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变成儿童心底的“真需要”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xingjie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渴了,补充水分成为了一种需要。人冷了,增添衣物成为了一种需要。人困了,补充睡眠成为了一种需要。人情绪低落时,亲人关爱成为了一种需要。人遇到灾难时,社会救助成为了一种需要。
  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分为“自然性需求、社会性需求、物质需要、精神需要”。任何需求都有明显的对象特征。当需要表现为内在的一种动力时,个体呈现积极的状态。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也提到:“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由此可见,需要是习作的起点,需要是习作的动力,需要是习作的起源。
  如何让小学生的作文变为学生的一种来自于内在动力的急迫性真需要。作为教师,我们就是要为学生提供真需要的情境、体验和活动,让学生产生真需要的情感,让学生历经真需要的情绪变化,让学生在真需要的环境或氛围中产生表达欲望,从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习作表达。
  一、看听做想——现实反映的真需要
  1.给情境进入真需要
  作为教师,我们要结合教材中的作文教学内容,有意向的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渲染下,进入真需要的境界。当你做错事之后,当面道歉又难以启齿时,跟你受伤害的人(老师、妈妈……)写一封致歉信吧。当你临时有事需要离开家里,而恰好只有你一人在家时,给你的亲人写一个留言条吧。当学校有通知需要家长周知,而老师需要你转告家长时,把通知的内容完整、准确的转告给你的家长吧。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需要,表达的需要从心底流出,个性的表达才会相涌而出。
  2.给体验进入真需要
  生活是吃喝拉撒睡,生活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不同的体验才会有多彩的生活,五彩斑斓的生活才会孕育异彩纷呈的体验,异彩纷呈的体验才会诞生文采遐思的习作。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经历的就构成了多彩的生活。我们可以在班级开展“走进我的生活世界”主题作文活动,选取一个月内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经历的事情在班级进行分享,通过课前3分钟进行展示,每天轮流一名当班小讲师,每天再临时抽取1名小讲师,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用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
  3.给活动进入真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第二个维度就是过程。学生没有需要就是因为学生没有历经生活的过程,为学生提供有意向的主题活动,引领学生进入真需要的境界。作为老师可以在学期初布置“本月家务我来做”“种植一种植物”“养殖一个动物”“我的小制作”“职业体验”等家庭和社会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历经中长期时间的活动历程,让学生习作的真需要在主题实践活动中孕育,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言表我做”的自然流露境界。
  二、喜怒哀惧——情感表达的真需要
  1.给感受进入真需要
  让学生历经情感的变化,历经感情的跌宕起伏,历经情感的绵
  延浸润,学生就会建立内部的动力储备,真需要将从心底源源流出。作为老师要让学生养成写“心情日记”的习惯,在班级开展“心情进行时”分享活动,引导儿童分享快乐的幸福时光,分享愤慨的激动时分,分享悲哀的忧郁时刻,分享恐惧的惊悚时景。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感受,真实的表达,才能实现真需要。
  2.给机会进入真需要
  由于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一,情感细腻度不同,会出现真正
  动笔或者真正分享时无话可说的情况。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喜怒哀惧的机会,为学生积蓄情感,增加情感体验,给学生提供“情感大餐”。课上老师可以送“恐惧餐”礼盒,给所有学生的奖赏礼物渲染情境一层一层打开后——竟然是一条条惊悚的各种各样的虫子;创造紧张气氛要求学生马上钻到课桌之下躲避地震等。也可以送给学生“悲哀餐”礼盒,播放非洲难民(儿童)的困苦,播放南京大屠杀的悲惨场景,播放奴役的悲催生活……语言文字伴随着情感的变化应运而生。
  三、爱恨愁思——情绪表达的真需要
  1.给感性进入真需要
  每个儿童一天中或一段时间内都会表现一定的情绪变化,也可能大体维持在一种情绪中,有情绪,就会有想法,有想法,就会有语言。作为教者,要引导学生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记录自己的情绪。要让学生养成写“情绪日记”的习惯,在班级开展“情绪宣泄时”分享活动,引导儿童表达自己对于人、事、物的爱,表达对人、事、物的恨,表达对人、事、物的愁、表达对人、事、物的思。在情绪的驱动下,有浓烈的、淡淡的语言之爱,有强烈的、隐含的语言之恨;有浓郁的、丝丝的语言之愁;有浓厚的、阵阵的语言之思……
  2.给理性进入真需要
  情绪从语言的角度可以促进语言文字的形成和表达,情绪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影响儿童的心境和行为。引导儿童富于情绪,又要引导儿童善于调节情绪,将情绪转变为正确的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老师,我们要整合心理课程,为学生开设“情绪课程”,例如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思念父母的思绪、行为、语言、表现等,让学生用细腻的语言文字宣泄情绪,让学生用具体的行动表演情绪。但是又要让情绪转化为对父母回报的实际行动,引导学生用语言文字疏导情绪,转化为实际行动。
  四、品评启论——观点表达的真需要
  1.给素材进入真需要
  小学生对世界的美与丑、是与非、善与恶、曲与直、对与错已经有了基本的自我判断或评价,对于人、物、事件等有自己的看法或观点。作为教者,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品析、评价、启悟、论断的机会,让学生的表达来自于心底的自然的真实的流露。读书课上,我们可以结合《窗边的小豆豆》品评小林校长,品评黑柳彻子。我们也可以结合《三国演义》品评刘备、曹操、诸葛亮等人物或事件,让学生将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语文课上,我们可以结合《狐狸和乌鸦》品评狐狸,也可以品评乌鸦。引领儿童进入设身處地的环境和情境,进入具体的事件或故事,儿童用自己的认识进行品评启论,从而进入真需要的境界。
  2.给交际进入真需要
  作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交际的机会,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品评启论。在课前3分钟或口语交际课上,我们可以设置“新闻评述”栏目,学生搜集并在课前播报新闻,其他学生评述新闻,以此拉练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观点和理由,给学生提供真需要的表达机会。在辩论课上,我们可以结合有争议的话题或事件,让学生进行辩论,论《胖与瘦》,论《看电视的利与弊》等,学生在交际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就是奠定习作形成的过程。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挑拨学生的情感心弦,激活学生的习作内动力,让学生从不需要变为我需要,从无需要变为有需要,从伪需要变为真需要,从平淡的需要变为急切的需要,从外在的需要变为来自心底的真需要。
  让习作从学生心底的“真需要”开始。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对昆山市社区、学校成人教育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社区、学校成人教育资源整合的对策建议:加强社区成人教育资源建设力度,并向学校开放;根据社会需求,学校丰富成人学历教育类型与层次;学校富余成人教育资源向社区成人教育开放;建立成人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并向所有市民免费开放;理顺社区教育领导体系,加强成人教育资源宏观调控。  【关键词】苏南地区;成人教育资源;现状调查;整合研究  
一个班级肯定既有好学生,也有差生。做为班级管理的成员——班主任,千万不能因为差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这些后进生真的是无药可救吗?或许班主任的冷眼相看,成了把他们推向更为错误方向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我教过的学生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并不是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对于教育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
【摘 要】为进一步深化社区教育内涵,提高社区教育质量,充分整合利用各类资源,常州开放大学组织建设“一校一品”社区教育项目。文章以常州建设分院创建社区品牌课程教育项目为例,阐述了“PDCA”循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践应用,使课程实施在有效控制管理过程中,不断提高社区教育质量。  【关键词】“PDCA”理论;社区教育;实践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
【摘要】能力本位教育是当前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趋势和热点,具有突出职业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协同合作等优势,这与当前我国深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熟练掌握专业技术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目标高度契合。为此,在我国加快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与深化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通过对以能力本位为特点的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优势进行思考和借鉴,可以对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所裨益。  【关键词】能力本位
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构建和谐教育。一所学校要实现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就必须充分体现人本立校,做到尊重人、凝聚人、依靠人、发展人、构建和谐教育、让学校成为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  一、以教师为本,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为提升教师们的思想文化品位和业务水平,学校发挥“中国教育学会实验学校”的优势,邀请全国师德标兵张桂梅、山东省原山东教育报社总编陶继新等到校作报告
圈内有一种人是“戏红人不红”,他也不是刻意保持低调,也不会假清高地称“我为艺术而活”,对名气嗤之以鼻,有机会的话他也想受更多观众认可,只是他不想为了这一点而违心地活着,或者说有人天生就是明星,而有人只想做演员,辛柏青就是属于演员堆儿的。最近《老马家的幸福往事》热播,让辛柏青开始受到媒体关注,在剧中他与林永健扮演父子,他笑称给林永健当“儿子”一点也不别扭,虽然相差只有三岁,但是自己看上去年轻多了。老
【摘要】有关样例效应国内外研究人员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旨在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样例教学法在基础学科教学中已有了一定的应用,但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中似乎找不到踪影。通过对样例效应、样例教学法的研究综述,探讨其在高职经济类、文科类课程教改中的应用,以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为例,阐述样例效应在教材建设、教学教法及技能培养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样例效应;样例教学;教改;应用  【
受自主学习概念的启发,许多学科采用了从大班授课到小组教学的不同教学方式,例如辅导课、研讨会和小组讨论等。积极互动的小组学习可以改进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的学习态度,彻底改变解决问题的心态。Seminar是小组教学(T-L)会议,参与者在教师或者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讨论。教师、学生、准备、内容、小组互动、课程连贯性和设备是研讨会学习的关键因素。准备研讨会的参与者最终培养了诸如识别可呈现的信息,从信息源中检
送往迎来是常事,生老病死是人生的主题,这些事件必有亲故参与。来客意味着重大事件的发生,提示变化,象征莫测的命运。理解《红楼梦》,从来客的角度来解读,会有一些新的感悟。  一、黛玉出场,唤醒小说结构  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是小说背景的铺设,搭建了贾府主要人物关系的框架。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林黛玉的登场则是唤醒了小说的内在结构。  “唤醒”只有林黛玉能够完成。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设想:如果这一回来客是宝
一、课程定位  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出发,探究葫芦课程在国家课程中的属性。寻找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内在联系,发现两种课程脉络相连。为国家课程焕发新的育人活力,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尝试学科融合教学,探索出符合校情和学情的校本课程。  把学生喜欢的葫芦工艺课程建设成完善的校本课程。课程里有生物、美术、劳技、信息和语文等多门学科共同育人,这种方式弥补了单科课程的间隙,重建多学科之间的联系。在葫芦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