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学科基础突出前沿交叉以学生为中心r——材料化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98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化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课程,针对其涉及的知识面广以及内容多而庞杂等特点,作者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材料化学课程内容情况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原理、手段分析和解决材料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对国防科技大学材料化学的研究生课程内容进行了凝练和优化,从夯实学科基础、突出前沿交叉、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三方面进行了材料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文章针对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实施难点,以质点动力学教学为例,基于物理事实、物理分析、物理实验,从五个维度建构富有课程特色的大学物理课程思政:一是分析相关高科技应用,强化科技强国、创新兴邦理念;二是讲述物理学家故事,传递正能量,实现精神引领;三是引入蕴含物理原理和思政主题的生活案例,深化安全纪律法制教育;四是穿插相关物理论辩,塑造学生美好的精神境界;五是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职业素养.从五个维度挖掘思政素材,找准切入点,将思政之“盐”溶入物理教学之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影响着思政课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中的作用;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是对思政课效果进行评判的直接体现形式.文章基于情感事件理论,采用自编问卷,对全国158所高校共6350名大学生进行思政课满意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教材满意度没有差异;思政课满意度与学生主动学习行为呈正相关;大学生思政课满意度对主动学习行为具有预测作用(预测率>50%),但不同课程的预测变量组合和预测大小不一致.研究结果对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政课学习主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转型的大环境下,应用型高校针对思政课教学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无论是在课堂中采取专题式教学、在理论教学中渗透实践教学,还是在新媒体时代下将手机媒体应用于课堂,并通过完善考核制度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等,这些教学措施的探索对于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在很多环节上缺乏更有效、更细致的过程管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文章对应用型高校思政课在教学过程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力求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教学过程管理体系.
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其实践教学知识点多、内容繁杂.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而项目式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文章分析了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指出项目式教学法在细胞生物学实践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实践证明,项目式教学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浙江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在浙江的具体体现.新时代,应从动态上把握浙江精神的发展与深化,深度挖掘和研究浙江精神蕴含的德育价值和育人功能,分析浙江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现实困境,寻求浙江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有效路径,从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能否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取决于能否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达成.各类课程深入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在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实施过程、课程教学效果反馈等环节有机融入课程思政,从而达成课程三位一体教学目标.课程思政建设能够与各类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发挥协同育人作用.
文章从价值逻辑、现实逻辑、实践逻辑三个维度对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对策进行了以下探讨:首先分析了红色资源的思政教育价值,其次分析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与困境,最后提出高校应畅通供需对接的教学互动通道、创新多元化思政教学模式、搭建校内外协同合作的思政教育平台、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以及对思政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反思,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课程思政的建设对高校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确保育人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而“互联网+”作为时代发展的标志和重要的技术手段,对当代教育进行全方位的提升与优化.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有必要思考“互联网+”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机制,推动其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以促进课程思政的全面建设与发展.
课题组以广州大学为例,通过分析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提出的要求,对毕业要求的各个指标点设计了对应的实验课程和实践活动,并在学校实验中心和计算机工程实验室建立了实验教学分层体系,为学生的计算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支撑平台;同时,通过改革实验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引导、鼓励学生提高编程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计算机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为高等建筑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四十多年的发展征程中,我国高校建筑类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以科学政策为指导,以人才培养计划、创新课程体系、智慧教学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这四个模块为核心内容.文章试图对中韩两国高校建筑类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路径进行比较分析,促进我国高校建筑类专业建设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