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的复制》观评课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mfw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一节内容为《DNA的复制》的网课为例,从新课标、知识的科学性、生成性教学活动、科学探究过程、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几个方面阐述听课感受。
  [关键词]DNA的复制;观评课;高三生物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2-0091-01
  我曾听过一节内容为《DNA的复制》的网课,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基本功扎实,课件制作精美,课前准备充分,教学形式多样。这些都值得我学习,但是我认为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下面从这节课的内容出发谈谈我的理解。
  一、对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分析不够透彻
  新课标对本节课的内容要求是“概述DNA分子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1.能说出DNA复制的概念和方式;2.能推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3.能解释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和意义。对于本节课,课标的“知识目标”中用了“记住”“知道”这些不可测量的动词术语,导致教师和学生无法评价,另外对学生如何推断DNA的复制方式,也没有明确的目标,而在这节课中,教师又对该部分知识进行相关的处理。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之前,应先研究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以此确定好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以使课程标准、教材、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三者和谐统一。
  二、知识的科学性有待完善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展示三对双胞胎的图片并提问:“三对双胞胎长得相像的原因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父母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之后传递给子代。对于这样的导入,其科学性有待商榷,如同样的父母遗传物质复制之后传递给后代,为什么多数后代都是不相同的?(即使是双胞胎也有长得相似和不相似的)可见这个解释是不正确的。教师可以从同卵双胞胎的角度指出是同一DNA复制的结果,且同一DNA复制得到的子代DNA也相同,从而更好地引出下一个问题:DNA是如何复制的?
  三、注重探究思维培养但对课堂生成关注不够
  教师在提出“结合DNA分子结构推测DNA分子是如何由一个变成两个甚至更多个的”问题的同时,给学生提供红色磁条(代表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和蓝色磁条(代表新合成的子链),让学生开展模拟实验并描述模拟实验的思路,以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来推测其可能发生的方式。对于教师提出的未知问题,学生的答案不应完全相同;对于从未接触过的名词概念,学生不应该能很熟练地说出来。然而本节课在让学生推测DNA的复制方式的活动中,我发现学生都能非常熟练地提出半保留复制和全保留复制,而在真实的课堂中学生若不阅读课本,是不能这么准确命名的。因此,我认为该过程是教师预设的,并不是课堂生成的,不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不符合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也就是说该活动,教师设计的出发点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没有把握好。
  四、探究过程不科学
  教材中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和孟德尔、摩尔根的探究思路一样,都是采用“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提出的问题是“DNA分子是以什么方式进行复制的”,提出的假设是“DNA分子是以半保留方式复制或是全保留方式复制”。演绎推理的过程就是“如果是半保留复制,那么用同位素标记法获取的几代大肠杆菌离心后应该出现三条DNA带,如果是全保留复制应该出现两条DNA带”。实验检验的过程就是“进行实验操作,以检验假设是否正确”。
  本节课中,教师设计了探究DNA分子的复制方式这个活动,师生共同分析两种复制方式离心后会出现的条带情况,但是缺少“实验检验”这个环节,那么就不能证明DNA的复制方式,导致“科学探究”这一环节没有落实到位。
  五、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不直接
  虽然DNA复制过程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但是如果是采用模型或是动画演示的方式进行,学生也是非常好理解的。本节课中,教师采用“DNA复制奥委会志愿者及誓言”的活动来进行DNA复制过程的教学活动,这种类比教学使人感觉找不到方向,有作秀的嫌疑。归根到底还是教师没有明白这节课的意义,不是形式越多樣,这节课的效果就越好,而是要看是否真正发展了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虽然教材中没有DNA复制条件的探究过程,但是我们可以借助康贝格探索DNA复制条件的实验来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DNA复制的内容。
  综上可知,一堂好课,教师首先要有课程意识,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能只着眼于眼前,只关注学生一时的得失,而要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教学内容来讲,除了注重教材资料的运用之外,还要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教学过程来讲,课堂生成性活动更能充分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特约编辑 安平)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在教学中历史教师应不断认识到,要积极运用建构主义、多元智能和最近发展区等先进理论,努力尝试转变教学方式,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以期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教学;学生;学情;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0000803  教学
2011年3月,欧盟委员会批准了InterMune有限公司开发的吡非尼酮片剂(pirfenidone/Esbriet),用于治疗成人轻至中度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致死性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计划和实施一般以主題为线索,要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走出误区,首先要选好题。教师结合本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以翔实的案例,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选题要做到方向明确、关注生活焦点、体现学生自主和关注资源生成的观点。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选择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2-0007-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校更应体现以学生为本,全方位地关注学生本身及其行为,特别是关注学生的问题行为。如何让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取得进步,减少这些学生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非常有意义,教师可结合正面管教的理论,通过实例开展消除学生问题行为的研究。  [关键词]问题行为;正面管教;进步之星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可以增多学生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英语交际的频率,增加训练的机会。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及具体教学内容,加强师生沟通,开展生生互动、组组互动,在互动中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互动;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05201  初中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生理与心理阶段,英语教师应该根
摘 要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方松街道70岁以上老年人代谢异常患病情况,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对方松街道7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问卷调查和体检,检测身高、体重、血糖、血脂、血压等,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与体检的老年人代谢性疾病总患病率为79.51%,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肥胖患病率分别为64.75%、36.59%、17.56%、24.12%。不同性别的老年人在高血压、高血糖、肥胖
[摘 要]在人们的惯性思维里,往往认为政治课堂沉闷,充满了说教,缺乏吸引力。其实,政治知识源于社会实践且贴近生活,只要教学方法得当,就能大大提升政治课的趣味性,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高中政治教学可以通过案例激趣法、辩论激趣法、实践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趣味性;方法  一项针对北京、上海等七个大中城市关于高中学科受欢迎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最不喜欢的学科
2011年8月,美国FDA批准了Gilead科学有限公司开发的由利匹韦林(rilpivirine)25mg、恩曲他滨(emtricitabine)200mg和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300mg组成的复合片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本文通过分析数学实验教学的意义,阐述初中数学实验的设计方法.
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理想血压似乎为130~159mmHg/70~89mmHg。对于成年慢性肾脏病患者,以舒张压低于理想范围为代价,而收缩压达到理想范围的做法,可能对患者无益。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