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致力培养小学生必备的信息技术素养。纵观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各个知识章节的编排大多以任务来驱动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的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过程也是完成信息教学任务的过程。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来组织实施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与可操作性。文章以甘教版信息技术《贺卡的制作》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任务驱动来组织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关键词:任务驱动;信息技术;贺卡制作;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2-12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8-0111-02
一、引言
信息时代下,信息素养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指标,人人懂信息技术、人人会用信息技术是新时代的基本要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集理论、应用于一体的基础学科,着重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任务驱动中掌握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 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可见,任务驱动教学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结合具有积极的教学意义,是值得深入探讨与运用的有效教学方法。
二、任务驱动教学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也称“任务式教学”,它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方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任务提出——任务讨论——任务完成——效果评价”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实现对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在任务驱动型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进行学习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点:一是实现了课堂组织形式的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知识的灌输式教学为基本形式,更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任务驱动教学以问题解决与任务完成为主要形式,实现了课堂由“再现式”向“探究式”转变。二是实现了课堂主体的真正转变。在任务驱动型课堂中,教师主要负责创设任务情境及必要的演示与讲解,更多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带着真实的学习任务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探究式学习实现对知识的自我构建,真正意义上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三是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布置的探究式任务本身就是一种基于问题探究的学习实践,学习任务就是实践内容,有效构建了理实结合的课堂生态。
三、任务驱动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意义
首先,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的。小学生对新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且他们喜欢动手尝试,任务驱动教学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探究尝试的空间。而且其中的不少任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如简单的动画制作、相册制作、PPT制作、文本美化等。给予学生充分的動手尝试的机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其次,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学互动。生动有效的课堂是建立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和谐对话与互动的基础之上的,任务驱动教学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打破了单向的教师——学生的信息传递方式,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建立起了和谐的对话型课堂生态。
再次,任务驱动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任务是主线,问题是载体,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是“提出任务问题——分析讨论任务问题——解决任务问题”,因此,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问题意识与问题能力都能得到良好的提升。
四、任务驱动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组织
那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四年级信息技术《贺卡的制作》这一课内容的教学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一)情境创设结合学习任务,调动学习兴趣
教学任务的创设需要建立在恰当的学习情境之中,这样任务的提出才会水到渠成。在开始新课教学时,教师要通过任务情境的设置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保持浓厚的学习探究热情。
在《贺卡的制作》课堂教学初始阶段,笔者这样进行任务的设置:“贺卡是维系情感的纽带,寄寓着人们的美好祝福,贺卡除了我们常见的纸质贺卡,还有一种电子贺卡,相比纸质贺卡,电子贺卡更环保,它不需要浪费纸张;也更精美,它能根据设计者的意图来设计各种图文要素。教师节快要到来了,往年很多同学都送给老师纸质的贺卡表达心意,今年老师希望能够收到大家的电子贺卡,看谁做得最精美。”“但是老师,电子贺卡怎么做呢?”有学生疑惑地问。“问得好,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希望学习这节课后,大家能够给老师送出最美的贺卡。”通过教师节这一契机引出学习任务,马上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热切地想知道电子贺卡由哪些东西构成、做电子贺卡的步骤、怎样美化电子贺卡等。在强烈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学生就能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示范操作结合成品展示,传授基本技能
作为一门应用型、实践型的课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减少纯粹的口头理论讲授,抽象化的理论知识与教学语言无法让学生获得直观感性的体验。因此,教师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进行教学演示,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知识技能,为他们的自主探究学习打好基础。任务驱动教学不是将任务布置给学生就完事了,在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需要做好教学的引导与示范。教师完成任务操作的演示后,要将所做的作品展示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
关键词:任务驱动;信息技术;贺卡制作;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2-12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8-0111-02
一、引言
信息时代下,信息素养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指标,人人懂信息技术、人人会用信息技术是新时代的基本要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集理论、应用于一体的基础学科,着重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任务驱动中掌握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 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可见,任务驱动教学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结合具有积极的教学意义,是值得深入探讨与运用的有效教学方法。
二、任务驱动教学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也称“任务式教学”,它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方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任务提出——任务讨论——任务完成——效果评价”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实现对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在任务驱动型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进行学习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点:一是实现了课堂组织形式的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知识的灌输式教学为基本形式,更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任务驱动教学以问题解决与任务完成为主要形式,实现了课堂由“再现式”向“探究式”转变。二是实现了课堂主体的真正转变。在任务驱动型课堂中,教师主要负责创设任务情境及必要的演示与讲解,更多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带着真实的学习任务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探究式学习实现对知识的自我构建,真正意义上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三是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布置的探究式任务本身就是一种基于问题探究的学习实践,学习任务就是实践内容,有效构建了理实结合的课堂生态。
三、任务驱动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意义
首先,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的。小学生对新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且他们喜欢动手尝试,任务驱动教学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探究尝试的空间。而且其中的不少任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如简单的动画制作、相册制作、PPT制作、文本美化等。给予学生充分的動手尝试的机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其次,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学互动。生动有效的课堂是建立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和谐对话与互动的基础之上的,任务驱动教学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打破了单向的教师——学生的信息传递方式,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建立起了和谐的对话型课堂生态。
再次,任务驱动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任务是主线,问题是载体,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是“提出任务问题——分析讨论任务问题——解决任务问题”,因此,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问题意识与问题能力都能得到良好的提升。
四、任务驱动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组织
那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四年级信息技术《贺卡的制作》这一课内容的教学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一)情境创设结合学习任务,调动学习兴趣
教学任务的创设需要建立在恰当的学习情境之中,这样任务的提出才会水到渠成。在开始新课教学时,教师要通过任务情境的设置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保持浓厚的学习探究热情。
在《贺卡的制作》课堂教学初始阶段,笔者这样进行任务的设置:“贺卡是维系情感的纽带,寄寓着人们的美好祝福,贺卡除了我们常见的纸质贺卡,还有一种电子贺卡,相比纸质贺卡,电子贺卡更环保,它不需要浪费纸张;也更精美,它能根据设计者的意图来设计各种图文要素。教师节快要到来了,往年很多同学都送给老师纸质的贺卡表达心意,今年老师希望能够收到大家的电子贺卡,看谁做得最精美。”“但是老师,电子贺卡怎么做呢?”有学生疑惑地问。“问得好,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希望学习这节课后,大家能够给老师送出最美的贺卡。”通过教师节这一契机引出学习任务,马上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热切地想知道电子贺卡由哪些东西构成、做电子贺卡的步骤、怎样美化电子贺卡等。在强烈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学生就能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示范操作结合成品展示,传授基本技能
作为一门应用型、实践型的课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减少纯粹的口头理论讲授,抽象化的理论知识与教学语言无法让学生获得直观感性的体验。因此,教师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进行教学演示,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知识技能,为他们的自主探究学习打好基础。任务驱动教学不是将任务布置给学生就完事了,在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需要做好教学的引导与示范。教师完成任务操作的演示后,要将所做的作品展示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