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走进心灵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ec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9.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68-02
  
  惠施和庄子都是魏王的好朋友。一天魏王分别送给他俩一些葫芦的种子,并许诺谁种的葫芦大谁就有赏。为了能种出比庄子更大的葫芦,惠施非常用心,每天施肥、除草。庄子只是到时候来看看,见没有什么异常就去做别的事了。
  过不多久,惠施的葫芦苗相继死去,最后一棵也没成活。而庄子的葫芦苗却长得格外茂盛,慢慢地,都开了花而且结的葫芦都很大。
  惠施觉得很奇怪,就请教庄子:“先生,为什么我那么用心地栽培,所有的苗却死了,而您从来都不曾好好地管理,葫芦反而长得那么好呢?”庄子笑道:“你错了,其实我是在用心管理的,这个方法就是自然之法啊!你没见我到时候也要去地里转转吗?我是去看看葫芦苗在地里是不是快乐。如果它们很快乐,我当然就不用去管啦。而你却不管它们的感受,拼命地浇肥,哪有不死之理啊?”惠施恍然大悟。这就是庄子的“生态教育”思想。
  什么是生态教育呢?我认为生态的教育是一种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内心发展需要的教育。让我们的教育发挥其真正的功效,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才是真谛。因此,我今天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让教育走进心灵》。
  1 教育的前提是民主和尊重
  李镇西老师曾精辟的说道:“‘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位很人性化的老师,但随着一位学生的到来,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是否真的践行了人文关爱。
  那是在2005年的上学期,从别的学校新转入我班一名叫王楠(为了表示对该同学的尊重,我用了化名。)的女同学,刚一见面,她那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头型就引起了我的反感,但是对她的到来我还是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同时向她提出了关于学生仪表的几点要求,叮嘱她必须剪头!
  第二天早上我刚来到学校,班长就向我反映了一个情况:班级门口出现一些四年级的同学,扬言要看一看新到我班的大美女,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班的早自习纪律。这时说曹操曹操到,看到这个“罪魁祸首”我火冒三丈,再加她的发型没有任何的变化,于是我采取了停课回家剪头的处理方式,就是这样一个草率的决定,使我们之间开始产生了矛盾。
  于是在以后的时间内,王楠开始公开的与我顶着干。我不让把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带入学校,可她却将手机和游戏机借给同学;我叮嘱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而她却公然传纸条抄作业;我告诫男女生之间要保持正常的交往,而她不但与个别男生交往过密还有早恋行为。于是在一次班会上,我批评这些现象时,她又一次露出不屑一顾的表情,我终于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将她带到办公室 开始了暴风骤雨式的批评教育。当时王楠一言不发,只是用一种极端憎恨的目光怒视着我,看到自己的师道尊严再次受到挑战,积压已久的怒火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我冲她吼道: “不想在十一班待着就给我回到原来的班级去”这句话刚一出口,一直沉默不语的王楠也急了,以同样的音量向我大喊一声“我讨厌你!”我震惊了!从教二十多年间,我不敢说是得到了所有同学的敬重,但也从来没有一个人敢当面顶撞我,这四个字像一盆凉水浇醒了我,我究竟在做什么?我一直以为对学生严教是爱心的体现,可是万没有想到学生竟然那么抗拒。是抗拒我们的教育吗?不是的!学生抗拒的,不是我们教育的内容,而是我们教育的方式!
  看到大滴大滴的泪水从王楠的眼中涌出,一次次和她交锋的情景浮现在眼前,从她站在我的面前起,由那特殊的发型我就主观臆断她不会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当别班的同学来骚扰时没有做深入的调查就主观臆断错全在于她 ……一次次的想当然将我俩推向了对立的双方,终于演变成了今天的局面。
  想到这里我轻轻抬起手,为她擦去眼泪,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温情的举动,融化了王楠心中的坚冰,慢慢的她把身上的“刺”收回去了,珍爱如宝的头发剪掉了。看到她的变化我及时的表扬了她。听到我的赞许,几分羞涩的微笑绽放在她的嘴边,那一刻我知道,我已经走进了她的内心。
  孙子兵法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是一切兵法的核心思想,我认为,这也是一切学生工作的核心思想。要知道,我们教师试图改变的,不是学生的身体,而是学生的心灵。所以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只有在教育的这块圣土上埋下民主和尊重的种子,才会收获有叶有花有果的未来。
  2 教育的艺术是倾听和沟通
  我在十二中第一次当班主任是接一个英语特长班,当时来自于学校和社会的质疑声响成一片,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让怀疑的人相信我,让反对的人支持我。所以想了好多治理班级的办法,其中有一条规定就是每次测试家长一定要在试卷上签字。当时我班有一个孩子叫刘玉石每次考试都没人签。不管我怎样追问他原因,他支支吾吾说不出一个所以然。于是我态度坚决的把他家长请到了学校。半个小时后他妈妈来了,当我看到他妈妈的样子一下子惊呆了:原来她是一个脑血栓患者,身体的右半部分行动失调,在别人的搀扶下她一步步的向我走来,短短的走廊竟走了好久好久。那一刻我仿佛被定在那里,一动也不能动,脑海中只剩下两个词残忍和悔恨。尽管这件事已经过去9年,此时我的眼前又出现了一双哀求的双眼,蹒跚的步履,失衡的身体,耳边又想起了含糊不清的声音。尽管后来我对这个孩子倾注了很多的关爱,尽管这个孩子跟我说初中生活是他最快乐的时光,但是对我来讲,但是这件事却成为我心里永远的痛。成为一笔永远无法偿还的心债。
  我想在座的各位同仁可能也有和我一样的经历,那就让我们学会倾听吧。倾听是一种民主的氛围,它能消除师道霸权,放飞学生心灵。倾听是一种热情的期待,它能关注个性的差异,促成心灵的共鸣。倾听是心与心的对话,是灵魂和灵魂的会晤,愿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倾听学生们心中的快乐、困惑和疑问,用倾听打开学生的心门。
  3 教育的真谛是宽容和理解
  我相信大家都听过“不要砍冬天的树”这个故事,一棵枯死的树在冬天被人砍掉了,但到了第二年春天,这棵树又从两边长出了新芽。冬天的树,谁能说不会在春天里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呢?联想到我们的学生,当他们犯了错误时,如果我们予之以冰冷的言语或将其拒之门外,那么不就等于在冬天里用锋利的斧头砍斫“枯”树吗?
  在这里我要说一说孙金龙的故事。这个孩子在初一初二的时候还是一个不错的学生。尤其是体育方面特别突出。因此被选为体育委员。可是到了初三后因为交友不慎,渐渐的染上了一些不好的习惯,经过多次的教育收效并不大,无奈政教处下了最后通牒:如果再不改正错误就要劝退。听到这个消息后我暗暗窃喜终于有机会摆脱这个大麻烦了。一天晚上放学后我匆匆忙忙往家赶,刚下完雪路很滑,正当我小心翼翼的准备过马路时,突然从旁边伸出一只手挎住了我的胳膊,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只手的主人就是孙金龙。就这样,这个孩子一直搀扶这我把我送到门口。回家后我想了很多,这个本性纯良的孩子在我多次批评指责甚至想放弃后不但不怨恨还对我倾注了最纯真的爱,此时的孙金龙不正需要有人搀扶一下吗?
  有人说班主任可以让一个孩子生活得痛苦,也可以让一个孩子生活得幸福。他可以是一个实施惩罚的刑具,也可以是给予鼓励的益友。他可以羞辱一个学生,也可以迁就一个学生。他可以伤害一个心灵,也可以治愈一个灵魂。要知道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心智不成熟,思想不稳定,正处在激烈变化和发展中的人,这时的教育固然要有爱心,更要有建立在爱心、理智和信念之上的宽容之心。所以我决定“住手”把孙金龙这棵“冬天的树”培育好,相信来年定会“绿树成荫”。
  4 教育的智慧是润物细无声
  日本道德教育专家金井肇说过:“如今的青少年普遍感染了一种叫‘无力感动’的疾病,他们对感人的故事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他们拒绝感动,更排斥流泪。”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让德育温馨地走进学生的心灵。
  大家都知道2009年的9月11日,我们学校发生了甲型流感,并因此停课一周。这七天对于我们全校师生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教育机会。为了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我在班级的QQ群里留言:“疫情让我们在空间上保持距离,可心灵上却贴得更近,孩子们王老师与你们同在。”疫情结束后复课的第一天,我们学校如临大敌,所有的师生必须戴口罩上学,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放眼望去,整个校园一片白色,这时心理的疏导是最关键的。我早早的来到班级,在大屏幕上打上了“欢迎回家”四个字并播放了《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歌曲,轻松愉快的旋律,像一双温暖的手拂去了孩子们的惶恐,给心灵带去了慰藉。当给每个学生检测完体温后我对同学们说:“亲爱的孩子们:历时一周的停课终于结束了,今天我们的校园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和生机,在这里,我张开温暖的怀抱拥抱你们:孩子们,欢迎你们回家!
  在过去的9天里,我们经历了一次巨大的考验,我们全组140人心相连,情相拥,爱相通。你的心,我的心,万众一心;你的力,我的力,千钧之力,终于取得了决战“甲流”的胜利。”
  接着我向同学们讲述了发生在这九天中感人的一幕幕:复课前的动员会上,我们的校长,那饱含歉意的深深一鞠躬,体现了对于生命的敬重;空旷的操场上,我们的教师因过度的劳累再也顾不得形象席地而座,用嘶哑的声音在询问学生们的情况;疫情面前,我们的老师未加任何的防护与全副武装的防疫站的工作人员一起挨户排查……太多太多的实例都定格成了这段特殊日子中最亮丽的风景。最后我总结说:同学们,请相信,有那些把呵护和关爱学生生命当做己任的各级领导做支柱,就没有闯不过的难关;有那些宁可牺牲自己的健康来拯救你们健康的老师做后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孩子们,让我们把十二中学变成锤炼品格,培育精神的课堂吧!
  当我把这番话说完后班级响起了一阵掌声,我再仔细观察发现原来的惶恐不安消失了,代之的是自豪与感动。接着我让学生们谈谈第一天复课的感受,有人说:“老师,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爱你,你知道吗?我们在班级的群里已经把你称做咱斌哥了。” 还有的学生说“我骄傲,我是十二中的学生,我要用优异的成绩去消除外界对我们的诋毁,我更希望十二中学像浴火的凤凰,重展七彩的翅膀,鸣于九皋!”
  当空洞的理论说教无法感动那些稚嫩的心灵时,我们是否可以多一点“润物细无声”的灵魂与灵魂的会晤,可以多一点“染尽花光不见痕”的心灵与心灵的融合,这里没有布道的口若悬河,没有训导的正襟危坐,有的只是触动感激,心有灵犀,快乐成长。
  最后我想把席慕蓉的《白色山茶花》送给各位:山茶又开了,那样洁白而又美丽的花朵,开了满树,从青绿的小芽儿,到越来越饱满,到慢慢地绽放;从半圆,到将圆,到满圆。当我每次走过一探开花的树,都不得不惊讶、屏息于生命的美丽。
  各位同仁,每一位学生就像美丽的白色山茶花,让我们带着敬畏之情,对这些鲜活的生命去行膜拜之礼,感谢他们允许我们参与了他们的成长;同时我们这些教师也如花,装扮了世界,美丽了自己;驱逐了污浊,余留了芳香。我喜欢这如花的岁月,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澄清了我们的心灵,修正了我们的行为,享受了教育的快乐,收获了美丽的人生。也许我们无缘做伟大的事,但是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一点小事,让我们给生活以诗意,给生活以希望,让花开半夏,花开满园,花期无限。
  
其他文献
【摘要】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其典型表现就是以教案为本位,实行计划教学,一课时跟着一课时循序渐进地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每节课的内容任务和进程都具体地甚至按时间顺序分解在教案中,课堂教学就像计算机输出规定程序一样,是教案的展开过程。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而这种定位必然影响到教师的备课。因此,教师的备课就不能只停留在写教案上,尤其是语文教师更要接受新的挑战,让备课“功夫在课外”
期刊
【摘要】 语文课程理念呼唤教师角色相应作出深刻的转换,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而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由教科书的被动使用者而成为新课程的塑造者;由课程成绩的裁判者而成为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这是语文教师职能的一次历史性转变,是百年现代语文教育史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新阶段和新境界。  【关键词】 课程理念;语文教师;角色转换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
期刊
【摘要】 数学学科的特点更加明显地体现出两极分化的严重性与可怕性,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正确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和杜绝这种现象,对提高数学教学成绩,促进教育健康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初中生;数学教学;两极分化;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81-01    1 初中
期刊
【摘要】 了解X线和中子对新疆地区部分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影响。并且比较X线和中子对健康状况影响的差异。X线和中子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并且X线组的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均高于中子组,因此我们在关注中子受照人群的同时更应注重、加强X线受照人群的健康防护。  【关键词】 X射线;中子;放射工作人员;比较  【中图分类号】R8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
期刊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课教学内容,凸显了儿童生命本体的回归,一切从儿童出发,站在儿童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以儿童自己的眼光看待事物,把儿童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小植根于他们的内心世界,来影响他们的心灵。品德新课程的这一特点,就要求我们的品德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同样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并用学生自己喜欢的各种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发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找到自己情感的家园,大胆表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94-0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为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转换角色,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学习方式。下面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几点体
期刊
【摘要】 17世纪英国诗人乔治?格贝尔说:“一个父亲胜过100教师。”有哲人说:“好母亲可以缔造一个优秀的民族。”这说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家庭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于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太多的无知与无奈,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于是,我们孩子的一个个问题没能适时地解决,成了我们所谓的“问题学生”。笔者从问题学生的家庭原因入手,提出与家长紧密联系的观点,一切为了孩子,让每个孩
期刊
【摘要】 任何一个班主任都不会放松对班集体的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会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促进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那么怎么营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并不断地加强管。  【关键词】 班级;建设;心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95-01    任何一个班主任都不会放松对班集体的建,一个优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97-02    前言:《说“屏”》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笔者也听了很多有关这一课的上法,往往走说明文的路子,落入俗套。那怎样才能出新,上出不一样的味道,笔者确实动了一番脑筋,下面就将上课的实录记录如下,供各位同仁参考。  1 教材分析  1.1 单元地位  《说“屏”》选自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204-01    爱是人类特有的最细腻最高尚的情感,是所有意志、品质和美好道德的核心。在幼儿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当创造充满真爱的世界,让孩子懂得爱,并在感受别人爱的同时,也积极地着去爱着别人。  那么如何把“爱”的种子撒播到孩子心中呢?孩子的爱心不是靠强行灌输,更不是用没有原则、失去理智的溺爱换来的。它是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