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共情策略 促进“语用”教学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longyan0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情,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一种心理学概念,它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意味着进入他人的认知世界,并完全扎根于此。也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应用“共情”策略,就是融文本情感、教师情感、学生情感于一体,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与作者和作品共鸣,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小学高年级,笔者从以下三方面实施共情策略,促进“语用”教学。
  一、运用共情策略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1. 创设情境,激发共情体验。心理学认为,情景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入境始觉亲。”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音乐、绘画、朗诵、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不仅有利于把学生带入文本情境中,而且能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及人物感情或精神的理解。在教学《浙江之潮》一文时,教师播放“浙江潮”的视频,学生仿佛和作者一起来到海塘大堤,浙江潮的声、形、色、势以及变化形象生动地展现在眼前,“玉城雪岭”“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等词语的意思,无需讲解,却已一目了然。此时,教师再次播放视频,学生朗读课文,文本的语言已经成为具象,鲜活生动,在激情迸射的琅琅读书声中,学生的心潮亦如“浙江潮”一般,汹涌澎湃,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油然而生。这种体验恰恰就是文章作者的体验。当然,创设情境的方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一则故事、一张照片或是精辟的格言、优美的诗句等等,都能引领学生进入阅读的胜境,进而在文本的學习中理解、领悟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意思和情感。
  2. 共情倾听,有效引导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共情倾听,要求教师弃绝“裁判官”的心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创设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心灵和谐共鸣:教师表情自然,身体微微前倾,平视对方的眼睛——用乐于接受的姿态欢迎对方;不因细枝末节的问题而突然插话,也不因想转变话题而随意打断学生谈话——用专心倾听的态度肯定对方;或就要点问题适时发表意见感想,或就内容的遗漏、疑问之处择机询问——用“乒乓效应”响应对方……
  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个性气质都不相同,在对文本的理解上必然存在差异。这样的共情倾听,能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畅所欲言,在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中,读出文字背后的含义。
  二、运用共情策略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感悟
  情感换位,角色代入也是常见常用的共情策略。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因素,把自己当成文本中的角色,调动生活积累和经验,去体验文本人物的内心世界与精神品质;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当成作者,设身处地地思考如何组织语言表达情感,进而感悟语言文字运用的妙处。在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的时候,笔者先让学生结合图画理解“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在学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一句时,笔者说:“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苏轼。我想问问,为什么要把西湖比作西施,而不比作貂蝉、昭君或者杨贵妃呢?”这一问,如同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有的说,因为“西湖”和“西子”都有一个“西”,这样的比喻自然;有的说,因为西施淡妆或浓抹都很美,西湖晴天或者雨天也都很美,这样的比喻很贴切。笔者又追问:“你怎么知道西施淡妆浓抹都很美呢?”有学生说,东施效颦里就写了西施生病,生病大概就只着淡妆,但是她皱着眉头也很美;有学生说,西施是越国人,越国就是现在苏浙一带,而西湖就在杭州,这样的比喻很亲切……总之,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写法是高明的,便不遗余力地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识来论证。这个共情的过程,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思作者所思,想作者所想,这也恰是学生感悟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原来写比喻句不是简单地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而是要自然、恰切、新颖,才能传神地表现出这一事物的特点与风采,也才能准确到位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运用共情策略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准确、有条理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感受等。运用表演、换位思考、角色代入、心灵日记等共情策略,能促进学生在倾听、理解、品味、欣赏、积累的基础上,乐于运用学到的方法,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在教学《卡罗纳》一课时,笔者先用音乐与语言描述结合,铺垫感情;接着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感受悲痛;最后研读批注与角色代入相结合,让学生表达关爱。有的学生说:“卡罗纳,虽然你的母亲不在了,但是你可以把我的母亲当做自己的母亲!”有的说:“卡罗纳,我们都是你的兄弟姐妹,有我们,不用怕!”这节课,综合运用音乐、想象、描述、角色代入等共情策略,使学生入情入境,既读懂人物動作、语言的画外音,还能抓住关键词谈体会,懂得了如何在他人遇到重大灾难时表达关爱。再如,学完《幸福在哪里》一课,笔者出示下面的填空题让学生仿写诗歌,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感悟,又有机结合了语言表达训练,促进了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
  幸福是什么?我常常问……/小草说:“幸福就是为大自然增添一抹绿意。”/森林说:“幸福就是我能帮助地球畅快地呼吸。”/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
  袁隆平说:“幸福就是培育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屠呦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
  妈妈说:“幸福就是每天为你忙碌,看着你慢慢长大。”/同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
  啊,幸福就在于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总之,小学高段的学生,已经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此基础上,运用共情策略,充分调动其情绪以及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使其与教师一起进入文本以及文本作者的精神世界,合理地产生情感共鸣与个性体验,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言得于法而达其情。这正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也是阅读课堂理想的境界!
  (责任编辑:辛铭)
其他文献
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社会矛盾日益突显的背景下,城市规划学科社会维度尤其以"包容性"转型为核心的议题在学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从中国儒家"仁义"思想的"包容性"内涵揭示出发,并以国际"人居三"发布的《新城市议程》为对象解析了"包容性"内涵;然后,从"人本观"、"正义观"层面对我国城市规划包容性价值观进行思考;最后,在包容性价值观启示下,从"制度"、"管理"、"编制"、"教育"等层面对我国未来城市规划工作
【摘 要】词汇量达不到,对单词短语的理解与掌握不得其法,甚至厌烦害怕记生词,是高中生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试图寻找英语单词的记忆规律,让学生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理解式地记忆,真正“激活”单词学习在英语中的作用。  【关键词】英语单词 记忆规律 发音 字根 使用  英国语言学专家威尔金斯曾经说过:“没有语法,人们能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然而,在高中阶段,对
为克服大跨径悬臂梁施工时可能出现的不平衡荷载,通常需要在墩顶0#块增加临时锚固结构,确保梁体结构的稳定、安全。本文以陆水河特大桥中大跨径悬臂浇筑连续箱梁主桥(88+160+88)m
<正>在义务教育的学科教学标准中规定,小学教学的目标,首先要激起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关于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许多研究者都进行过深入的研
随着科学识字的深入研究,字理教学显示出了它强大的魅力,各种各样的比赛课、研讨课以及常规课堂都已经能看到她华丽的身影。字理教学不仅可以使字义讲解得更为形象,还可以增强字词教学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感受汉语言文字独特的魅力,使识字教学更有厚重感。但是,过去常用的图解识字法、猜谜语识字法、编儿歌和顺口溜识字法、编故事识字法等,在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识记效果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那么,如何让字理教学与常用
钱梦龙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篇课文教什么,怎样教,是否教到点子上,能否让学生真正受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解读文本的功力。”教师解读文本,要从读者、教者、学生的角
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愈发多样化、复杂化,而认识并适应不确定性成为了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的发展方向之一。为了寻找应对不确定性的方法,"韧性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用以推进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基于第三代系统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针对韧性城市设计的方法和原则展开讨论,提出主体性、多样性、自治性、适当的冗余性、慢变量管理和标识六大要素,以实现绿色发展、经济活力、城市安全的韧性城市构建目标。
【摘 要】提问是学习的发端,优质的课堂提问必须留给学生可发展的空间,有一定的启发性和牵引力,能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进行优质提问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数学课堂 问题设计 实践式问题 发散式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数学技能,培养其数学素养,就必须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不论采取什么样的
【摘 要】“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语文教改最有生命力的经验之一。学生在课内学方法,在课外得“营养”。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外补充课内的不足。同时我紧记叶老的话:“听、说、读、写的训练都重要”,在实践中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篇文章,收集一点妙词佳句,并在同学间自由交流,再写一篇阅读心得;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激趣。“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表明语文学习的途径是多样的,为此,可结合教学内容举行多种语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