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市场看发展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dingdeaiqing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刚刚过去的2002年里,无论是ChinaP&D还是Photokina,都向我们展示了影像产业飞速发展的繁荣景象,关乎到具体的民用摄影领域,情况更是非同一般,究其原因,不外乎市场竞争的需要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作为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的中国,近年来对于影像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某些产品的市场销量甚至上升到了世界同类商品销售的前列。近日我们访问了北京几家具有代表性的民用影像商品市场,并希望就其所闻与各位读者共同展望摄影在我们生活之中的前景。
  
  李棣华,北京西单商场相机专柜销售顾问,北京市劳动模范。
  □记者:2002年中,各种民用照相机在西单商场的销售情况如何?
  李棣华:西单商场以销售民用胶片相机和数码照相机为主,根据我们目前的销售统计,数码相机的销售数量应该是在不断地上升,但这一类相机整体的销售数量和销售额还没有超过传统相机,因为在传统相机中500元以下的低端相机销售数量非常大。我们这里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的比例大概在3∶7,每月数码相机的销售数量大约在80-100台,主要分布在2000元以上的价格段,传统相机则能够销到200-300台。
  □记者:在传统相机中,单反相机与傻瓜相机有怎样的销售比例?
  李棣华:在传统的胶片相机中,单反相机每月的销售数量可以占到1/3左右,余下的便是各种35mm的轻便相机,而在轻便相机之中,又以单价500元以下的相机销售数量最大。
  


  □记者:数码相机中哪个价格段卖得比较好?如果按品牌来分,销售情况又怎样?
  李棣华:对于数码相机,轻便的、外观时尚而价格相对便宜的那些品种卖得比较好。其次,高端的产品也比较畅销,比如500万像素级的数码相机销售的情况就比较好,甚至超过了比它便宜很多的400万像素级的中档相机。
  在西单商场,数码相机商品中,销售数量最多的品牌是索尼,其次是佳能、富士和柯达,这三个品牌的数码相机在销售数量上相差不多,然后就是尼康和奥林巴斯以及其他品牌的同类商品。但销售额不大好统计,因为象尼康这样的品牌出的高档的相机比较多,价格也就比较贵。美能达在我们这里销售数量比较少,每个月可能也就能卖2、3台,而索尼为30-40台,有时还要多一些,当然,这只是我们这里的销售情况,并不代表其它销售点。这与各经销商的支持力度有关,比如最近柯达在我们这里促销,柯达数码相机的销售数量就比促销前上涨了很多倍,以前每月在2-10台,现在每月能到20-30台。
  □记者:你认为2003年相机市场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李棣华:2003年,数码相机应该会逐步地走进家庭,因为低端的200万像素带变焦镜头的数码相机大多价格已经在2000元左右,与比较高级的传统轻便相机相比,它们的清晰度、功能都比较接近。我估计明年还会研制出更薄、更小、更轻、更时尚的高品质数码相机,还会开发出更大容量的电池,存储卡的价格也会进一步下降,这样一来,数码相机便更加易于使用。随着电脑普及率的提高,使用数码相机的人群会越来越大。人们的注意点可能会集中在2000-4000元之间这个价位的商品上,高端的数码相机会进一步降价,品种会更多,销量会比今年有更大的增长,在相机产品整体销售量中,数码相机会占到40%,而传统相机的销售比例有可能会下降到60%左右。到那时二者的销售额将会持平,因为数码相机的单体价格要高一些。
  
  陈光俊,北京万得专业摄影器材行经理,主要经营传统专业摄影器材以及黑白材料。
  


  □记者:数码影像发展很快,您认为经营传统摄影器材是否会与之背道而驰?
  陈光俊:从去年德国的科隆影像博览会上应该可以看到世界摄影器材的一个大的发展趋势,站在展会现场一看就能明白。在传统摄影器材产品这一方面,有很多比较有名的厂家都没有参展,而数码产品相对来说就很火,这就是一个大的趋势。在我看来传统器材在其它国家可能已经发展得差不多了,但在中国,还是有它特定的市场。我所经营的这一领域应是“传统”中的“传统”,原本就不是主流。数码影像的冲击是会有的,但我的客户群中基本没有因为数码而去改变他们乐于使用传统摄影器材的习惯。现在热衷于银盐黑白摄影的那一部分人,对我而言依然是一个市场需求的存在,我就可以继续为这非主流的一部分摄影人服务。正因为它不是主流,相对来说,从事这一领域经营的人也就很少,我等于是在这个广阔的影像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一个切入点,那就是非主流的影像器材市场。别看这个市场不大,但销量却日趋见好,比如我这里的黑白材料,当初进这些产品的时候,我都没有想到会销售得这么好,这可能就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一块市场。大家都去玩数码了,把这一块忽略了,其实,它还是存在的。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去过于强调黑白,让搞摄影的都去重新玩黑白,毕竟数码影像还是主流。这应该承认,经过一两年的发展,整个市场可能就逐渐稳定了,黑白可能就占整个摄影行业的一小部分,比如15%,不会有什么大起大落了。
  □记者:来您这里的主要是一些什么样的人群?
  陈光俊:主要是一些高层次的摄影发烧友,另外有一部分是需要高级专业摄影器材的机关单位、专业摄影师等。一部分正在学习摄影的在校学生也是我的客户,但对于他们许多商品我们都会给特价,这是未来的一个较大的消费群体,三两年之后,这些人可能就成为我的一个主要的客户了。
  
  常永祥,北京祥升行专业感光材料公司总经理,主要经营各种胶片,以及传统和数码照片的冲扩。
  


  □记者:数码影像发展迅速,对传统的感光材料有没有冲击?
  常永祥:我感觉就现阶段而言还没有太大的冲击,现在祥升行彩色反转胶片的销售量比以前有所增加,这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希望使用反转胶片拍摄的摄影者越来越多;其次是反转片本身有很多优势,比如色彩饱和度高,能够自行控制影像效果等等,另外还有个宣传的问题,以前人们看见好的彩色负片,就觉得相当满意了,当知道有了反转片之后,他就会比较,比较之后,他自然知道反转片对于他们自己的需要可能会比负片要更加方便,用的人多了之后,就渐渐形成了一种趋势。
  □记者:您认为传统胶片未来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常永祥:我认为胶片的种类不会再有太大的增加了,而且会有相应的减少,因为象ISO100°的胶片已经可以达到过去低感光度胶片的细腻程度了,已经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了,那就没有必要再去生产象ISO25°一类的胶片了。从销量上来讲,我觉得短期内应该还有上升的趋势,毕竟在二、三类城市的摄影者目前还是以胶片为主,但从长期的发展情况看,胶卷使用的数量一定会从波峰往波谷走,因为数码影像发展得太快了。
  
  牛秀英,北京今日汇丰科贸公司的总经理,经营传统和数码摄影器材,以及传统彩扩和数码彩扩业务。
  □记者:今日汇丰与往年相比在影像业务方面有怎样的变化?
  牛秀英:在我们这里传统彩扩比往年有一些增长,不过增长的幅度不大,但数码冲扩的业务量增长幅度很大。我们在2001年引进了一台富士370激光数码输出设备,当时可能主要还是顾客对这个新技术不太了解的原因吧,所以来的人很少。现在不一样了,由于在输出价格和输出质量上基本达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状况,所以来我们这里做数码冲印的人很多,比前期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
  □记者:在您这里传统彩扩和数码彩扩占有怎样的比例?
  牛秀英:数码冲印的发展速度相当快,在我们这里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彩扩,大概比例是数码冲印占70%,而传统彩扩大概只占30%。
其他文献
一、辨析数码技术,用正确的创作观、艺术观看待数字现象    图像数字化和数码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摄影术带来一场革命,它极大地推动和拓展了摄影创作的表现力,影响并改变着传统摄影的审美和创作方法,把摄影推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二、审视数码特点,把握创作手法和理念    传统摄影创作,是以客观事物为主体,抓取最具表达作者审美观点和事物本身发展的典型瞬间为要点,而数码创作则与传统摄影的创作不尽相同,根据
期刊
按记录、艺术、商业分为三大类的区分方法,与刘半农先生的“写真”、“写意”、再“加上照相馆”的三大类很近似。从审美特性来区分,将摄影分为“写真”与“写意”两大类是科学的分类。而“照相馆”这一类应属于自然分类。同样,商业类的几幅获奖作品完全可以归属于艺术类,如:《浴》、《光与影》等。因为商业类与其他两类在属种关系上并不属于同一范畴,并列在同一分类体系中是不适宜的。所谓商业类,是属于按功能分类的门类,又
期刊
漓江画童 一等奖 广西/简 亮摄  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漓江边有一群酷爱画画的少年儿童,他们被中外游客誉为“漓江画童”。作品体现了桂林山水的自然美及少年儿童的爱美之心。用Photoshop进行后期处理,对场景组合变动,让儿童们直接在梦幻漓江作画。画面构图简洁,色彩明快,生动活泼。分别使用富士6900Zoom数码和尼康FM2相机拍摄素材。    时代 二等奖 黑龙江/刘为强摄  
期刊
戛纳电影节    在巴黎国立美术设计学院毕业后,我开始为PARIS-MATCH杂志(《巴黎竞赛》画报)工作。他们每年五月总派我到法国南部地中海的戛纳参加一年一度的盛会—戛纳电影节的拍摄。  在那里,摄影不是主流,电影和明星才是主角。拍摄这些娱乐性,报道性的”新闻“是有趣的,而且很有一种”优越感“,因为可以跻身和一些大明星、导演、名人一起碰杯。只要有两部照相机在身上,颈上又挂着有电影节大会特许的通行
期刊
2002年11月23日,第二十届全国摄影艺术作品展在承德展出的同时,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研究室召开了摄影创作理论研讨会,特邀代表十余人与部分获奖者和部分各省市摄协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在整整一天的研讨会上,与会者发言踊跃,大家以二十届国展为引子,对摄影的方方面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会议气氛真诚、坦率、热烈、友好。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人提前送来论文稿,本刊容量有限,在此刊发部分论文摘要。有兴趣阅读
期刊
图片库在发达国家已经发展100多年了,但它对于许多中国影友来说还比较陌生。虽然目前国内已经有了一些图片库和为之工作的摄影师,但无论从规模还是发展水平上看都不能与成熟的国外市场相比。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图片市场潜力巨大,如果用心培育,也许它真的会成为我们国民经济的一个增长点。本刊将在未来的四期里,介绍国外的图片库,给国内的摄影人以借鉴。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读者中会出现经营图片的图片代理人和专
期刊
1    以自然景物为对象的山水风光摄影,我认为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艺术风光摄影,一类则是纪实风光摄影。  艺术风光摄影大多是通过客观景物,表现作者的主观感情和感受;强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艺术境界;追求作品的意境和内涵。陈复礼先生的名作《大雪青松》,就是一幅借景抒情的作品。这幅作品拍摄于黄山,但作者并未标明是黄山松,因为是什么松在这里并不重要,作者在这幅作品里只是借客
期刊
1935年出生的英国摄影家唐纳德·麦卡林,以其新闻纪实性的摄影成就著称于摄影史。从美国ICP摄影百科全书为他所设立的条目里的评介,可以晓得他的卓越成就: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中,麦卡林在世界各地拍摄的都是一些动乱、暴行、死亡和破坏等令人感到痛心的形象。他的作品继承了罗伯特·卡帕和尤金·史密斯的传统,很具有对人类苦难表示同情的表现力。  “麦卡林出身于英国伦敦的工人家庭,从1948年至1
期刊
1.农历六月十三日,渔民祭海。人们杀猪宰羊,求得神灵护佑,捕获到更多的鱼虾。   2.张开的网绵绵几千米,捕到的只是零星小鱼、小虾。
期刊
前些日子去平遥看影展,发现一组法国人的片子,叫“智利,记忆之路”,一色的宽片幅,看上去6×12都不止,眼界宽,气势大。问问人家是拿什么拍的,敢情是哈苏X-pan,哎,唯有望洋兴叹了。忽然想起,自己也有一台可以拍同样片幅的相机——俄罗斯的“地平线”,不妨拿来一试。  “地平线”相机属于俄罗斯泽尼特品牌,为旋转镜头设计,俗称“摇头机”,拍摄视角达120°,底片尺寸为24×58mm,使用28mm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