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教学与批判性思维培养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bl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作为我国近代重要的文学家之一,其部分优秀作品被选编到教材中,并占据了很大的比重.鲁迅文学作品能够深刻地反映社会中的弊端,具有一定的批判意义,因此借助鲁迅作品进行批判性思维教学具有必要性.但是受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教学越来越不受到重视.新课改重视语文素养能力教育,批判性思维能力教育对健全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教师可对选编的鲁迅作品进行解读,以促进语文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其他文献
《陋室铭》透露出的“君子”概念是值得反复探究的.无论是居陋室而不改其志向,抑或是实践笃行之,都体现了传统的君子之德.可以从“君子之德”“君子之言”“君子之心”“君子之志”“君子之道”五个方面,以读通、读细、读懂、读深、读顺五个角度对《陋室铭》进行多元解析.
文言文教学要摆脱琐碎粗浅的低效状态,就要树立整体意识.单篇教学也应视作完整的独立体,通过反复感知、体验与关联比照,实现读者与作者、作品的深度联接,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期刊
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云:“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又云:“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春江花月夜》,字字写得有情、有想、有故.”
期刊
中唐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骈体铭文,短短八十一字,借赞美陋室抒写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文章层次明晰,意境隽永,韵味悠长.因此文几十年来牢牢“盘踞”于初中各版本教材,所以大家对其解读少有异议,更乏新见,如对文本主体部分(此处指主旨总领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后面四句,下文均以此四句设论)的二级层次结构(相对全文而言)划分通常认同如下:rn1.室外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室雅),此为第一小层.
期刊
杜甫的《登高》被明代学者称为“唐七言律诗第一首”.我曾三次教学《登高》,教学收获却不大一样.细细数来,每次教学均“伤痕多多,惨不忍睹”,我对诗歌教学的认识却步步“登高”.
期刊
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中要求学生“继续学习诗歌”,完成“自主欣赏”“自由朗诵”“尝试创作”三项任务.从学习内容和能力训练看,活动任务单的安排不尽相同,各有侧重,但都指向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尤其是任务三“尝试创作”,更需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他们的创作热情,唤醒写作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打开一颗诗心,去发现,去创造,在诗歌的王国里自由行走,大胆发挥,体会创作的快乐.
期刊
一、名著阅读教学之困境rn自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推行以来,名著阅读教学成为当下语文教学的一大热点和难点.有些教师的名著阅读教学理念落后,导致了名著阅读教学缺乏理念、路径、规划和设计.rn(一)名著阅读课程建设推进缺乏理念与路径rn大部分的语文教师对名著阅读缺乏顶层设计,名著阅读教学不作为,或者是想到什么就教什么,缺乏对相关先进理念的学习,教学观念比较滞后.因此,名著阅读教学应该与单篇阅读教学有所区分,借助于“整本”的特点设计合理的阅读任务,开展顶层设计,指明名著阅读教学的方向和路径.
期刊
纵观2021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命题均体现了“课标”精神.写作任务驱动多元,赋予了考生自主选择、独立思考和个性化表达的空间;写作材料富有人文性、凸显时代性,注重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写作角度多元,具有开放性.可从任务情境、思维原料、认知体验等角度交叉融合切入:限定思维运作的情境,创设“动态、探究、认知”的写作任务;开发思维运作的具体对象,分析多元、适切的“思维原料”.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可见,在落实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大概念和主题各司其职,大概念让学科教学结构化,主题则引领教学,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主题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主题活动对大单元教学功能的“越位”现象.因此,弄清主题在大单元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很有必要.
期刊
鲁迅在《阿Q正传》中用第二章《优胜记略》和第三章《续优胜记略》描写了阿Q的“行状”.其“行状”表面呈现为几则油腔滑调的小故事,但从作者创作、描写的角度看,却是在“思想内容”和“写作技艺”两方面都注入了“深刻”意味的,即:作者将“底层”深挖至了精神走向层面,对民族性和史性的问题进行了触及;设计的人物出场次序成为小说生命力的支撑,在人物描写中又成功兼顾了小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