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倾听才有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gengj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获得较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与发展,学习态度和习惯得以养成。
  语文教师可能都接触过这样不尽如人意的课堂:绝大多数学生常常面无表情的坐着。提问时,有些班级静悄悄的,根本没人搭理你;有些班级,答话声此起彼伏,都在扯着嗓门叫喊,谁也不耐烦听别人说什么,也从不在乎老师问什么……他们不会听别人的发言或者根本就不想听别人的发言,究其原因,就是“听”的训练被忽视了,这同时也影响了他们的语文学习效果。如何在有限的初中阶段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我觉得,教师若创设“听”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课堂教学会更有效。
  日本教育学家佐腾学认为:我们的课堂“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1]①倾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
  那么,如何创设“听”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呢?
  一、持之以恒,耐心细致,教师做好倾听的表率。
  “教室里,凡有不好好听别人发言的学生,肯定有不认真地倾听每个学生的一言一辞的教师。”[1]②倾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技巧。教师仔细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以此开展指导,远远比让学生不断发言更重要。
  而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意自己的教学进度,很少关注听课过程中学生思想的起伏波动。即使提问,因为教师的注意力早就在预设的答案上,所以很多教师对学生的非“标准答案”的发言不置可否,或为了让课堂热闹起来而急着让下一个学生发言,这就不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想法,不能与学生的思考或情感相互呼应,以致打击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但有效性不大。
  教师只有以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个学生,自始至终地倾听他们有声的、无声的语言,耐心去感受其未能表达出来的内涵,并及时给予引导,学生才会开始互相倾听,教室里才能形成倾听别人讲话、互相交换意见的关系,也才能形成自主、合作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和谐的课堂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的主体精神参与学习活动,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
  二、改进教学,提高技巧,培养学生倾听教师上课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使儿童特别是少年和青年用心地倾听他的每一句话,才有力量激发学生的良心和羞耻心。”[2]①如何能让学生用心听课?
  1、提高“说”的水平,促发倾听欲望:一个语言干巴、语气生硬或絮絮叨叨的言者,不可能有好的听众。教师语言组织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听课效果的好坏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水平,语言简洁、抑扬顿挫,才足以引起学生的热烈反应,激发学生的倾听欲望。其次,教师更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及时更新知识。若他能引经据典,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那么学生一定会信服的倾听他的课程。一个有着深厚的语言素养、文学修养的教师,一定能将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并诱发学生内心深处地倾听情愫。
  2、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听记习惯:为了培养“听”的能力,课堂上不应出现大量的板书,尤其不能像现在的多媒体教学那样,一下把大量的文字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只顾抄,哪还能倾听教师的讲课?所以,语文课堂应尽量减少大幅的板书,只板书关键内容、难写的或学生有疑惑的字词,其他需记录的内容以听记的方式进行。这样的课堂,只能边听边记,无形中让学生摆脱了依赖抄板书的听课习惯。开始的时候,课堂肯定会出现更糟糕的情况,但通过训练,学生将慢慢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一个能“学会同时书写和思考,一边书写一边听教师的讲解,并且思考所听到的东西的意思”[2]②的学生,他学习的有效性将会大大增加。
  3、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倾听兴趣:现代社会,资讯发达,要想使沉浸于声像世界的学生倾听课堂,不能用威逼方式让其被动听课,因为倾听是一种有意识、主动地听,二者产生的效果完全不同。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
  比如,同是诗歌教学,学纪伯伦的《组歌》,可选择深情舒缓的音乐,指导学生配乐朗诵。在音乐的陪衬下,朗读就有了生命,学生兴趣大,课堂效果就好。学习《未选择的路》,可让学生分小组自学,分别从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进行鉴赏。要求各组发言时,内容不得重复。只有倾听别人的发言才能让自己的发言有效。
  三、想方设法,开展活动,培养生生之间相互倾听的习惯。
  现在的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即使在课堂上也只在小范圍内交往。如何让他们能竖起耳朵倾听教室另一角学生的发言,与远处的学生交流?可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各种活动,进行长期的训练。比如:
  1、流水读背法:大家轮流读、背同一篇文章,教师随时指名某一学生接上。学生只有认真“听”才不会让自己处于被动的境地。
  2、小组评述法:如作文评改,分小组分项对组员的习作进行评讲,然后宣读本荐的佳作,全班同学进行评价,找出亮点,指出不足。也可读名作、讲故事后进行评论。
  3、开展辩论赛:语文课的口语交际活动中有“辩论”专题。“辩”的前提是“听”,只有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找出别人论述中的不足,才能很好地进行反驳。“辩论”不仅提高和发展倾听能力,也让学生获得思想启示。……
  这些活动都可先由同桌开始,由近及远,最后由教室的这头到那头,最终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倾听老师、同学的声音,在教室里构建相互交往、共同成长的关系,轻松对话,顺利交换意见。语文课堂,倾听能力培养起来后,课堂发言才会丰富起来,而学生之间轻松自如的对话才是自主、合作课堂的有效保证。
  总之,教师努力创设一个“倾听”的课堂,积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一种互相倾听、互相交谈的和谐关系,将能达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效果,语文课堂的教学才更具有效性。
  参考书目:
  [1] 佐腾学(日)《静悄悄的革命》李季湄译
  [2] 苏霍姆林斯基(苏)《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
其他文献
目的:把握广东省妇幼保健系统的运行特点和规律,探索和构建省、市、县三级妇幼保健专业机构网络的纵向协同机制,打破不同层级妇幼保健机构间协同发展的瓶颈,强化各主体机构间的协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想,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既给所有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权力,都拥有获得主动发展的机会,又让学生在参与中主动发展,从而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本”的教育原则。在教学中,创设
期刊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数量持续增加,推动区域内经济发展,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在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期间,消防及给排水设计一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
目的 评价食用香露兜粉对人体的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畸性.方法 采用GB 15193.14-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致畸试验》中的方法,将已受孕的SD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阳性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多媒体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现代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科技成果进入教学领域后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在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显示了现代教育媒体最优化的功能。《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期刊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1.语文生动的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生命”课堂教学是把课堂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减负”是素质教育的举措之一,它向以往的“课堂不会课外补”的应试教育亮起了红灯。学生厌学现象也给基础教育中一些教学弊病敲響了警钟。为了不再有“误尽天下苍生皆语文”的指责,名师们的“情感教学法”“导读点拔法”“逆向思维法”“教学管理法”无疑都成了语文教师们效仿借鉴的法宝。我认为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利用远程教育正体现了上述法宝的具体实施和运用,也是新课程标准要求语
寒来暑往,我又送走了一批学子,接手三年级一个班的语文教学。有很多同行都说这个年级特别麻烦:一是学生初步涉及阅读(在此之前识字教学占据了主导地位),学生处于阅读茫然期;二是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三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缺乏,更无从谈及对材料的甑别。种种原因导致许多语文老师“谈‘三’色变”,如何走出这个误区,笔者有以下思考。  一、把握阶段目标,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为了学生以后的发展,让学生提前有一个学习的机会,而且还能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任务,联起手来搞好阅讀教学。  一、给家长的建议  1、让孩子自己做主选书。不少父母发现,孩子对自己买回去的书并不感兴趣,经常喜新厌旧。这主要是因为孩子对父母挑选的书没兴趣,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幼儿的自主意识已经萌动,如果父母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放手让孩子自己
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本文围绕创新教育,重点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