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高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指出了小组合作学习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开放式讨论学习
前车之鉴,“闭门造车”远远不如“对外开放”。只有引导学生学会接受、听取他人的意见,接受外界的新鲜事物,了解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才能使他们增长见识,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有的学生一味地沉醉在自我的世界中,时间花了不少,却没有收到实质性的效果,于是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自信心受损,逐渐产生厌学心理,形成恶性循环。对于化学这样一门注重探究的学科来说,注意培养学生相互交流配合的意识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善于提出问题,激励学生相互讨论,从而主动地学习、探究。将以往的应试教育变为与时俱进的开放式讨论学习,发散学生思维。学生只有开阔了视野,才能提高接受新鲜事物和知识的能力。
一、给出趣味性的话题供学生讨论
小组交流与合作给了每个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要培养学生的小组交流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前提。所以,首先教师要提出能让学生产生共同兴趣的话题。刚开始实施小组交流合作时,不要着急让学生讨论太专业的化学课题,难度过大,会让学生暂时地陷入深思,沉闷的气氛不利于探究的深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可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话题,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
1.要求学生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并发放学案。如果不预习,同学从一开始就脱离了群体,再想加入讨论就比较困难,从而降低学习效率。
2.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要求学生明白讨论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完成任务,如何完成任务。学生没有目标,就如一艘无舵的船,没有方向,漫无目的地航行,不知道哪里是尽头。从某种程度上说,让学生明确合作的目的,能够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提高讨论效率。
3.带领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学生明确了合作讨论的目的后,就可以开始进行课题的交流和探究了。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一定都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时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与大家分享和讨论,同时应该提醒他们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老师应该适时地参与其中,顺着学生的思维提出问题,并记录他们未得到解决或解决有误的问题。
4.引领全班学生一起探究。每个小组记录自己该组的讨论成果,解决的问题和未解决的问题,派一名代表向班上所有同学汇报成果,并就自己组未解决的问题同其他小组成员讨论尝试解决,如果仍未成功,就由老师引导大家作出详细的解答。这样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才会深刻。
三、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1.小组成员不能过多。学生围坐在一起,不容易发现他们一举一动。学生可以自由说话,以至于他们闲聊也不容易被发现。种种存在的问题都要求老师随时参与其中,一方面参与他们的讨论,一方面起督促作用。
2.切忌形式主义。既然是小组合作,就应该也必须人人参与。但实际上,往往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开口讨论,而乐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学生成了主角。最终的结果就是,不愿开口讨论的学生成了听众,不但没有达到合作讨论的目的,反而减少了自我思考的时间。一般教师迫于教学的任务和要求,比较注重整个小组的讨论成效,而忽视了个别同学的学习状态。
3.切忌放任自流。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是主体,但是并不意味着全程都由学生自由发挥,而教师置之不管,袖手旁观,等到最后听取学生的讨论成果就行。在讨论过程中,既要学生进行讨论,又要集中注意力。学生可能会出现偏离讨论课题、讨论内容有误的问题。这时需要老师循循善诱,将偏离主题和开小差的同学拉回来,这样才能高效率地进行小组讨论,达到预期的效果。
4.适时地给予鼓励。鼓励往往对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在学生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给予鼓励和支持,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及时总结。对于整节课的内容、问题,以及讨论的方法和结果做一个总结。对于合作过程中解决得不好或没有解决的问题,老师应该给予讲解及适当的点评,使得一节课的内容连贯有序。让学生形成系统的印象,避免零散的杂乱无章的学习。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开放式讨论学习
前车之鉴,“闭门造车”远远不如“对外开放”。只有引导学生学会接受、听取他人的意见,接受外界的新鲜事物,了解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才能使他们增长见识,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有的学生一味地沉醉在自我的世界中,时间花了不少,却没有收到实质性的效果,于是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自信心受损,逐渐产生厌学心理,形成恶性循环。对于化学这样一门注重探究的学科来说,注意培养学生相互交流配合的意识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善于提出问题,激励学生相互讨论,从而主动地学习、探究。将以往的应试教育变为与时俱进的开放式讨论学习,发散学生思维。学生只有开阔了视野,才能提高接受新鲜事物和知识的能力。
一、给出趣味性的话题供学生讨论
小组交流与合作给了每个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要培养学生的小组交流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前提。所以,首先教师要提出能让学生产生共同兴趣的话题。刚开始实施小组交流合作时,不要着急让学生讨论太专业的化学课题,难度过大,会让学生暂时地陷入深思,沉闷的气氛不利于探究的深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可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话题,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
1.要求学生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并发放学案。如果不预习,同学从一开始就脱离了群体,再想加入讨论就比较困难,从而降低学习效率。
2.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要求学生明白讨论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完成任务,如何完成任务。学生没有目标,就如一艘无舵的船,没有方向,漫无目的地航行,不知道哪里是尽头。从某种程度上说,让学生明确合作的目的,能够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提高讨论效率。
3.带领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学生明确了合作讨论的目的后,就可以开始进行课题的交流和探究了。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一定都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时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与大家分享和讨论,同时应该提醒他们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老师应该适时地参与其中,顺着学生的思维提出问题,并记录他们未得到解决或解决有误的问题。
4.引领全班学生一起探究。每个小组记录自己该组的讨论成果,解决的问题和未解决的问题,派一名代表向班上所有同学汇报成果,并就自己组未解决的问题同其他小组成员讨论尝试解决,如果仍未成功,就由老师引导大家作出详细的解答。这样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才会深刻。
三、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1.小组成员不能过多。学生围坐在一起,不容易发现他们一举一动。学生可以自由说话,以至于他们闲聊也不容易被发现。种种存在的问题都要求老师随时参与其中,一方面参与他们的讨论,一方面起督促作用。
2.切忌形式主义。既然是小组合作,就应该也必须人人参与。但实际上,往往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开口讨论,而乐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学生成了主角。最终的结果就是,不愿开口讨论的学生成了听众,不但没有达到合作讨论的目的,反而减少了自我思考的时间。一般教师迫于教学的任务和要求,比较注重整个小组的讨论成效,而忽视了个别同学的学习状态。
3.切忌放任自流。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是主体,但是并不意味着全程都由学生自由发挥,而教师置之不管,袖手旁观,等到最后听取学生的讨论成果就行。在讨论过程中,既要学生进行讨论,又要集中注意力。学生可能会出现偏离讨论课题、讨论内容有误的问题。这时需要老师循循善诱,将偏离主题和开小差的同学拉回来,这样才能高效率地进行小组讨论,达到预期的效果。
4.适时地给予鼓励。鼓励往往对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在学生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给予鼓励和支持,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及时总结。对于整节课的内容、问题,以及讨论的方法和结果做一个总结。对于合作过程中解决得不好或没有解决的问题,老师应该给予讲解及适当的点评,使得一节课的内容连贯有序。让学生形成系统的印象,避免零散的杂乱无章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