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一弊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yan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武林中某些武人如何自诩,武术发展得并不好。我所说的发展,指的是武术在普通人中的普及程度,而不是说某一门派或某一拳种有了一两个顶梁柱式的人物便叫发展了。发展武术,其实主要还得靠国家,但从现状来看,国家对武术的开发力度还不够,虽开展着散打和套路等运动也不能否定这一点。十运会的武术比赛中不就在套路比赛中加入了音乐吗,运动员还化着浓妆——武术终于被舞蹈同化了。但看台上的观众屈指可数,这说明“武蹈”远不如舞蹈吸引人。
  所以武术发展离不开在民间繁衍。但在民间发展也有着诸多的困难。其实在更多的时候,武林是这样循环的:某些人受武侠小说、武打电影的影响喜爱上武术,于是便寻求学武的途径,在这过程中或成功,更多的是失败。这一代人下去,后一代人又上来,如此往复。武侠小说、武打电影无形中宣传了武术,这当中自然有利又有弊。而喜爱上武术之后的学武之难,则表明武林并非净土。
  不必说武林中骗子的横行,不必说民间武林中的假武功泛滥,单是大多数武者的自傲保守,就早已阻碍了武术的普及发展。譬如吧,武人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只是夸其功夫如何了得,而对其功夫的练法只字不提;譬如吧,与武人聊天,若向他说些好听的,他便很高兴,且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与你讨论,可若你向他求教些实质性的问题,他往往缄口不言;譬如吧,搞函授的大师总将些人云亦云的东西印在教材上,且声称深层功夫非面授不可得;譬如吧,面授时,大师依旧不传,且美其名曰:武术乃杀人之技,深层功夫更为杀人之上乘武技,为避免传与恶人危害社会,故不遇贤人不传;譬如吧……诸如此类,叫我们这些后学者如何求学,武术又如何发展与普及?
  有许多的武术家声称自己在学武的道路上也是历经磨难、饱受武林风霜的。开始我并不相信他们的这种话,因为我想,倘若他们真的有过那样艰苦的岁月的话,那他成功以后,就一定会善待像他们曾经那样的求学者,并且广泛地传播武术,使更多的人们受益。可事实却不是这样,他们照样是保守得可以。后来我终于相信了那些武术家或许真的有过那样的经历,因为我记起了鲁迅先生的两句名言:一句是,暴君治下的臣民大抵比暴君还暴;另一句话是,奴才做了主人,是决不肯废去“老爷”这一称呼的,他的摆架子,恐怕比他的主人还十足,还可笑。这话直到现在对于中国武林也还是十分正确的。保守思想控制下的武林,武者大抵永是保守。当普通的武术爱好者终于成为高手后,他是决不肯废去“大师”称号的,他的自傲、保守恐怕比他的师父还要十足、还要顽固。
  武林的保守,自古有之。武者为了不使弟子超过自己,也为了不丢了饭碗,便学会了“留一手”,只悉心教几个“靠得住”的弟子,对其他弟子则敷衍了事。久而久之,保守成了传统,功夫丢了大半,等于武者自己害了自己。
  现如今,许多的事物都在改革开放,可这似乎与武术无关。对于这保守,有人直截了当地说:“名利使然。”名对于“大师”们只是一个获利的筹码,毕竟他们无法再“呼风唤雨”。他们为自己的保守编造的“辩护词”初看很有道理、富有哲理,而且辞藻优美,但细品之,却纯属胡言乱语,漏洞百出,利欲熏心暴露无遗。
  以武术谋生,以武术获益,原本无可厚非,只要教的真功夫,收费恰当,也属合情合理。但要是打着弘扬武术的旗号,以不法手段大肆敛钱,就属厚颜无耻、卑鄙下流之行为了,不仅误人子弟,且贻害社会,就属道德败坏,当以谴责了。
  保守的思想与行为实在是武术发展的绊脚石,于求学者,于武术家,于武术本身全都有害而无益。比如那武术教学者吧,他想来个“武林仅此一家别无分店”,殊不知这实在是一种愚不可及的想法。一个老师,若他正直善良,对学生毫无保留,那他的人气不会因此下降,而会提高,会吸引更多求学者,因为人们所求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一个“德”字。
  武林的保守思想,其危害是直指武术本身的。无人教真功,以至于无入学武术,武术会由此衰落下去,这是武林最大的悲哀。到那时,“武术大师”之称号能值几文铜钱,被奉为“秘技”的武功经典也只能成为历史教科书中的一段平淡的文字,那时“大师”们会不会在九泉之下羞愧,写一篇长长的检讨书进行忏悔——可是已于事无补,后人会对其进行公正的评价:历史的罪人,武林的败类。
  武术衰落了,武术家该何去何从呢?我有时怀疑武术家们是否真的热爱武术,要么为什么看着武术的冷落而无动于衷呢?
  发展武术要靠国家,但武林若能及早去除保守思想,武术也会“千树万树梨花开”,虽颜色素气,但也显纯洁,无论于谁都是好事。
  派生于中国武术的其它东方武艺,有些已经风靡世界了。虽是派生于中国武术,但现在却是我们向人家学习的时候了。比如跆拳道,人家发展得那么好,不保守是很重要的一点吧。人家广泛传播跆拳道,使其真正发扬光大,这才是真正的发展。
  保守思想是武术身上残留的尘土,到了该清除的时候了。武术已经到了需要拯救的时候了,而拯救武术,必须从扫除保守思想开始。
其他文献
近几十年来,癌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而原发性肝癌更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医疗技术手段的不断提升,肝癌的治疗方法也日趋完善,但是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机制研究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研究原发性肝癌的生物学调控机制,从而获得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蛋白质的泛素化和去泛素化修饰属于表观遗传学中的翻译后修饰,具有调控细胞信号转导、DNA损伤修复、RNA剪接等功能。而蛋白质的泛素化和去泛素化已经被证明可以通过改变其稳定性、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相关蛋白质的功能,从而调控
真菌杀虫剂是利用虫生真菌来控制有害昆虫的生物制剂,它主要利用了自然界物种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相比于化学农药具有靶标特异性、能在靶标害虫间传播、能杀死地下害虫、不易产生抗性、能持久杀虫、可维持生态平衡和环境相容性好等优点,已经成为农林业应用的热点。蝗绿僵菌(Metarhiziumacridum)能专一的感染蝗虫和蚱蜢,由于其寄主范围窄、环保、安全、易于批量生产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作为重要生防真菌,其抗逆性、产孢量及致病能力成为研究的重点。
  LsdA(Late sexual developmen
Ovate Family Proteins(OFPs)和Trihelix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关于OFPs和Trihelix转录因子的功能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主要集中于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中,而对番茄中OFPs和Trihelix转录因子发挥功能的分子机制依然尚未清楚地阐明。番茄不仅是世界上广为栽培的高营养高经济价值的蔬菜作物,同时也是研究肉质果实发育和成熟的最佳模式植物。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选择SlOFP20和SlGT16基因作为本研究目标基因,以转基因技术、定量RT-P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马铃薯生产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马铃薯枯萎病和干腐病是马铃薯生产和储存过程中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重要真菌病害,能够导致马铃薯大面积减产和采后损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Fo)是一种寄主范围十分广泛的土传病原真菌,可引起100多种植物枯萎病的发生。因此,防治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马铃薯枯萎病和干腐病对马铃薯产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酚类化合物,调节植物中的多种发
氨基酸类的生物小分子在人体的生长发育和代谢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的一种碱性氨基酸组氨酸(L-His)在体液中的异常含量与癫痫,帕金森氏病、组氨酸血症等多种疾病有关。因此开发和建立简便、快速、可靠的组氨酸检测方法对于早期疾病诊断和人类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在现有的众多检测方法中,基于纳米材料构建荧光传感器的检测法具有操作简单、响应迅速、成本低等优点,可用于L-His的及时、准确、高灵敏检测。
  因此,本论文采用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氮掺杂碳量子点(N-CDs、Y-CDs)和金纳米簇(AuNCs)这三种
气候变化和水体养分的富集引起淡水和沿海水域蓝藻水华发生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不断增加,其有毒代谢产物的产生,对生态系统和公众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柱孢藻毒素(Cylindrospermopsin,CYN)是一种强效的蓝细菌毒素,在世界各地的水体中都有发现。斑马鱼的许多基因和代谢系统与人类高度相似。以斑马鱼为脊椎动物模型,通过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和机制研究,加深对CYN毒性、环境问题以及气候变化和富营养化造成的健康危害的认识。血管系统是体内物质运输和机体生理调节的重要通道。血管的异常变化常常导致严重的后
昆虫进化出高度灵敏的嗅觉系统来识别环境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对其生存和繁殖均至关重要。近年来,农药被大量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在自然环境中残留的亚致死剂量的农药同样会对昆虫嗅觉相关行为造成损伤,但其分子机制仍然知之甚少。本研究以挥发性强的广谱杀虫剂敌敌畏对斜纹夜蛾和家蚕进行熏蒸实验,利用触角电位仪检测熏蒸对昆虫气味分子感知能力的影响,并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鉴定触角和头中差异表达基因,初步揭示农药熏蒸对昆虫嗅觉系统的损伤机制。所得主要结果如下:
  ①敌敌畏熏蒸对斜纹夜蛾和家蚕雄性成虫触角电生理和行为学影响
生物体内存在多种类型高度分化的细胞,例如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这些细胞的存在对维持组织和器官的功能是必须的。病变和机械外力等原因会导致高度分化的细胞死亡,从而造成组织和器官的损伤,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目前,针对组织和器官修复方法主要包括器官移植、人造代替物移植以及组织和器官的再生。其中器官移植和人造代替物有着明显的缺点:器官移植的供体有限并且存在免疫排斥现象,人造代替物不能够参与新陈代谢以及存在异物反应。因此,组织和器官的再生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在这种方法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诱导高度分化的细胞增
临床资料显示,90%的肝细胞癌(HCC)具有肝硬化背景,并且与肝硬化相关的HCC患者死亡率仍在上升。细胞外蛋白质的大量沉积增加了细胞外基质(ECM)的刚度,从而改变细胞所处的力学微环境。HCC是一种转移率较高且预后差的恶性癌症,目前针对HCC的治疗方案选择较少且效果有限。癌细胞转移作为肿瘤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是攻克肿瘤的重难点。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是一个使肿瘤细胞获得转移能力的复杂过程,其进程几乎在所有转移性癌症中都有发生,能够使癌细胞获得运动能力,迁移到邻近组织。研究表明,SNF5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
肝癌是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常常难以彻底消除肝癌,治疗后易复发、转移。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s)是肝肿瘤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癌细胞亚群,研究表明LCSCs对放、化疗具有耐受性,与肝癌的复发和转移有密切关联,其存在可能是肝癌治疗不彻底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肝癌的治疗中,针对LCSCs的治疗策略对于防止肝癌复发、转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盐霉素(salinomycin,SAL)是一种对包括LCSCs在内的多种癌干细胞具有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