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南武实验小学“弘毅教育”特色主题扎根于南武文化深厚土壤之中。本文从南武百年历史出发,追本溯源地探究“弘毅教育”的根基,围绕办学理念、育人策略以及特色项目展开阐述,谈我校如何以文化立校,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的优质学校。
【关键词】南武文化;弘毅教育;特色建设
一、南武历史为根
我校是南武教育集团旗下“南武系”学校之一,肩负着传承弘扬百年南武精神文化的历史重任。
1. 南武校名,风雨百年
据《词源》载:“南武——今广东省城,粤城之创也”。“南武”是广州城最古的称谓,承载着广州古代文明。“南武”二字,象征着广州人勤劳勇敢、坚忍顽强、勇敢无畏、文明英爽、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上世纪初,祖国和人民深陷在内忧外患的水深火热之中。黄晦闻、杨渐逵等仁人志士兴办学堂,开辟救亡图存的教育之路。南武创办者正是借“南武”二字,指引南武学子继承广州人品格,弘扬广州人精神,成为文武兼备的报国之才。
2. 南武校训,贵在坚守
南武学校第二任校长何剑吴先生,引用辛亥革命先驱陈天华的豪言壮语“坚忍、奉公、力学、爱国”作为南武校训。吴校长率先在南武轰轰烈烈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强健学生体魄,磨砺学生意志,号召南武学子以渊博的学识、强壮的体魄武装自己。八字校训沿用至今,我们坚守“坚忍、奉公、力学、爱国”精神,也是坚守“南武人”的高贵品质,更是坚守南武教育的一份责任。
3. 南武文化,历史馈赠
南武文化从历史中来,内涵深厚,以“崇文尚武”,“坚忍、奉公、力学、爱国”为精神内核,倡导文武兼备、勇于担当、志存高远、开拓创新。南武文化在历史上鼓舞着南武学子前赴后继,奉公报国。黄晦闻前辈在《南武公学叙》一文中写道:南武“凑成一把洪亮新鲜的文化火炬,照耀着南中国的门户,璀璨着整个南武古城”;早年的教育部部长黄炎培对当时的南武称誉有加,说南武“体育固驰名于南国,文化亦推重于中原”,他将广州的南武和天津的南开并称“北有南开,南有南武”。“南武文化”早有口碑,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已在我校深深扎根,我们决心把“南武文化”化为教育情怀,一直传承、一脉而展。
4. 弘毅教育,创新发展
南武文化是南武建校一百一十年以来形成的价值观,薪火相传的文化弥足珍贵。因其珍贵,我们需要传承、需要弘扬、需要发展。面对现代的教育,面向未来的教育,我们探索教育创新之路,找到属于南武实验小学的特色主题——“弘毅教育”。“弘毅”一词语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其意为“宽宏坚毅”,朱熹在其集注中说明,“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把“弘毅教育”作为教育主题和办学特色,本身就与南武校训“坚忍奉公、力学爱国”一脉相承。其内涵为:意志坚强,追求共同的理想;努力学习,怀揣报国的抱负。“弘毅教育”的本质是以南武文化为精神引领,弘扬南武城“勤劳勇敢、坚忍顽强、勇敢无畏、文明英爽、开拓进取”的精神,弘扬南武人“崇文尚武”、“坚忍奉公、力学爱国”的精神。我校校名中冠有“实验”两字,激励我们勇于探究,敢于实践,推陈出新,我们从历史传承中寻找精神动力,汲取思想营养,用传统的文化资源,用现代教育的理念,赋予传统的“南武文化”以时代精神,开辟“弘毅教育”特色之路。
二、办学理念为魂
确立了“弘毅教育”特色主题,我校就有了独特的灵魂。“崇文尚武、砺志立人”的办学理念是“弘毅教育”办学思想的延伸与拓展。
“崇文”即崇尚文化知识和个人素养,通过学识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崇文”包含了智育,也包含美育、礼仪教育等内容,既包含了中华传统的文化知识,也包含了当今世界优秀的文化知识。“尚武”即崇尚武艺,这是百年前的解读,新时代赋予了“尚武”更丰富的教育内涵:体格强健、充满活力、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尚武”融合了德育、体育等内容,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崇文尚武”为学生发展注入了动力,激发生命活力,彰显人生本色。“砺志”即继承发扬南武精神,磨砺心志,锻造品格,成为有高远志向,能为国效力的有用之才。“立人”即立身为人,包括品格、才学、体魄,身体力行,通过学习,实现个人的成长与进步,为以后投身于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报效祖国,做好准备。
“崇文尚武、砺志立人”的办学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坚毅的品格,强健的体魄,报国的理想,为人生的发展与幸福积蓄能量,引导学生实现人生价值以及为社会创造价值,成为有益于社会、乐于奉献的有用人才。
三、育人策略为纲
我校秉承“崇文尚武,砺志立人”的办学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推动师生的成长与进步,培养有“责任担当、品行端正、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学习勤奋、乐于合作、敢为人先”的南武学子,是我们为之不懈努力的育人目标。此育人目标,在爱国、品德、体质、求知、处事、创新等层面对学生的发展指出了具体标准。为了实现此目标,我校从德育、心育、教学、课程几个维度,制定了育人策略,并从中渗透南武文化精髓,彰显“弘毅教育”特色。
1. 爱国·大爱德育
“爱国”是南武百年校训中的两个字,是南武人最高的情感价值取向,赤诚的爱国情怀,滋养了一代代南武人的心田,启迪着南武师生立身为人的品德情操。“爱的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主线。学校借着“南武精神与校本德育的整合行动研究”课题研究之契机,以传承“南武文化”为指引,大力施展“爱国·大爱德育”策略。
2. 坚忍·健康心理
校训当中“坚忍”二字最符合我校心育主题。我校确立的“坚忍·健康心理”策略,培养学生具备坚强刚毅,百折不挠的强大心理承受能力,从容面对困难与逆境。我校向来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人格独立、品性刚毅、心智健康的学生。诚然,心育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作为育人工作者,同样需要有坚定的意志,豁达心境和健康的情绪。师生之间相濡以沫,把“坚忍”百年风骨发扬光大。
3. 创新·活力课堂
围绕着学校“南武文化”精神,我校提出了“创新·活力课堂”策略,体现我校“创新”的教学文化。对教师来说,在教学上要有创新意识,以导学案为载体,通过“三步五环”构建“创新·活力课堂”,为学生打开心智的大门,带领他们徜徉于知识的海洋。
4. 力学·弘毅课程
我校以“弘毅教育”为核心,深入挖掘学校、地域历史文化,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形成结构化的校本课程体系——力学·兼修课程。此课程体系立足于学校的文化与实际,突出课程开发的创新性、多样性和开放性,主要由学科性课程、活动性课程、环境性课程三个模块构成。我们倡导“力学”的求学精神,相信只有刻苦勤奋,才能收获知识,而且“文武兼修”,才能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四、特色项目为媒
在“崇文尚武、励志立人”办学理念引领下,我校特色项目围绕体育与劳育范畴展开,培养体格刚健、吃苦耐劳、能屈能伸的学生是我们一贯的育人追求,学校大力发展南武拳、醒狮特色项目,锻炼体魄,磨砺意志,培养自强不息精神。
南武拳是我校推广的一套拳术,以太极拳为主,集合其它拳术的部分精华,《南武拳》正是教授这套拳术的校本教材,分低、中、高三大进阶,主要利用大课间、体育课以及社团活动的时间开展练拳活动。
醒狮是最能体现南武文化体艺特色的项目。我校开创醒狮社团活动,以“弘扬中华文化精髓,发扬醒狮武术精神”为宗旨,致力培养学生强健之魄和坚韧之志。学校邀请民间醒狮师傅来校指导培训,逢学校开展大型活动,醒狮社团的表演都是最受瞩目的。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曾言:“一所学校的成长史是学校文化的发展史,是学校文化建设史。”我校勇立潮头,高扬特色文化之远帆,决心把前辈留下的精神财富,融入学校的血脉,奠定学校文化发展的基石,一方面要继承南武文化传统,另一方面更要光大南武精神,力求站在前人创建的基础上寻求新发展,追求新高度,培养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阮惠玲,周美君,任华茂.百年老校的文化创新[J].湖南教育(上),2013(12).
[2]肖长树.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探索[J].人民教育,2010(Z1).
【关键词】南武文化;弘毅教育;特色建设
一、南武历史为根
我校是南武教育集团旗下“南武系”学校之一,肩负着传承弘扬百年南武精神文化的历史重任。
1. 南武校名,风雨百年
据《词源》载:“南武——今广东省城,粤城之创也”。“南武”是广州城最古的称谓,承载着广州古代文明。“南武”二字,象征着广州人勤劳勇敢、坚忍顽强、勇敢无畏、文明英爽、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上世纪初,祖国和人民深陷在内忧外患的水深火热之中。黄晦闻、杨渐逵等仁人志士兴办学堂,开辟救亡图存的教育之路。南武创办者正是借“南武”二字,指引南武学子继承广州人品格,弘扬广州人精神,成为文武兼备的报国之才。
2. 南武校训,贵在坚守
南武学校第二任校长何剑吴先生,引用辛亥革命先驱陈天华的豪言壮语“坚忍、奉公、力学、爱国”作为南武校训。吴校长率先在南武轰轰烈烈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强健学生体魄,磨砺学生意志,号召南武学子以渊博的学识、强壮的体魄武装自己。八字校训沿用至今,我们坚守“坚忍、奉公、力学、爱国”精神,也是坚守“南武人”的高贵品质,更是坚守南武教育的一份责任。
3. 南武文化,历史馈赠
南武文化从历史中来,内涵深厚,以“崇文尚武”,“坚忍、奉公、力学、爱国”为精神内核,倡导文武兼备、勇于担当、志存高远、开拓创新。南武文化在历史上鼓舞着南武学子前赴后继,奉公报国。黄晦闻前辈在《南武公学叙》一文中写道:南武“凑成一把洪亮新鲜的文化火炬,照耀着南中国的门户,璀璨着整个南武古城”;早年的教育部部长黄炎培对当时的南武称誉有加,说南武“体育固驰名于南国,文化亦推重于中原”,他将广州的南武和天津的南开并称“北有南开,南有南武”。“南武文化”早有口碑,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已在我校深深扎根,我们决心把“南武文化”化为教育情怀,一直传承、一脉而展。
4. 弘毅教育,创新发展
南武文化是南武建校一百一十年以来形成的价值观,薪火相传的文化弥足珍贵。因其珍贵,我们需要传承、需要弘扬、需要发展。面对现代的教育,面向未来的教育,我们探索教育创新之路,找到属于南武实验小学的特色主题——“弘毅教育”。“弘毅”一词语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其意为“宽宏坚毅”,朱熹在其集注中说明,“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把“弘毅教育”作为教育主题和办学特色,本身就与南武校训“坚忍奉公、力学爱国”一脉相承。其内涵为:意志坚强,追求共同的理想;努力学习,怀揣报国的抱负。“弘毅教育”的本质是以南武文化为精神引领,弘扬南武城“勤劳勇敢、坚忍顽强、勇敢无畏、文明英爽、开拓进取”的精神,弘扬南武人“崇文尚武”、“坚忍奉公、力学爱国”的精神。我校校名中冠有“实验”两字,激励我们勇于探究,敢于实践,推陈出新,我们从历史传承中寻找精神动力,汲取思想营养,用传统的文化资源,用现代教育的理念,赋予传统的“南武文化”以时代精神,开辟“弘毅教育”特色之路。
二、办学理念为魂
确立了“弘毅教育”特色主题,我校就有了独特的灵魂。“崇文尚武、砺志立人”的办学理念是“弘毅教育”办学思想的延伸与拓展。
“崇文”即崇尚文化知识和个人素养,通过学识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崇文”包含了智育,也包含美育、礼仪教育等内容,既包含了中华传统的文化知识,也包含了当今世界优秀的文化知识。“尚武”即崇尚武艺,这是百年前的解读,新时代赋予了“尚武”更丰富的教育内涵:体格强健、充满活力、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尚武”融合了德育、体育等内容,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崇文尚武”为学生发展注入了动力,激发生命活力,彰显人生本色。“砺志”即继承发扬南武精神,磨砺心志,锻造品格,成为有高远志向,能为国效力的有用之才。“立人”即立身为人,包括品格、才学、体魄,身体力行,通过学习,实现个人的成长与进步,为以后投身于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报效祖国,做好准备。
“崇文尚武、砺志立人”的办学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坚毅的品格,强健的体魄,报国的理想,为人生的发展与幸福积蓄能量,引导学生实现人生价值以及为社会创造价值,成为有益于社会、乐于奉献的有用人才。
三、育人策略为纲
我校秉承“崇文尚武,砺志立人”的办学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推动师生的成长与进步,培养有“责任担当、品行端正、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学习勤奋、乐于合作、敢为人先”的南武学子,是我们为之不懈努力的育人目标。此育人目标,在爱国、品德、体质、求知、处事、创新等层面对学生的发展指出了具体标准。为了实现此目标,我校从德育、心育、教学、课程几个维度,制定了育人策略,并从中渗透南武文化精髓,彰显“弘毅教育”特色。
1. 爱国·大爱德育
“爱国”是南武百年校训中的两个字,是南武人最高的情感价值取向,赤诚的爱国情怀,滋养了一代代南武人的心田,启迪着南武师生立身为人的品德情操。“爱的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主线。学校借着“南武精神与校本德育的整合行动研究”课题研究之契机,以传承“南武文化”为指引,大力施展“爱国·大爱德育”策略。
2. 坚忍·健康心理
校训当中“坚忍”二字最符合我校心育主题。我校确立的“坚忍·健康心理”策略,培养学生具备坚强刚毅,百折不挠的强大心理承受能力,从容面对困难与逆境。我校向来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人格独立、品性刚毅、心智健康的学生。诚然,心育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作为育人工作者,同样需要有坚定的意志,豁达心境和健康的情绪。师生之间相濡以沫,把“坚忍”百年风骨发扬光大。
3. 创新·活力课堂
围绕着学校“南武文化”精神,我校提出了“创新·活力课堂”策略,体现我校“创新”的教学文化。对教师来说,在教学上要有创新意识,以导学案为载体,通过“三步五环”构建“创新·活力课堂”,为学生打开心智的大门,带领他们徜徉于知识的海洋。
4. 力学·弘毅课程
我校以“弘毅教育”为核心,深入挖掘学校、地域历史文化,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形成结构化的校本课程体系——力学·兼修课程。此课程体系立足于学校的文化与实际,突出课程开发的创新性、多样性和开放性,主要由学科性课程、活动性课程、环境性课程三个模块构成。我们倡导“力学”的求学精神,相信只有刻苦勤奋,才能收获知识,而且“文武兼修”,才能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四、特色项目为媒
在“崇文尚武、励志立人”办学理念引领下,我校特色项目围绕体育与劳育范畴展开,培养体格刚健、吃苦耐劳、能屈能伸的学生是我们一贯的育人追求,学校大力发展南武拳、醒狮特色项目,锻炼体魄,磨砺意志,培养自强不息精神。
南武拳是我校推广的一套拳术,以太极拳为主,集合其它拳术的部分精华,《南武拳》正是教授这套拳术的校本教材,分低、中、高三大进阶,主要利用大课间、体育课以及社团活动的时间开展练拳活动。
醒狮是最能体现南武文化体艺特色的项目。我校开创醒狮社团活动,以“弘扬中华文化精髓,发扬醒狮武术精神”为宗旨,致力培养学生强健之魄和坚韧之志。学校邀请民间醒狮师傅来校指导培训,逢学校开展大型活动,醒狮社团的表演都是最受瞩目的。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曾言:“一所学校的成长史是学校文化的发展史,是学校文化建设史。”我校勇立潮头,高扬特色文化之远帆,决心把前辈留下的精神财富,融入学校的血脉,奠定学校文化发展的基石,一方面要继承南武文化传统,另一方面更要光大南武精神,力求站在前人创建的基础上寻求新发展,追求新高度,培养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阮惠玲,周美君,任华茂.百年老校的文化创新[J].湖南教育(上),2013(12).
[2]肖长树.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探索[J].人民教育,2010(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