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游戏分享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ugh9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深度学习是指幼儿在与自己周边的环境互动中,通过自己特有的学习方式,积极地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学习积累新的知识经验,并将这些知识经验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迁移运用到新的情境中,以发展其高阶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学习。游戏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也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幼儿可以在游戏中感受周围世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深度学习的基本能力。我园注重通过游戏分享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观察幼儿游戏情况,捕捉有利于幼儿深度学习的价值点
  要发挥游戏分享对幼儿深度学习的价值,教师对幼儿游戏情况的观察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教师对幼儿的游戏情况进行仔细观察,才能捕捉到可引发幼儿深度学习的价值点,从而在游戏分享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分享、交流,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1.关注幼儿的认知冲突点
  关注幼儿的认知冲突点是教师引导幼儿开启深度学习探究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充分挖掘幼儿认知冲突的价值,引导幼儿在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才能激发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经验,活跃思维,推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案例一:快乐钉钉钉
  在中班益智游戏“快乐钉钉钉”中,教师发现几名幼儿在讨论该准备几块磁性板和多少根磁性棒。乐乐说:“我算过了,我们还要再准备一块磁性板。”航航说:“我发现磁性棒也不够用。”教师意识到这个问题可能有一定的探究价值,于是问道:“那到底需要再增加几块磁性板和多少根磁性棒呢?”孩子们纷纷开始数在场的人数,一共6人。乐乐说:“再准备6块就够了吧!”轩轩说:“不对,应该是4块,因为已经有2块了。”教师说:“那磁性棒呢?有6块磁性板,那要准备多少根磁性棒呢?”悦悦说:“6根够吗?”航航看看自己手中磁性板上的磁性棒,想了想说:“应该是8根吧!因为每块磁性板需要2根磁性棒。”教师说:“1块磁性板配2根磁性棒,那6块磁性板需要多少根磁性棒呢?”孩子们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观察到幼儿在游戏中因为游戏材料产生了认知冲突。幼儿由已有的人数推断出需要的磁性板数量,由现有的磁性板数量推断出需要准备的磁性棒数量,再根据1块磁性板需要2根磁性棒来推断总共需要配备几根磁性棒,这是一个认知经验不断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问题,产生了认知冲突。这时,教师便抓住教育契机,让孩子在分享中形成新旧知识的碰撞,产生深度学习。
  幼儿在游戏中随时都会生成新的信息、新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耐心观察,仔细分析,敏锐捕捉,把活动中捕捉到的价值点作为分享交流的内容,促进幼儿在游戏分享中进行深度学习。
  2.关注幼儿行为的疑问点
  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有些幼儿的行为表现出乎意料或令人难以理解,从而心存疑惑。这时,教师应当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更加耐心地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多问几个“为什么”,探寻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
  案例二:搭建火车西站
  一天,孩子们来到建构室商量着搭建“火车西站”。西西、苗苗、成成、年年对照着自己的设计图纸讨论着要怎么搭建。一开始,所有人都围在材料筐边上,很拥挤。后来,孩子们选出了一名队长,由队长负责分配搭建任务,如一部分人负责搭建,另一部分人负责运材料。然而,负责搭建的西西和苗苗在将一层一层的积木、砖头垒高,垒到一定程度后,又把它们推倒,如此反反复复了好几次。西西和苗苗的行为不仅引起了同伴的不满,也让教师心存疑惑。西西和苗苗为什么要重复这样的行为呢?教师记录下了这一幕。
  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孩子们讨论西西和苗苗这样做的原因。孩子们纷纷表示是因为西西和苗苗太淘气了,不好好搭积木。西西听了同伴的话,着急地辩解自己和苗苗反反复复地搭建又推倒是为了测试不同的搭建材料,看哪种材料垒得更稳固,更适合搭建火车西站。西西的回答消除了教师的疑惑,也引发了孩子们的探究兴趣。于是,教师引导孩子们讨论用什么材料、怎么搭建火车西站才更牢固。讨论之后,孩子们意识到使火车西站牢固的关键在于重心和承重量。他们认为最下面一层承受的重量最重,越往上承受的重量越轻,因此最下面一层要搭建得牢固一些,应当选择相同的加宽加厚的长积木铺平,连接围合成方形的基底。在怎么减轻承重方面,孩子们也想了很多办法,如可以在架空时适当减少支撑的积木柱子以及其他功能性的积木块,中间层可以利用短积木承重,上层可以选择四个角来支撑,其他地方完全架空。通过交流讨论,幼儿的搭建思路更加清晰了。
  二、引导幼儿记录自己的游戏过程
  幼儿对自己游戏过程的记录既可以帮助幼儿回顾游戏中的所思所 想,又可以帮助教师和同伴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幼儿对游戏过程的记录其实也是一种自我评价的工具。记录过程是幼儿对游戏过程的自主思考、梳理和表达,幼儿可以将自己的游戏过程和游戏计划进行对比,直观地看到自己计划的实施情况,也可以将记录作为自己游戏分享的材料,从而更好地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学习。
  1.引导幼儿学习多种记录方式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我们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想法通过符号、图画等方式进行记录,并在游戏结束后进行分享、交流和总结。一是引导幼儿学习用简单符号记录。符号记录是指幼儿运用各种数字符号或图形符号进行记录。符号记录可以帮助幼儿直观形象地呈现自己的发现、想法和游戏成果。幼儿刚开始记录的时候,通常会用点、线、圈等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记录游戏过程,教师则会逐一强化这些记录方式。然后,教师会鼓励支持幼儿多看、多听、多画、多写,不拘泥于这些简单的记录方式,丰富他们的记录方式,从用简单的符号记录过渡到用相对复杂的符号记录。例如,在小班游戏“小小茶农”中,幼儿在记录买卖茶叶的过程时,用了点状符号表示二维码,寓指买家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支付。在游戏结束后的分享环节,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了真实的二维码,了解二维码的特征,帮助幼儿更具象地进行记录。二是引导幼儿学习用图画记录。图画记录有利于幼儿明晰自己的游戏情况,这样的记录方式也更适宜幼儿操作,便于同伴分享、交流。幼儿通过剪、撕、画、印的方式对自己在游戏中的观察发现、遇到的问题及想法等进行記录。图画记录能将幼儿游戏前及游戏过程中的思考和游戏结果呈现出来,便于教师从中挖掘教育价值。例如,在建构游戏中,幼儿一开始会简单地画出和谁玩,通过教师的引导,渐渐地,他们会将游戏中的精彩时刻记录下来,画出多人之间的游戏互动过程(见图1—3)。三是引导幼儿用图书的方式记录。图书记录是指幼儿将自己的一系列记录做成图书,从而反思整个游戏过程。例如,在建构区的“火车西站”游戏中,从设计图纸到搭建地基,再到搭建承重结构及站内结构,幼儿在一步步的搭建过程中综合使用多种记录方式记录,最后制作成《西站的建成集》一书。   2.引导幼儿将记录的内容与游戏计划作比较
  引导幼儿将游戏中的记录与原先的计划作比较,有利于帮助幼儿迁移已有经验,调整自己的游戏行为,培养爱探索的学习品质。我们鼓励并引导幼儿在游戏开始前对游戏过程、游戏结果进行设想和安排,并制订相应的游戏计划。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幼儿的大胆设想有利于促进其游戏内容的不断丰富。例如,都是玩制作机器人的游戏,一部分孩子在计划时打算让机器人打怪兽,另一部分孩子则希望自己的机器人是环保型的。在制作时,计划制作打怪兽机器人的孩子去寻找坚硬的材料,如纸筒、玻璃瓶等,计划制作环保型机器人的孩子则给机器人装上无纺布回收袋,用来收纳地上的纸屑等垃圾。孩子们基本上都按照计划进行游戏,并进行了记录。在游戏后的交流分享中,当教师引导他们将游戏过程记录与游戏计划进行对比时,大部分孩子觉得自己执行了计划,玩得很开心。过程记录与游戏计划相比较,能够帮助幼儿回顾游戏过程,体验游戏快乐,形成正向循环。
  幼儿的记录从粗浅到深入,记录后幼儿从简单的交流到选取认知支架的点进行深度交流,记录促使幼儿不断丰富游戏情节,反思游戏过程,积极开展深度学习。
  三、鼓励幼儿积极交流和互动
  幼儿通过交流和互动,回忆并表述自己的游戏经历,思考和梳理自己的游戏经验,提出自己的困惑。在交流分享中,幼幼之间观点碰撞,互相启发,不仅能丰富认知经验、开拓眼界,而且有利于激发幼儿对新事物的探究兴趣,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1.敏锐捕捉有效话题,引导幼儿大胆交流
  每次交流分享,孩子们的话题都很多。什么样的话题更适合深入交流呢?我们一般比较关注两个方面的话题。一是大多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大多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有利于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丰富游戏经验。二是孩子们在游戏中碰到的有深入探究价值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充分讨论甚至辩论,相互启发,以达到深度交流和学习的目的。例如,在“卖报亭”活动中,来买报纸的人络绎不绝,而且需求量特别大,“报刊亭”的生意特别好,一眨眼功夫报纸就被抢购一空。在游戏结束后的交流环节,依依提出:“今天报纸这么畅销,卖到后面都不够了,我们是不是要多准备几份报纸?”天天补充道:“摊位是不是太小了,今天我快要被挤扁了。”根据幼儿的讨论,我们将活动延伸到“如何订阅不同类型的报纸”“如何拓展卖报场地”等方面。幼儿通过同伴间的讨论以及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不断提升大胆探究和深入学习的品质。
   2.关注个别幼儿,鼓励其分享游戏过程和想法
  幼儿具有个体差异。有些幼儿善动、善思而不善表达,他们在游戏时有想法、有值得同伴学习的行为,在分享交流时却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表达,不但自己错失了很多分享交流的机会,其他幼儿也不能共享他们的游戏经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特别留意这些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一旦发现他们有值得分享的行为和想法,便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并事先和他们沟通,鼓励他们在游戏分享环节跟同伴分享他们的游戏过程和想法。例如,乐乐是一位很羞涩的女孩,平时很少说话。在一次建构游戏中,为了改良自己搭建的床,乐乐积极行动,做了三次调整,每一次调整都使建构物发生了变化,推动了游戏情节的发展。她的行为中有值得同伴借鉴的经验。那么,她是怎么想的呢?在游戏分享环节,教师引导孩子们围绕“梯子和长木板对于改良搭建床的作用”展开了讨论,特地请乐乐说说自己的想法。乐乐的回答引发了孩子们对于数量、高矮、前后、长短、对称等内容的探究,而对乐乐而言,她突破了自己,同伴们的肯定为她下一次游戏提供了新的动力。
  3.聚焦某一事件进行分享,激发幼儿产生新的探究欲望
  在游戏分享环节,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幼儿聚焦某一问题进行充分交流,而且需要激发幼儿持续探究的欲望,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例如,在“羊羊工坊”游戏中,孩子们发现小羊的便便很小很圆,像一颗颗小豆子,和他们常见的动物便便不一样,很特别。游戏结束后,舟舟和同伴一起讨论:“小羊的便便怎么是这个样子的,它是不是吃坏肚子了?”孩子们听了之后纷纷讨论起来:“羊会吃坏肚子吗?”“如果肚子不舒服它怎么还会不停地吃呢?”教师先肯定了孩子们观察得很仔细,发现的问题很有趣,然后引导孩子们就此进行讨论。孩子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教师在他们充分表达后问道:“小羊的便便到底正不正常呢?你们想不想知道答案?你们想怎样找出答案呢?”孩子们听了教师的提问,纷纷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说可以看书,书里有答案;有的说可以问问爷爷奶奶;有的说可以看看别的羊的便便是怎么样的;还有的说可以上网查……教师鼓励幼儿按照自己想到的办法试一试。
  通过游戏分享活动,我们把幼儿在游戏中发现的问题放大,引导幼儿积极互动,梳理出问题的关键点,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与同伴的交流与讨论中,孩子们一起思考,不断发现问题,厘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持续开展深度学习。
  四、延伸分享成果,推动幼儿生成新的探索活动
  延伸游戏分享环节的成果,推动了幼儿生成新的探索活动,是以游戏分享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重要体现,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落实。
  一是在自主游戏中,引导幼儿就游戏分享中产生的新兴趣点深入开展活动。例如,在开展了动物便便交流活动后,佑佑从家里带来了一本关于便便的图书。通过师幼共同阅读,我们了解到原来山羊会把食物中的水分吸收,这样就不会有很多水分随粪便排出,即使给他们吃鲜嫩的草,便便依然是很干的颗粒状。孩子们还从书中了解到,正常情况下小金鱼的便便是细细长长的,就像一根根面条;鸽子的便便是湿湿的;马的便便很大一坨,上面还会有没消化的草。然而,当便便的形状有所改变时,我们就应当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了。那么,怎么通过观察便便的形状判断自己的身体状况呢?便便有硬硬的、软软的、稀稀的,这又提醒我们饮食该注意什么呢?于是,教师鼓励孩子们进一步学习了解便便的知识,探究便便的秘密,关注自己身体变化的情况,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二是生成集体教学活动,解决幼儿共同面临的问题,梳理提升幼儿的认知经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对于小羊便便的兴趣点还在生发,如小羊们一天吃多少食物?一天要拉多少便便?既然羊吃进去的食物马上消化了,那它们一天要吃多少食物?没想到对便便的探究引发了孩子们对于小羊食量的关注。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找到了关键信息:根据喂养饲料的不同,当喂养青干草时,小羊的食量=小羊体重的3%~4%。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小羊有多重?在成人看来,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对于孩子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我们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天平的秘密”,先引导孩子们感知重量的概念,然后支持孩子们探究小羊的重量。孩子们从制订称重计划、探索称重方法、借助工具给羊称重到根据食量制订小羊一周食谱,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经过称重,孩子們知道了小羊目前有3.8kg重,也就是说小羊一天吃青干草的量大概在114g~152g。在给羊称重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进行多种方式的称重活动,帮助幼儿从“非标准测量工具的探索”到“非标准测量单位的发现”,再到“标准测量单位的学习”,最后到“测量方法的应用”,推动幼儿的学习不断深入。
  延伸分享成果,不仅促进了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而且助推了幼儿的深度学习。幼儿通过再思考、再实践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发挥了游戏分享梳理经验、提升探究能力的作用。幼儿的深度学习在教师的隐形支架下,通过直观呈现、开放式拓展与延伸自己的思维的路径,不断得以深入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在此基础上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素质的提升,其中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初中体育教学。但是在时代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困境,这就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进而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
摘 要:初中化学作为一门由社会生活发展而来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发展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经有许多教育工作者为了能够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而开始思索和探究生活化问题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基于以上问题,教师可从生活化问题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目前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生活化问题教学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来探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有效应用生活化问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摘 要:为了更好地推进小学体育改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式,提升体育教学水平,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快乐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重新梳理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进一步发挥教学作用,推进快乐体育理念有效落实。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观念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情况,以期帮助教学人员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推动综合素质
摘 要: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深化初中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初中生的化学素养。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满足初中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如何做好化学实验教学成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可先分析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而提出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实验;趣味化
摘 要:小学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小学心理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小学心理健康课程要时刻关注学生微小的心理变化,提高心理课程效果,让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成长,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心理教育工作者要提高心理课的效果,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故对心理教育策略的有效性做出探讨,希望对小学心理健康课程研究事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3—4岁幼儿应当“会看画面,能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基于此,该活动紧紧围绕幼儿熟知的便便,设计了丰富多样的阅读形式,有针对性的提问,有趣的听音猜内容等活动,以此引导幼儿从整体阅读到细节阅读再到连贯分析,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阅读交流情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期刊
摘 要: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离不开思维的参与,只有思维参与下的言语活动才有意义。本文基于“思”为核心的语文教学实践意义,从《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课堂多元互动和深度课堂构建等方面分析,最后提出以“思”为核心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对话文本,提高思维逻辑性;引入比较,提高思维深刻性;多样表达,提高思维独特性;斟词酌句,提高思维敏感性;巧妙设疑,提高思维鲜活性等,引领语文课堂
2017年,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幼儿园课程的园本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我区有的幼儿园跃跃欲试,有的胸有成竹,而有的小心谨慎,还
期刊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师对课程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意识也得到了提升.我园虽然在挖掘幼儿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方面做了初步尝试,但
期刊
摘 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不断提升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立足于一定的原则,借助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本文以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为研究切入点,对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师生;和谐关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