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后行,达成三维目标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huche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科是广博精深的学科,其中既蕴含丰富的情感因子,更富有深邃的学习方法。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优化教学思路,将三维目标的教学落实在点滴教学中,从而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既获取知识,更内化情感,掌握方法,使自己得以全方位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三维目标;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三维目标,也就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提出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三维目标的提出标志着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能力,掌握方法,得到情感的升华。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真正掌握语文三维目标的内涵,重视人文精神,促使学生全面成长。
  一、以学定教,高效教学
  对于知识和能力这个目标,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别性,标准化唯一答案的时代早就过去,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如何指引学生,做到以学定教,这样才能使得语文课堂更加高效。
  《听听那冷雨》是一篇富有魅力的文章,阅读这篇文章能让人更好地品味祖国山水之美,感受情景交融的表现技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来决定教学的方法,让教学更为高效。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设置以阅读为主或者以写作为主的教学方法,用来帮助不同特点的学生共同进步。在以阅读为主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重点细读文章的某些片段,尝试自主提问并解决这些问题,如在第二段写雨的片段中,作者写了现实中的雨吗?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做?在第三段中作者用了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写雨,他具体是如何写的呢?在以写作为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仿造文本中的精彩片段来进行仿写,要写出自己对某自然现象的看法,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凝聚情意。这样的教学方法是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而定的,比较有针对性,能够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教学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做到三维目标中的要求。
  二、过程体验,深化素养
  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化素养。如果教师直接将文本分析的内容灌输给学生的话,就起不到让学生体验过程的作用,学习效果也不会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让他们尝试提出问题,在提问的过程中深化过程体验,同时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在学习《劝学》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提问,自己解决,从而更好地学习这篇文言文。学生可以提出和文章字词理解有关的问题,如有学生提问:“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这个句子里的“中”是什么意思,是“中间”的意思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词典等工具来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发现原来“中”是动词,是“符合”的意思,由于是自己找到的答案,他们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在理解文本内涵的时候也要重视提问的过程,有学生发现这篇文章中有很多比喻,教师就可用此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思索每一组比喻的意义,思考它们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本文的设喻有什么特点等,这样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心理学家加涅提出问题式学习是一种高级规则学习,让学生体验提问的过程,就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习得解决同类问题的办法,这能够对学生起到思维指导的作用。教师如果经常让学生体验提问思维的过程,必然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学生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熊川武教师在提到情境的时候提出情境是由风俗、事件、物质条件等各种要素组成的一定的氛围或环境。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情境,那么必然能够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让他们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激发情感,有更多的感悟。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诗情画意融入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文化的熏陶,在静谧优美的情境中达到情感的升华。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夏夜》等体现宁静祥和感觉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垂柳依依、睡莲朵朵的感觉。这种感觉正好和《荷塘月色》带给人的感觉相互契合。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有情感地阅读该文,这样的诵读可以很快将学生带入到特殊的氛围之中。在具体细读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重点阅读文本中的一些片段,在同时展示一些和文本内容有相似之处的图片。同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索文章是如何描写月光的投影,从而使得月光有了质感的;文章中“泻、浮、洗、笼”等动词的使用有什么巧妙之处,作者说“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是为什么?如果能够图文并茂地欣赏这些细节片段,必然能够让学生感悟颇深,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品读文本。
  教育家李吉林在提到情境教学的时候提出语文教学要和生活、艺术、自然等联系起来,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课程,让学生在自主体悟中有所触动,从而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得到能力迁移,提高语文素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指出,人类发展的目标是人类的不断完善,要使得人类的人格变得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变得更为复杂,也就是说,人类应该是道德、智慧、情感等因素的综合体。语文教学和人类的精神世界休戚相关,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在三维目标的指引下,促使学生全面提高。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教学《谏太宗十思疏》为例,探讨了以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议论文;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苏教版必修中的文言文,文体多样,内涵丰富,特别是议论文的选取,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不仅为学生在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上提供了很多实效;而且对于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提供了许多“以古为鉴”的实用方法。  在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上,很多老师对于叙
【摘要】在识字教学中掌握识字方法,激发孩子的兴趣,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有效方法之一,在教学中我探究了插图识字法、加减识字法、游戏识字法、“生活”识字法、情景识字法、“犯错”识字法、“阅读”识字法等方法,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关键词】探究方法;趣味识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学习的兴趣决定着他们学习的态度、方法、效果。因此,在识字教
【摘要】精彩的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加强对课内文本的解析,同时还需要课外作品的延伸,借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文学素养,提高教学的总体水平。本文在研究中就从课外读物的推荐契机、阅读资源的灵活使用、分享活动的开展、课堂空间的充分延伸等角度入手,分析了如何开展高效的语文课外阅读。  【关键词】语文教学;初中;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课外阅
【摘要】兴趣是推动学生写作的巨大动力,为此我有步骤地设计习作教学的序列: 巧用“椰壳效应”命题激趣,触动写作灵思;精心设计“作前”趣味作业,解决好“写什么”;创设趣味情境,将视野“导”开,思维“导”活;多角度作文,为孩子提供发散、多维的思维平台;发掘习作闪光点,批语以情动人。  【关键词】趣味;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还未完全摆脱“费时低效
【摘要】设疑质疑在日常教学中意义重大,我们应当从作品的多个角度想方设法质疑,具备这种教学方法,才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关键词】设疑质疑;意义重大;多个角度;质量;保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为什么”。而生活的伟大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这个论述告诉我们提出问题越多,
【摘要】妙用评价艺术,就是唤醒和激励学生生命意识和情感需求。它是“快乐语文”的源头,其对于塑造学生人格和提高学生能力具有特殊意义,它是滋养学生心灵的肥沃土壤,它是催开学生心底灼灼的生命之花。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妙用评价艺术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本文在此对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妙用课堂评价艺术进行浅谈。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评价;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大语文”的教学观念,“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应来源于生活,重视诗歌教学,引导学生多一些诗歌的修养,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多的是多了一份诗情和文才,并反过来指导学生的生活,“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  【关键词】诗情;修养;垂青;诵读;实践;激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专家尹建莉曾经指出:“被诗歌滋养的孩子,得
【摘要】教师是推进教育改革的核心力量,近年来我国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呈现逐渐关注,不断深化的趋势。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倾听拔节的声音——初中初任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一书,是一本关注初任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著作,该书采用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以初中初任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其专业成长为研究领域,对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的细化和深入做了有益的探索,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思考性。  【关键词】初任教
【摘要】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备课、上课、反思等教学常规的执行过程,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途径。创新方法思路、巧用智慧举措,教师的常规工作高效出彩,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增长。这正是执行教学常规与促进专业发展的互惠效果。  【关键词】教学常规;专业发展;教学智慧;备课;上课;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如何在
【摘要】我们的教学主张“以学定教”,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呈现学生的学习过程。那么,我们的课堂必须是以生为本的课堂,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略读课文就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的语言材料。本文试图通过在第三学段略读课文教学中有效运用各类“学习单”:“课前巧用预习导学单”“课中妙用学习理解单”“课后善用阅读拓展单”,让不同类型的学习单轮番助阵,呈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精彩课堂。  【关键词】学习单;略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