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化学课堂一个美丽的开始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1219614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理念的背景下,如何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上课的课堂效率,是值得每个教师用心研究的课题。如果把一堂课比做一场戏的话,新课的引入是整场戏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前言、是剧首、是灵魂。因此,新课的引入就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阶段,虽然它在每节课中仅占几分钟,或许只有几句话,然而这好的导入,可以给学生启发,使学生把注意力、兴趣集中起来,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从而开展积极的思维,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中主动积极的学习,让教学真正做到“减负高效”。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引入;减负高效
  一个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课堂引言导入,就像一部好电影的开局能够迅速抓住观众的心,期待着故事的继续发展。如果课堂的引言永远都是千篇一律的开门见山、平铺直叙,念一下一节课标题内容,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倦怠情绪。所以如何在课堂的开局做些合理的改变,能够很好吸引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课程内容产生期待的作用,可以说有个好的课堂开始,一堂课就成功了一半了。因而,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好课堂的引言,让化学课有个美丽的开始
  一、课堂引入的作用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课堂的导入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课堂引入通过运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手段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整堂课学习进入“优质、高效”的快车道,能够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二、新课导入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1.需求性原则
  课堂导入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应该与本节课的教学紧密联系的,不是仅仅为了吸引而哗众取宠,如果一个实验与本节课主题无关,即使它很有眼球效应也是不适宜用来作为该节课的导入环节的,课堂导入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保证课堂的导入应始终与所授内容保持链接,更好服务于自身教学。使用课堂引入的方法应该是适合该节课,是从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出发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课堂引入方法选择应该考虑学生知识水平,如果是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忽视了学生实际需求的引入,很难获得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情感的共鸣。
  2.适度原则
  导入时间不宜太长,教师的导入时间一般占用3—5分钟即可,应简约明快,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课堂上学生的有意注意一般只能持续20—25分钟。新课的导入不要故弄玄虚,不要过于深奥,要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师的导入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有兴趣有欲望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更有信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在形式上,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悬念、一则有趣的故事或一个清晰的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在导入耗费太多时间只会影响了整节课的进程,喧宾夺主。
  3.冲突原则
  一个好的小说,总是故事人物冲突不断,吸引读者阅读欲望。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故意设置认知冲突矛盾,创造问题情景,沟起学生释疑解惑的强烈欲望和渴求,就能牵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从而带动课堂的深入学习。
  三、课堂导入的常见形式
  1.创设情境导入
  情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情境,拉近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情境作为引入新课方式,有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并且创设的情境隐藏的问题还可以作为激发学习的兴趣点,甚至可以贯穿教学的始末,所以情境创设还不仅仅是为了引入。
  教学内容A:苏教版化学1—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引入过程:创设情境
  【新闻短片和PPT】短片是新闻播报02年珠江水面船只钠泄露事故,PPT展示事故过程细节。
  【教师设置问题】通过前面的短片资料,大家认识这场事故的主角——金属钠,这也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角。大家能否通过刚才所了解的事故过程,猜测一下金属钠的性质,并简述猜测依据。
  【学生活动】钠易燃——“窜出火苗”
  钠与水剧烈反应且产生气体——“遇到水不断冒泡”
  钠可能有腐蚀性—“接触,双手剧烈疼痛”
  教学内容B:苏教版化学1—SO2的性质和作用
  教学引入过程:创设情境
  【PPT展示图片】空气质量报告图表
  【教师描述】同学们:每天,当你阅读报纸、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节目时,经常可以获得关于空气质量的信息。空气质量报告各项指标中,有二氧化硫的指数.为什么要有二氧化硫呢?它有什么危害呢?
  【学生活动】二氧化硫有毒;二氧化硫排放会导致酸雨
  【教师设问】能否通过上述大家对二氧化硫认识推测二氧化硫的性质?
  反思: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通过借助生活中真实情境的巧妙设置,教师的简单引导,通过问题情境进行性质猜测,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和兴趣,从而唤起学生求知欲,并为实验探究完成了推理猜测环节,很自然地导入新课的教学。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同时又意识到化学其实就在自己身边,有助于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在过程中渗透了人文教育、安全教育、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实验意识的培养。
  2.实验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导入法应为新课导入的一种常见且有效方案。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常用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真实、形象的教学操作形式,既有展示化学知识的直观效应,又有表演操作的示范作用。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获得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   教学内容:苏教版化学1—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教学过程;氨气的喷泉试验。干燥的烧瓶收集满氨气,塞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滴管内充满水)的胶塞。将烧瓶固定在铁架台,导管下端浸没在由烧杯盛装的水面下(水中滴有少量的酚酞)。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能够观察到水涌入圆底烧瓶中,并且液体呈现红色,红色溶液几乎充满整只烧瓶。提出问题:水涌入烧瓶的喷泉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说明了氨气的什么性质?液体变红是什么原因,与氨气的性质有什么联系?
  反思:化学本是试验科学,实验的生动直观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唤起注意的有效手段之一。这种方法导入新课,课堂充满探索研究的气氛,容易调动学生思维和注意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3.化学史话导入,轻松氛围下的情感教育
  化学家在科学发现过程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解决问题锲而不舍调动智慧最终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在一个很轻松和谐的环境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很好的课题引入的素材。
  教学内容:苏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原电池
  教学过程:通过课件PPT图片讲解电池的发现历史,18世纪末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著名的青蛙解剖试验,电流是怎样产生的?伽伐尼的解释和伏打进一步的研究试验,制作出伏打电堆。
  反思:化学史话故事导入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轻松环境下进入学习状态。当然,作为课堂导入的故事首先必须和课堂内容相关,同时要求教师的语言讲求艺术性,生动活泼,简练,避免冗长拖沓。只有这样,才会在实际教学中取得应有的效果。
  4.制造认知冲突引入,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内容:苏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在黑板上写上两种物质的化学式——氯化银和碘化钾,请同学根据学过知识判断氯化银中加入一定量的碘化钾溶液是否能发生反应?学生根据曾学过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氯化银是难溶物,得出的结论是该反应不能进行。然后进行试验发现从白色沉淀转化为淡黄色沉淀。从旧知识到现场试验现象矛盾中提出问题:发生的现象说明了有反应,那么这里反应现象说明了什么,如何从氯化银沉淀转化成了碘化银沉淀,要生成碘化银沉淀从微观粒子结合角度要提供哪些粒子才能生成?引出问题串,引出了沉淀溶解平衡的话题。
  反思:矛盾不断,认知不断,,这些认知冲突的产生及问题的最终解决是学生的认知螺旋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认知冲突中寻求突破点,不仅能使学生避免进入思维误区,认清问题本质,更能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创新能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总之,新课引入如同序曲,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航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新课的引入是一项复杂的艺术化的创造过程,也是一个教学研究的动态过程。所以,教无定法,导无定规。千姿百态的课堂导入使课堂教学变得引人入胜,课堂导入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是手段,学是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在兴趣中强化,学习效果就能在兴趣中显现,学习能力也能在兴趣中形成。给一堂课美妙的开始,给学生一节课开心的学习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学做到“减负增效”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后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化学教学,2008(7).
  [2]赵培龙.化学课堂导入的教学实践与反思[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4).
  [3]谷莹莹.课始情境,不能仅仅为了导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5).
  [4]梁淑仪.让化学课堂结尾余音绕梁[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8).
其他文献
面对全球化进程,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启动,教师在面临课程改革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课程标准中蕴涵的思想,还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学中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力倡导科学探究,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改变教学行为。
在从事高三化学复习的教学中,经常发现很多学生总感到化学概念多,物质杂,记不住,易遗忘。在实际的教学中,我用以下的几种方法帮助学生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一、“理解”记忆    历年的高考对化学的基础考察面都相当广,对于这些基础知识我要求学生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做到记得牢,用得着,写得准。比如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钠应先和水反应,再考虑其他的反应。    二、“实例
【摘要】:中国传统的习作教学就是给学生一个习作要求,学生按部就班,按照老师灌输的写作方法写作。有的时候无话可说也要逼迫自己绞尽脑汁创作。这样的习作教学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好的现象,孩子们害怕写作文,写出来的作文也往往“千篇一律”。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我们的习作教学进入了一个误区,作者为了写作而去写作,写作的目的变成了应试。我想,真正创作的目的应该是将作者的内心世界用文字形式表达给他人看,这个他人就是“
一、教学内容分析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变异的重点知识。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及意义,它既是前面四章合乎逻辑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生物进化和多样性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学生对基因已有了基本的认识,对生物的变异并不陌生,但还没有深入到分子水平学习,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分子水平学习遗传物质
物理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行探究”,但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那么应怎样在科学探究课堂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主动地有针对性进行科学探究,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设法激趣,诱发探究的动机    1、组织宽松和谐的课堂探究氛围  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真爱和微笑,给学生激励,要让自己的激情洋溢着每个学生,让学生充分体会老师的关爱和尊重,这样才能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
摘 要:蛋品行业目前正面对公平分配的挑战。随着欧盟禽蛋产量超过消费量,禽蛋价格受到挤压,生产商正寻求更多方法来提高其商业效率。  关键词:禽蛋;效率;肠道健康  产蛋量和蛋壳质量一直是蛋禽生产中重要的衡量指标,许多人希望延长蛋禽的产蛋周期,并经常讨论要将每羽蛋禽的产蛋量提高到500枚,因此蛋禽的肠道健康在生产中越来越重要。就能量消耗和应激而言,蛋鸡产蛋是一个繁重的过程。蛋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
我在翻阅《泉州晚报》(2006年11月12日)时,一个醒目的题目映入我眼帘:《14岁小女孩“玩”进大学》,故事报道的是一个小姑娘没去学校上过一天学,只是一个人自由自在地在家玩。由父母客串一下老师,在这种完全与脱离学校的非正规的教学方法下,学完了小学、初中、高中全部的课程,并在今年高考中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这则新闻并非是反对学校教育。但薄弱的家庭教育取得如此成功,“玩中学”的教学方法起了很大的作
摘要:自发现了可以研究动物肠道微生物的技术以来,家禽消化道的微生物菌群就一直是人们研究的对象。对于肠道微生物茵群的营养和生理需求,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很有限,仅限于了解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轻易培养的那些菌种。在分子技术得到运用之前,这些结果掩盖了鸡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真實组成及其行为,所涉及的分子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倍增,想象力丰富.会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课程改革的理念是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始终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尝试和实践。    一、上好起始课.激发学生的
本文是“猪肠型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治疗和耐药性》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猪肠型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方法,组织病理学特征以及鉴别诊断方法。  中图分类号:S855.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8)10-0005-08  1诊断方法  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肠型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包含不同诊断程序的联合应用,从观察临床症状和眼观病变开始,随后进行适当的细菌学调查以及对分离的细菌菌株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