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教学开启高效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shen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本的教学形式,它能使课堂充满悬念,让学生的思维接受挑战,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因此,教师要开启高效的课堂,应以问题式教学为驱动,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自主、合作、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教学多边活动的顺利进行。
  1.创设问题情境,使于新课开端处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设疑在新课的开头处,能让学生带着质疑进入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激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效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学习“水和无机盐的调节”一节时,我刚走进教室,教室很寂静,前排的一位男生正在举起矿泉水瓶饮水,于是我问他:“你为什么要喝水?”“口渴。”学生不加思索地回答。“你喝过之后还口渴吗?”我紧接着追问。“不渴了。”这位学生回答得干脆利索。这时我面对全班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平时需要饮用多少水供给我们身体所需,才不觉得口渴?”学生纷纷举手发言:“8杯。”“多喝。”“适量。”等等。答案出现了分歧。此时,我并不急于作出评价,而是进一步指出:“对于日常生活饮水问题,我们大都知道口渴才饮水,这样好不好?身体需要多少水?我们的机体是怎样调节的?”这样就又给学生引入了一个谜,于是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了本节课的内容探究。
  开课就使学生带着问题迅速进入探究新知的状态,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自然会成为课堂的主体,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利于新课教学的逐步展开。
  2.创设问题情境,在于教学重点、难点处
  每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把握重点,化解难点,排除有关疑点,因此,教师设疑不能只考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更应该使其思维凝聚在教材的重点上,对抓住重点、巧化难点、加深理解重点起到推动的作用,使之成为提高课堂的一条有效途径。例如,神经系统中“条件反射的建立”是一个较为抽象深奥的知识,在学习新知识前,我引入“郑板桥训驴”的故事:少年郑板桥为惩罚家乡一个常常骑驴逼债并强迫人鞠躬行礼的地主,带上荆棘做的马鞭偷偷地溜进驴舍,一边给驴鞠躬,一边用马鞭狠抽驴,反复如此,直至他远远地鞠躬,驴子就本能地跳起来。有一天,地主又去收租,郑板桥远远地向驴频频鞠躬,驴子则不停地跳起来,把地主摔得鼻青脸肿,从这之后,地主再也不敢骑驴收租了。我紧接着提出质疑:“驴子为什么看到郑板桥鞠躬会跳起来?这则故事和巴甫洛夫通过反复摇铃建立狗的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兴趣盎然,很快投入本节的重点知识的探究中。
  再如在学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时我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1)突触的结构包括几部分?突出小体指的是哪部分?(2)如何传递兴奋?(3)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4)信号在神经元的变化是怎样的?通过构建“层递式”问题,让每一个问题成为学生思维的阶梯,许多问题形成一个问题串,在我的逐步点拨、启发下,学生思考、讨论和探究,步步逼进,层层深入,在明确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获得了知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水到渠成地完成了重难点的突破。因此,创设问题在重点处,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激活课堂氛围,而且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处发展,培养他们的思维习惯,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
  3.创设问题的情景,用在知识的衔接处
  知识的交叉点、关联点往往是理解和深化知识的关键,教师在此处设疑,可引发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例如,苏教版必修一“光合作用”一节,学生熟练掌握光合作用过程后,我创设问题情境:“光反应过程外界的因素是什么?暗反应过程外界的因素是什么?”这样顺利地引出了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的课题: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
  4.巧设实例,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
  生物知识来源于实践,教师要引用生活实例,通过有价值、有思考性问题的呈现,引发学生深入的思维,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
  例如,在讲“人与环境”这一节,我先用投影的方式列举了近几年发生的自然灾害实例,如汶川和玉树的地震,甘肃舟曲的泥石流,等等,用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教育学生,接着设疑:近几年为什么频繁的发生自然灾害,这与人类过度开发资源有什么关系?让他们带着现实的问题思考。这样的知识不仅来源于教材,而且来源于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生探究新知的主动性。再如在学习选修1《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我这样设计:出示制作好的酸奶、泡菜、米酒等发酵食品,让学生品尝并思考问题:这些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和需要的微生物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
  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巧设问题,把生物教学与现实生活衔接起来,实现从教材到生活贯通与融合,这样容易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探究热情,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课堂提问题式教学模式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设置问题,教师应把握设疑的分寸,紧扣教材的讲授需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要以引导运用知识、提高能力为目标,切忌提出“满堂灌”或大而不当的问题。这样,问题式教学不仅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而且能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灵活,学得深刻,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
  总之,生物课堂的问题式教学,以问题式为主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教师只是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因此,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架设了师生对话的桥梁。
  
  参考文献:
  [1]袁锦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中学生物学,2008,24.
  [2]颜怀颖.谈生物学课堂提问.生物学教学,2004,(10).
其他文献
兴趣是获得知识最重要的内部驱动力,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的学习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在这个处处讲求创新的时代是非常重要的,小到个人事业,大到国家前途和命运,只有具有一定的创造力,才能有好的发展前景。  现如今,很多学生都是在考试的压力、教师的压力与家长的压力之下被迫学习的,由于缺乏兴趣,很多学生即使成绩不错,也都是高压政
摘 要: 本文作者结合中职化学教学的实践,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从掌握知识的方法、技能上加以引导、辅助,解决学生顺利过渡并适应职校化学学习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化学 中职化学 顺利过渡    最近几年我校扩大了中职的招生规模。从初中到职校,是学生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是从一个学习阶段上升到更高的一个学习阶段的过程,其中既有知识上量的变化,又有掌握知识方法上质的飞跃。开始,大多数学生感到新奇、兴奋、
在中学化学的教学中,适当练习并进行习题评讲是化学教师常常采用的教学方式.学生的“练”只是手段,其主要目的在于练后的“评”.习题讲评课应看作是学生练习的延续和升华,因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最典型的病理学特征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细胞凋亡被认为是帕金森病病理机制中神经元死亡的病因之一,但是其中具体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等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认同,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将发生重大改变。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它对我国目前的高中生物课程的改革来说既是一个新的理念,又是近20年中学生物教学改革所一直推崇的教学思想。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普通公民终身发展所需的生物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应考虑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特别要注重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
摘 要: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发挥德育的功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学校德育教育 学生个性 培养    1.引言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如今,素质教育已成
时下,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念,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有人甚至把它视为新课程改革最大的成果。但我作为一名长期处于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农村初中教师,对此却极不乐观。  对于研究性学习,议论或著述颇多,可谓见仁见智。但总体上有这样一个共性: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
摘 要: 成长档案袋评价是一种新兴的质性评价方法,本文对成长档案袋在教学评价中的优势进行了分析,阐述和说明了《人际沟通》实践教学中建立成长档案袋的目的、内容、评价表设计等。  关键词: 《人际沟通》实践教学 成长档案袋 学生评价    《人际沟通》作为护理专业开设的人文类课程,与以往同类课程相比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淡化了纯理论的讲解,增加了“实践活动”模块,并与理论知识相呼应,意在使学习
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之一,它在艺术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智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有非常大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非常重视美术教育,可是有很多地方对美术课的重视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实际上仍和以前一样对待美术教育。老师们一提到需要经费来购置上课必备的材料,领导们纷纷摇头。  一  我从事农村美术
图像质量评价的研究,在图像领域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随着基于视觉特性的数字视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客观评价方法无法反映这些数字视频的视觉感受效果,满足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