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的形成与变化”教学设想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分析
  
  气候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重大的影响,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地理考试中,气候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从教材的知识性与德育功能看,教学的关键应该是让学生了解气候的形成因子,训练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掌握不同类型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并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分析原因,引导学生自学,树立联系的观点,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二、学情分析
  
  1、读图分析能力
  利用图表资料分析、获取信息,是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而学生在读图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图表资料,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学会基本的读图方法、步骤,并提高学生利用图表分析信息、提炼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综合分析能力
  综合分析事物的成因,能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学生往往在这一方面依赖于教师,导致自学能力不高。本节教学中以学生自习为主,分析气候的分布、特证及成因,提高综合分析能力,训练自习能力。
  
  三、教学设计思路
  
  1、气候的形成因子是本节的重点
  这部分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通过指导学生自习,让学生自己分析理解。如:分组思考讨论气候的四个形成因子,让每组选一个代表举例说明,之后老师总结。
  
  2、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是本节的难点
  学生要真正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关键是要对课文的图表进行判断分析。
  如:“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的处理:
  ①以从赤道→两极的顺序读图
  ②以亚欧大陆为例,让学生进行图表转换。(见附表表一)(表中内容由学生填写)
  ③参照上述表格,分析其他大陆的气候分布规律
  又如:“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的处理:(1)分析气温曲线
  热带的气候类型:最冷月均温15℃(全年高温)
  亚热带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0℃(夏季炎热,冬季温和)
  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0℃(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分析降水柱状图
  年雨型:降水量较多,且月份分配均匀。
  夏雨型:降水集中在夏季。
  冬雨型:降水集中在冬季。
  少雨型:降水量较少。
  (3)联系旧知,分析降水成因。(见附表表二)(表中内容由学生填写)
  
  3、实验活动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搜集赣州(当地)的气候资料,绘制其气温、降水的月份分配图,概括其气候特点,指出该气候类型的分布,并分析其成因。
  


其他文献
问题:已知a,b,c是△ABC的三边,且a,b,c成等差数列,请由此推出尽可能多的结论。          如果继续下去,或许还可以得出其他一些结论,不过,从三角形的三边成等差数列这个简单的关系出发,竟得出如此多的结论,也足以使人兴奋,在这些结果中,不少是简单而优美的,而且还是很重要的,在探讨过程中,思维的多样性,灵活性,深刻性体现的淋漓尽致。从中我们不但可以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更可以获得培养自己
期刊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一门难学的、枯燥无味的科目。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英语会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如何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呢?    一、课前教师要作好充分的准备  课前,教师要读透教材,抓住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和关键,以达到驾驭教材,然后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写教案不是简单的把要讲的内容写在教案本上,而是设计这节课怎样上,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怎样讲,同样的内容不同的
期刊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绝不仅仅是教师通过书本形式的教材,将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而是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性活动的体系。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受教育的对象,是教学目标的承担者,又是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凸现学生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的实验基础,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是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它们在学生智能结构的发展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实验教学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启发学生从接触物理学开始,就较快地理解和熟悉实验这一基本科学方法,学会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探求物理规律。    一、引导学生进行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最大限度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研究表明:人的创造能力完全可以通过训练提高。肩负教育下一代重任的工作者,都应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本文仅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角度浅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参与设计教材实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许多实验的原始装置是创新教育的好素材。分析一些演示实验装置的起源,并设计出改进方案,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原始性创新意识。将初中课本中
期刊
《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第82页练习三(2)题目是:“在北方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到暖和的屋子里,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为什么?”  正确答案:冬天,眼镜片在室外是冷的,进入暖和的屋子里后,屋子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片上。  我把第四节《液化》刚教完,就布置了这个作业,结果下午来了两位同学就此题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水蒸气液化有没有一定的温度,若有,这个温度是多少;水蒸气究
期刊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其实验教学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生物学教学效果。为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如何挖掘生物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组织教学,实现生物实验教学的创新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思考:    一、引导学生改进教学实验    传统的实验教学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不到充分发挥。为此,我们在实验中,要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矛盾问题,去发现
期刊
在近几年的中考总复习中,我更新观念,大胆应用新课改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注重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取得较好复习效果。现将个人体会总结如下,以求共勉:  我将初中政治总复习分为基础知识复习和综合训练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体系化
期刊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培养途径主要是通过生物实验来实现的。初中生物实验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上述诸项能力中的最基本的能力培养,也是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
期刊
俄国伟大的心理学家赞可夫在经过20年的教学后,曾深有体会地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教学法”的设想正是想探讨这个重要课题——如何使教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精神领域,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渴求知识、不断探究、勇于进取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多年来的教学活动,使我深感这一问题的重要。    一、情境的作用    记得某幼儿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