种图样。《AutoCAD》可以看做是一种工具,显示器可以看做是图板和图纸,鼠标和键盘可以看做是铅笔、尺寸和圆规。我院在机电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中开设了《AutoCAD》课程,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以及为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的学习奠定基础。由于CAD兼具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类课程的特点,学生学习普遍感到较为困难。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如果注重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演示导入,激发兴趣
要学生学好一门课,必须要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所以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我预先通过网络收集和自制一些CAD作品,配上音乐,以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CAD无穷的魅力,体会到CAD软件强大的功能,切实地感触到CAD作图比常规手工作图所具有的优越性,从而唤醒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提醒大家注意每堂课的积累,勤于练习,一定能作出上述的作品。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动机。
二、任务驱动,强化动机
学生刚接触CAD时,兴趣很大,可没过多久,由于学习内容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况日下。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现有的教材结构不满意(先命令后再进行实际的操作),这样学生觉得这些命令在教学时缺乏真实感,学生对命令的掌握仅仅局限于记忆,而在实际作图时缺乏对命令的应用能力。因而我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收效很大。
“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通过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根据这一教学理论,我们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零件图的绘制时,我首先给出了下列图形,要求每位同学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做出传动轴的零件图。此任务中包含着的几个基本知识点:1、图框的概念;2、尺寸标注;3、剖面图的知识;4、图块的使用。每一个任务的确立都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状况,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而定。在总的任务之下,学生边从书本找出其作图方法和依据,边进行操作,这样更能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更能够到得到成功的体验,那怕是只完成作业的一部分,他也能更加注意教师的讲解,注意查找自己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并提出问题,最后根据提出的问题及时讲授新的知识,演示作图的方法,指出作图的关键,这样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从单纯的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这样使学生学的主动,学的轻松有效,从而有效地维持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三、加强练习,重视反馈
《AutoCAD》是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除了课堂的练习外,还应重视课外的上机训练。由于CAD课程的特殊性,学生的训练必须建立在硬件(计算机)及软件(《AutoCAD》软件)的基础上,同时作业上交又不能象传统的作业上交,因而有些同学和老师就以此为借口,忽视课外作业的布置与练习、作业情况的反馈。我认为CAD课程不仅要重视课内的练习,更要加强课外作业的及时反馈。首先,教师必须对每次的课堂练习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并要求当堂上交,对于不能当堂完成的同学,教师必须给予充分的关注,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其次,学校应该创造条件,使学生有课外上机训练的时间和场所,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自备计算机。学校可以采用中午、晚上实行机房开放,让学生自主上机。第三,作业可以让学生存放在软盘上上交或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教师的电子信箱。以此为载体,教师就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以便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四、以人为本,分层教学
目前职院类生源大多参差不齐,这就使得学生群体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兴趣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仍就采用统一教学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检测标准,必然会造成有些学生“吃不了”而有些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加上《AutoCAD》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那怕学生都能掌握知识要点,但在操作过程中,进度的快慢也相差很大,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秩序。为此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如下的办法:
1、统一讲授,分层练习。课堂练习一般准备两份练习,一份为必做,要求全体同学完成,另一份为备用,要求操作进度快、学习程度好的同学完成。这样能有效地控制教学秩序,也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的练习,使他们“吃饱吃好”。
2、同一作业,分层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将学生分成A、B、C三组,A组为中上水平学生,B组为中等学生,C组为学习困难学生。教师在统一讲授完后,让A组的同学自行练习,遇有困难,先思考,并力争从书本中寻求答案,培养其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对B、C组的同学,在教师机上进行分步讲解并演示,再由学生各自进行操作练习。最后教师重点对C组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五、协作互助,合理竞争
有效的竞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群体之间的竞争,更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我们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不同程度的同学组成。每组同学上机时座位集中,组内好差同学相邻结成对子,便于训练时进行互相邦助。每次课堂练习时,要求每个小组比赛作业当堂完成率。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共同发展。
以上就是我对《AutoCAD》教学的点滴体会。诚然,教学有法学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的应用都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与组织,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一定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曹利萍,女,1974年2月生于内蒙丰镇,高校讲师,任教于内蒙古乌兰察布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
【关键词】《AutoCAD》 任务驱动 教学
《AutoCAD》是美国Autodesk公司开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和绘图的软件 ,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建筑等领域,是目前较为流行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之一。它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利用各种指令绘制各种图样。《AutoCAD》可以看做是一种工具,显示器可以看做是图板和图纸,鼠标和键盘可以看做是铅笔、尺寸和圆规。我院在机电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中开设了《AutoCAD》课程,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以及为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的学习奠定基础。由于CAD兼具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类课程的特点,学生学习普遍感到较为困难。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如果注重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演示导入,激发兴趣
要学生学好一门课,必须要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所以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我预先通过网络收集和自制一些CAD作品,配上音乐,以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CAD无穷的魅力,体会到CAD软件强大的功能,切实地感触到CAD作图比常规手工作图所具有的优越性,从而唤醒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提醒大家注意每堂课的积累,勤于练习,一定能作出上述的作品。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动机。
二、任务驱动,强化动机
学生刚接触CAD时,兴趣很大,可没过多久,由于学习内容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况日下。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现有的教材结构不满意(先命令后再进行实际的操作),这样学生觉得这些命令在教学时缺乏真实感,学生对命令的掌握仅仅局限于记忆,而在实际作图时缺乏对命令的应用能力。因而我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收效很大。
“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通过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根据这一教学理论,我们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零件图的绘制时,我首先给出了下列图形,要求每位同学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做出传动轴的零件图。此任务中包含着的几个基本知识点:1、图框的概念;2、尺寸标注;3、剖面图的知识;4、图块的使用。每一个任务的确立都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状况,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而定。在总的任务之下,学生边从书本找出其作图方法和依据,边进行操作,这样更能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更能够到得到成功的体验,那怕是只完成作业的一部分,他也能更加注意教师的讲解,注意查找自己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并提出问题,最后根据提出的问题及时讲授新的知识,演示作图的方法,指出作图的关键,这样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从单纯的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这样使学生学的主动,学的轻松有效,从而有效地维持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三、加强练习,重视反馈
《AutoCAD》是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除了课堂的练习外,还应重视课外的上机训练。由于CAD课程的特殊性,学生的训练必须建立在硬件(计算机)及软件(《AutoCAD》软件)的基础上,同时作业上交又不能象传统的作业上交,因而有些同学和老师就以此为借口,忽视课外作业的布置与练习、作业情况的反馈。我认为CAD课程不仅要重视课内的练习,更要加强课外作业的及时反馈。首先,教师必须对每次的课堂练习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并要求当堂上交,对于不能当堂完成的同学,教师必须给予充分的关注,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其次,学校应该创造条件,使学生有课外上机训练的时间和场所,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自备计算机。学校可以采用中午、晚上实行机房开放,让学生自主上机。第三,作业可以让学生存放在软盘上上交或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教师的电子信箱。以此为载体,教师就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以便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四、以人为本,分层教学
目前职院类生源大多参差不齐,这就使得学生群体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兴趣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仍就采用统一教学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检测标准,必然会造成有些学生“吃不了”而有些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加上《AutoCAD》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那怕学生都能掌握知识要点,但在操作过程中,进度的快慢也相差很大,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秩序。为此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如下的办法:
1、统一讲授,分层练习。课堂练习一般准备两份练习,一份为必做,要求全体同学完成,另一份为备用,要求操作进度快、学习程度好的同学完成。这样能有效地控制教学秩序,也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的练习,使他们“吃饱吃好”。
2、同一作业,分层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将学生分成A、B、C三组,A组为中上水平学生,B组为中等学生,C组为学习困难学生。教师在统一讲授完后,让A组的同学自行练习,遇有困难,先思考,并力争从书本中寻求答案,培养其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对B、C组的同学,在教师机上进行分步讲解并演示,再由学生各自进行操作练习。最后教师重点对C组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五、协作互助,合理竞争
有效的竞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群体之间的竞争,更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我们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不同程度的同学组成。每组同学上机时座位集中,组内好差同学相邻结成对子,便于训练时进行互相邦助。每次课堂练习时,要求每个小组比赛作业当堂完成率。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共同发展。
以上就是我对《AutoCAD》教学的点滴体会。诚然,教学有法学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的应用都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与组织,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一定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曹利萍,女,1974年2月生于内蒙丰镇,高校讲师,任教于内蒙古乌兰察布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