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以来,我们和教师们一同走进“三疑三探”,揣摩“三疑三探”的思想精髓同课堂实践的高度融合,思考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策略,学校教师们真正是“为伊消得人憔悴”,每一次成功的推进,教师们欢呼雀跃,畅谈经验;每一次困难的挫折,教师们辗转反侧,共同反思。一段时期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变,教学方式在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主体地位在凸显,初步形成了疑探教学模式。
但是,教学模式还只是形式,我们的课堂改革也还只是初级阶段,如何进一步运用疑探教学模式更好实现教学目标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还有诸多的课题和难题需要研究和解决。通过几个月的实践和学习,我们认为,如何把握学生自主学习下学科素养的生长点、如何把握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点,是当前推进“三疑三探”过程中值得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探索自主学习下学生学科素养的生长点
学科素养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三疑三探”课堂中,由学生的问题来引领学生的学习,这是“三疑三探”课堂教学的首要特征,而学生的学科素养需要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得到发展。探什么,探的过程,探的结果及运用实践是学生学科素养形成的关键点。而这也应该成为”三疑三探”模式下学科教师们首要研究的问题。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在“三疑三探”课堂上,由于受时间等的限制,教师们往往更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思想与经验目标弱化甚至消失。而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正是学生数学素养的组成部分,这样造成了课堂教学目标的缺失。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应当与过程性目标建立联系,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课堂的自探提示中,还要根据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需要去设计过程性目标,让学生在过程性目标的解决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累积。
(一)你能在数轴上表示出他们4个人的成绩吗
(二)将他们的比赛成绩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合作交流]观察数位顺序表和数轴,你发现了什么?(1)通过观察数位顺序表,我发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2)通过观察数轴我们发现:这份学习过程性的目标清楚,引领学生的思考过程,体现了详细的思维过程,比较大小的同时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数学模型,在比较大小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同时巧用数轴让学生直观的比较小数的大小,较好地渗透了数形结合及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还要依靠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的支撑,这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中同样可以实现。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教材特点教师设计了如下的自探提示:(1)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你来推测什么是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圆柱体的表面积?(2)在小组内拿出学具剪一剪、摆一摆、看一看,验证猜想,准确表达。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位教师的设计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学生能以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在教师主导下,学生的学习如蜻蜓点水,面面俱到。这种面面俱到往往面面不到,学生的语文能力并未得到真正提高。在“三疑三探”的语文课堂模式框架下,我们更积极提倡一课一得,通过一课一得的积累来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这需要教师把握三点:
第一,把准文章落脚点。将每篇课文中值得学生探究的经典内容筛选出来,作为教学的落脚点。这个经典内容不同的年段是不同的,低年级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朗读训练点,中年级可以是一个语段、一个表达训练点,高年级可以是一个篇章、一个技能训练点等。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考虑年段目标,做到不肤浅、不拔高;考虑单元训练重点,了解文章的承载的主要任务;考虑教材体裁、表达方式、行文语言等特点,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范例;考虑课后练习题,体现编者的意图等。
第二,拓得开文本内容。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应该选择同类内容引导学生阅读,为学生拓宽眼界,课后补充材料,扩大阅读范围,丰富阅读积累。
二、探索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关键点
“三疑三探”强调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合作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载体。但是,实验小学班级学额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走过5个小组便已達到规定时间,另外几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还未了解。我们不禁思考:在课堂上,学生静悄悄地学、热热闹闹地说,但真正会自学吗?组内的小组长是怎样组织的?每一位同学都说了哪些语言呢?这就需要教师的“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教师掌控好“三疑三探”模式的第一步,是深层次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有效性的基础,是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关键点,同时这也是教师合作教研的有效方式。据此我们初步在语数外三科教师中间开展了有效的课堂观察。随着非实验教师”三疑三探”教研课的步伐,课堂观察活动在我校五年级率先实行,教师们观察学生学习小组成员的学习状态,反思着自己的课堂,加深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并将经验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教师的实践能力在合作中整体向前迈进。观察着学生的合作,教师在教研中也在经历着合作,参与着合作,体会合作中的成长快乐。
但是,教学模式还只是形式,我们的课堂改革也还只是初级阶段,如何进一步运用疑探教学模式更好实现教学目标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还有诸多的课题和难题需要研究和解决。通过几个月的实践和学习,我们认为,如何把握学生自主学习下学科素养的生长点、如何把握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点,是当前推进“三疑三探”过程中值得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探索自主学习下学生学科素养的生长点
学科素养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三疑三探”课堂中,由学生的问题来引领学生的学习,这是“三疑三探”课堂教学的首要特征,而学生的学科素养需要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得到发展。探什么,探的过程,探的结果及运用实践是学生学科素养形成的关键点。而这也应该成为”三疑三探”模式下学科教师们首要研究的问题。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在“三疑三探”课堂上,由于受时间等的限制,教师们往往更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思想与经验目标弱化甚至消失。而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正是学生数学素养的组成部分,这样造成了课堂教学目标的缺失。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应当与过程性目标建立联系,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课堂的自探提示中,还要根据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需要去设计过程性目标,让学生在过程性目标的解决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累积。
(一)你能在数轴上表示出他们4个人的成绩吗
(二)将他们的比赛成绩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合作交流]观察数位顺序表和数轴,你发现了什么?(1)通过观察数位顺序表,我发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2)通过观察数轴我们发现:这份学习过程性的目标清楚,引领学生的思考过程,体现了详细的思维过程,比较大小的同时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数学模型,在比较大小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同时巧用数轴让学生直观的比较小数的大小,较好地渗透了数形结合及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还要依靠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的支撑,这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中同样可以实现。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教材特点教师设计了如下的自探提示:(1)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你来推测什么是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圆柱体的表面积?(2)在小组内拿出学具剪一剪、摆一摆、看一看,验证猜想,准确表达。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位教师的设计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学生能以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在教师主导下,学生的学习如蜻蜓点水,面面俱到。这种面面俱到往往面面不到,学生的语文能力并未得到真正提高。在“三疑三探”的语文课堂模式框架下,我们更积极提倡一课一得,通过一课一得的积累来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这需要教师把握三点:
第一,把准文章落脚点。将每篇课文中值得学生探究的经典内容筛选出来,作为教学的落脚点。这个经典内容不同的年段是不同的,低年级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朗读训练点,中年级可以是一个语段、一个表达训练点,高年级可以是一个篇章、一个技能训练点等。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考虑年段目标,做到不肤浅、不拔高;考虑单元训练重点,了解文章的承载的主要任务;考虑教材体裁、表达方式、行文语言等特点,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范例;考虑课后练习题,体现编者的意图等。
第二,拓得开文本内容。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应该选择同类内容引导学生阅读,为学生拓宽眼界,课后补充材料,扩大阅读范围,丰富阅读积累。
二、探索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关键点
“三疑三探”强调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合作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载体。但是,实验小学班级学额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走过5个小组便已達到规定时间,另外几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还未了解。我们不禁思考:在课堂上,学生静悄悄地学、热热闹闹地说,但真正会自学吗?组内的小组长是怎样组织的?每一位同学都说了哪些语言呢?这就需要教师的“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教师掌控好“三疑三探”模式的第一步,是深层次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有效性的基础,是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关键点,同时这也是教师合作教研的有效方式。据此我们初步在语数外三科教师中间开展了有效的课堂观察。随着非实验教师”三疑三探”教研课的步伐,课堂观察活动在我校五年级率先实行,教师们观察学生学习小组成员的学习状态,反思着自己的课堂,加深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并将经验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教师的实践能力在合作中整体向前迈进。观察着学生的合作,教师在教研中也在经历着合作,参与着合作,体会合作中的成长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