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的阅读效率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uyus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众所周知,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拓宽知识面的重要方式。阅读是一个人思想的成长,一种精神快乐的追求。阅读效率在语文学习中也是重中之重。语文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且极为重要的一部分,阅读效率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写作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效率 提高
  阅读是改变命运意识的觉醒过程,更是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必修课。但对于科学技术急速发展的现如今,阅读效率成为一大困扰,阅读效率包括: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提高阅读效率,便可让我们掌握的知识更加深厚,因此,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的阅读效率,下面提出几点我的看法。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了解人生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阅读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读书虽然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其增加了人生的宽度和厚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中学生来说是受益无穷的。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语文阅读不仅要有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教师,在学生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选择中外名著文学供学生阅读,名著文学之所以流传至今,其蕴含的文学素养和底蕴是深厚的。要求学生做好阅读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后感等,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强化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的意识。好习惯并不与知识成正比,而是在严格要求下形成的。教书育人,换句话说就是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一生中都是受益无穷的。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阅读技巧使的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可以事半功倍,大大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要做到广泛阅读,教师可提供学生各个方面的书籍,而不是单一的人停留在与考试相关的书籍。学生猎取各方面的知识,有助于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不单单只是解决语文问题。快速阅读全文,把握大致内容。阅读效率的提高是一个阅读能力的积累过程,语言材料,字音字义是其基础;教会学生准确判断语言表达特点、思想感情方面。续写结尾开启了学生的新思维方式,学生的阅读效率提高了,自然而然会领会文章内容。扫视阅读,当看到一篇文章时,大部分学生会逐字逐句的阅读,但这样不是良好的阅读技巧。扫视阅读,首先扫视正篇文章,大致弄懂作者在文章中所想要传递给读者的信息,再回头对相应地方进行细读。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教师一味的向学生传输自我思想,一味的自我表演,疏忽了学生的阅读。教师的教学环节也许设计的很出彩,但对于毫无触及课本的学生来说也是毫无用处。教师应花时间让学生熟悉课本内容,了解和弄清文章的大体情况,以学生为主,真正做到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阅读者。课堂上,教师可采取组间竞赛的方式对学生课本掌握情况进行检验,活泼的课堂氛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读全文、学习全文后进行分段复述,复述能够有效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应内容,从而提高了学生初中语文的阅读效率。
  语文教师应该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与方向,如果一堂课没有目标和方向,这堂课第一堂无用的课,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大大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率。想要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必须先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也应不断的对自身教学形式与效果进行反思。
  四、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课外阅读对于中学生来说必然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年纪的递增,知识层面不能仅仅局限于几本课本,课内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极其有限的。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对中学教师来说是必须明确的道理,布置课外阅读作业,推荐学生阅读课文后附件内容,教师可采取多媒体等方式,通过声、影、光、图等方式来吸引学生对其有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学生之间互相推荐自己喜爱的书籍的形式,安排学生争对喜欢书籍推荐理由作课前发表,从而吸引学生去自我读书,加深知识面。
  总结
  阅读效率是在不断的阅读中得以提升,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效率为根本,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并非易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耐心应对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耐心并认真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拓宽了自身的知识层面,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我。教师要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 优化教学方法促进有效阅读[J]. 跨世纪(学术版),2008(12).
  [2]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谈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J]. 信息教研周刊,2013(2).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丰县东坪乡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文言文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语文教师可以从文言文的教学入手,在文言文教学中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策略,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策略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很多内容都体现出我国的传统文化。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讲,文言文的语言风格比较晦涩难
【内容摘要】我国教育改革随着信息化发展也在不断的提高,而微课逐渐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微课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快捷,这也与教育教学知识的传授不谋而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对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分析,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让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关键词】微课 高中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重在培养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重在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提升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从而能够应用信息技术服务生活,服务学习,服务生产。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信息意识培养,信息思维的训练,信息能力的提升,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初中生的信息社会责任。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注重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  信息意识是人们对有价值信息的敏锐
【内容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培养具有较高实践操作能力的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随着国家产业发展转型及制造业2025计划的推出,高素质技术人才培養显得更为重要且刻不容缓。然而整个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仍然缺乏正确认识,特别大专院校的扩招进一步压缩了中职学校的发展空间,生源质量出现持续下滑状态,这也使得中职教育工作特别是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与挑战。班主任是中职学生在校期间的最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实力的稳定增涨,使得国民在精神文化层次上的需求也有所提高。而美术作为贯穿于学生终身教育事业里的重要学科,是现阶段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关键所在。由此可见,现阶段在中学美术课堂之中,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本文就基于以上因素,对当前中学美术教学中,美术工作室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究,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提升美术课堂中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
【内容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视角下初中英语课外作业的设计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论述如何通过高效的课外作业设计成功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英语 课外作业  核心素养,是学生知识、情感、技能、价值观的综合表现,而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举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学的重要科目,通过有效的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以及培养学生语言工具的应用能力。但是在新时期背景下,对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构建小学语文生态教学课堂,进一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以及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构建。在新世纪背景下要求让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回归自然、回归本性,努力构建生态
【内容摘要】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其数学知识掌握以及数学思维发展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可是,就目前中职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现状来看,很多学生都缺乏良好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针对这一点,本文就如何提升中职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教学研究。  【关键词】中职生 数学 自主学习能力  引言  在中职院校教学体系之中,数学是一门较为重要的构成,数学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对学校教育
【内容摘要】民族的发展和振兴离不开教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和教育息息相关。初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初中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初中的学习阶段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在创新的视角下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达到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标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要大胆的创新。  【关键词】创新视角初中道德法治教学模式  我国的改革开放举措不仅让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也为教
【内容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教师充分运用生活化教学的策略,让学生立足于自身在生活中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深入地学习,有效地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本文阐述了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例谈 初中地理 生活化教学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将生活内容有效地渗透到教学实践当中,让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进行紧密联系,充分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联系当前热点的网络知识,让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