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之建构小学低段语文课堂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e83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应是教师向学生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在当前新的教学形式下,急需转变以往单向性的教学方法。在本文中,作者探讨了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出发点的课堂教学,创设与学生现有知识相关的情境或联系,以启发、鼓励的语言引导学生内化课文语言、发展创新思维。
  【关键词】以生为本;建构主义;识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设计理念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应是教师向学生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教师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从现有的经验出发,起到“引导者”的作用。这与语文《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谋而合。
  二、目标定位
  1.初步认识“蜻、蜓、蝴、蚯、蚓”等14个生字,认识“虫”字旁,会写“蚂、蚁”两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3.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有观察小动物、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三、案例描述
  (一)教学片断——启发提问,引导观察
  识字写字是小学低段语文的教学重点。另外,本文是描写小昆虫的儿歌,因而本课要认识的字大多数都带有虫字旁。根据这一特点,笔者设计了如下环节:
  引导发现声旁
  师:聪明的小朋友们,除了“虫”字旁,你还发现这些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若学生一时没想出来,可以拿出一张生字卡片,如“蜻”,用手遮挡“虫”字旁,以作提示。)
  生:去掉“虫”字旁,這个字还读“qīng”。
  生:这个字的读音和右半边的读音是一样的。
  师:这些字是不是都有这个特点呢?
  (引导学生观察除“蜻”以外的其他生字。)
  生:我找到了,“蝴”也有这个特点。
  ……
  师:(小结)这些生字中,左边的“虫”字旁代表它们的意思,叫“形旁”(生齐读);右半边代表它们的读音,叫“声旁”(生齐读),合起来就叫作“形声字”。
  师:(拓展)这种新的识字方法就叫作“形声字识字法”。中国汉字可真有趣,抓住这个特点,我们就能认识很多字。不信,我们来试试。(PPT出示:“蚊子”“蚜虫”“蜈蚣”)
  (生根据形声字特点猜猜“蚊”“蚜”“蜈蚣”的读音。)
  师:(拓展)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带有“虫”字旁的形声字吗?
  生:蝇、蝉、螳、螂、蚱、蜢……
  师:小朋友们真棒!不仅学会了带虫字旁的形声字,还学会了用这种方法去识字!
  (二)教学片断二——层层递进,渗透指导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因而,在这首儿歌的教学中,笔者除了让学生感受儿歌清晰明快的节奏之外,还尝试让他们从句式方面进一步理解课文。
  再读课文。(出示插图)
  师:这么美丽的夏天,小动物们都在做什么呢?我们先一起来读一读吧。生:有感情地齐读儿歌。师:(PPT出示儿歌第一句)指名读。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黑板上贴词条“谁在( )干什么”)生:蜻蜓在(半空)展翅飞。生:蝴蝶在(花间)捉迷藏。
  小组合作学习
  师:现在,请你们4人小组合作,按照刚才的方法学习下面两句话。要求:1.说说“谁在( )干什么”;2.用有感情朗读、表演读等方式学习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3.小组展示。
  小组代表汇报:后面两句话,你最喜欢哪一句?请你们小组来展示。
  学生在经过一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之后,对句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所以,这里的句式练习对于他们是可接受的,并且加深了他们对儿歌内容的领悟。“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是新课标重要的理念,在开始的引导后,笔者开始放手让孩子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去学习。这既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又在无形中强化了基本技能训练。
  (三)教学片断三——自主创新,发展语言
  语文学习中,让学生感受优美的语言,发展语言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都是教师需要把握的重点。
  自主创编儿歌
  师:小朋友们,课文中的小昆虫玩得真开心,其他几位小伙伴可羡慕啦!看,它们也想和我们一起玩。(PPT分别出示蜜蜂、松鼠、兔子和小鱼图片)师:请你当当小诗人,用“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来编一编儿歌。生:(回答)。师:呀,我们班的小诗人真厉害,这么快就编成了一首有趣的儿歌,我们赶快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自编儿歌)
  在这一环节中,笔者成为课堂上的引路人,为孩子们设置了创造的情境。从最后学生自编的儿歌来看,课文的语言已转化为他们自己的语言,完成了语言的积累,并感受到创造的乐趣,启发着他们走出课堂,去大自然中学习语文。
  四、教学反思
  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培养学生,因此应关注课堂上学生的点点滴滴。但作为一名新手教师,正如弗兰西斯·富勒所说,关注的更多是如何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而非把学生当作关注的核心。这种局限性在笔者的课堂中也有所体现,如在创编儿歌时,不自觉地把学生的语言转化为笔者自己的语言。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定会引以为戒,建构以生为本的小学语文课堂。
  (编辑:陈岑)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只有学会了语言,才能去学习其他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作业是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但是一些传统的语文作业比较繁重,很多学校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大多数教师都是为了升学率,留的作业都是重知识、轻能力。作业形式比较单一,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压力很大,喘不过气,反而会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决定扭转这一局面,注重
【摘要】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学生应达到的程度。本文阐述近年来新教育思路引导下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实施。  【关键词】语文;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发展语感,为将来继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都是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展开的。近年来在新教育的思路影响下,传统语文第一课时教学思路退却了,引发我们语文老师对语文阅读第
【摘要】阅读学习是高中生习得语文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行,其中着重强调了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见阅读教学对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分析,提出了阅读教学的相关策略,以供教育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快乐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独白,包办替代了学生的思考权和话语权,学生没有主动性和自主性,完全被物化和客体化了。而在“对话式”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不再是那种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精神性对话交往关系,在对话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处在自由状态,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在听取“他人”的意见时,打破了自己的封闭状态,进入更加广阔的领域。  【关键词】
【摘要】纵观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到双基训练,到知、能、情的统一,到三维目标的形成,每个阶段,都有新的教学理念引领着。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从角色、观念上发生了转变,为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本文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和课堂教学准备、实施策略三个方面对构建高中语文课堂进行探索。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独立思考;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2
【摘要】“知人论世”的本意是阐述古人交友问题,然后逐步演化为了文学鉴赏的方法。如今,语文课本中的一些生活情景离实际生活太远,知人论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根据作者的教学实践,本文提出了“知人论世”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知人论世;合理运用;文本内容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知人论世”出自《孟子》的《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摘要】五年制大专生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他们自主学习意识差、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差,语文阅读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本文着重从兴趣激发,教授阅读方法,搭建阅读平台三个方面,有步骤、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开卷有益的语文读物,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品德。  【关键词】加强引导;激发兴趣;传授方法;搭建平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
【摘要】现代诗歌形式自由、内涵开放、手法独特,是一种抒写自我内心独特感受的感染力极强的艺术形式。对于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的中学生来说,现代诗歌更符合他们强烈情感的表达、独特个性的张扬、自由性情的抒发。是很符合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文学艺术形式。  【关键词】课外语文;现代诗歌;创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标的总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
【摘要】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幼儿园教育应适合中国国情,以家园为中心,充分利用大自然教育儿童。本土文化是学前儿童生活中的一笔财富,蕴含着无穷的教育资源;本土文化也是学前儿童接触最多的文化,学前儿童浸润于本土文化土壤中并一直得到本土文化的滋养。  【关键词】 本土文化;幼儿教育;家乡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周庄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是中国第一水乡。她就像一颗夜明珠,散发着亮丽的
【摘要】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所以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堂学习中,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生活化的需求。本文通过具体分析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并提出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旨在全面提升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让中职语文更好地服务生活。  【关键词】中职;语文;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