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模式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07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成功的英语教学要致力于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双边关系,使得两个最重要的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挥。教师抓住时机善于引导、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内容引人入胜;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善于思考、积极参与,并善于打破常规,产生奇思异想,使其能力不断发展,这使得“互动”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创造教育成为可能。本文谈谈“互动”教学模式过程及原则。
  关键词:互动; 教学模式; 过程; 原则
  
   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教师与学生必须处理好互动关系、即导演与演员的关系。教师创设情景,学生在情景中运用语言,教师画龙点睛,学生举一反三。在实践中学生不断获取语言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特别是创造力,这便是形成“互动”教学模式的意图。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大纲要求,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1 互动教学模式过程
  1.1 激趣。
  激发兴趣之目的,是变逼为导,变苦学为乐学。把求知变成学生最大的内在需要。因此我们用“爱”促进教育,用“趣”构建教育模式,用“玩”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作用。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创景阶段埋下伏笔。
  1.1.1 新奇引趣法。
  ①以唱歌形式使学生顺利通过英语入门阶段。
  如在教学第一册第四十三课时,教学的重点是名词的词性物主代词的使用。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学生对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掌握必须准确熟练,才能区分开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词性物主代词的异同点。首先我将事先准备好的代词再现在学生面前,利用问、答、译、比等方式的交际原则,使学生明白了各类代词的正确使用,然后用旧词填新曲的方式将代词表格编成一首歌,两分钟内,背诵表格人人过关,接着我走下讲台随手拿来各种衣物进行师生间的对话。最后将对话编成歌。
  ②利用口诀简化难点,使学生顺利攻克难关。
  ③利用简笔画、图表、设问引答,鼓励学生开口说话。
  ④借助游戏解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1.1.2 竞赛激励法。
  实践证明,将带有竞赛性质的练习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不但对学生产生一种教学魅力,把他们牢牢吸引在教学磁场里,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及喜欢竞赛的心理,还训练了他们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①差异训练。如平时测验根据学生的现状,我总是印2~3 套题,一套面向全班,好学生做题速度快, 再发给他们难度稍大的第二、三套题,这样做,不同程度的学生既有统一的学习内容,根据个人的差异又有不 同的奋斗目标。既激发了全班同学的兴趣,又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好风气。
  ②小组比赛。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可能地增加学生的参加机会,而且还能为学生创造一个独立自 信的交流场所,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小组赛。如学了情态动词can,启发学生用can造出六个句子。然后三大组 参赛,其余的组评判。粉笔如同小小的接力棒从后到前,比赛内容是将句子变成否定句、一般问句、选择问句 、特殊问句,大家对此兴趣盎然,课堂上个个跃跃欲试。③男女比赛。通过男女比赛方式进行一个单元和综合复习。 首先布置复习范围,为了取胜,好生主动帮助各自的差生,课堂上有问有答有争论,比赛包括情景对话、听力抢答、自由问答等。他们彼此互抓弱点,千方百计不使自己丢分,使复习达到一种欲罢不能的境地。
  1.2 创景。学生的兴趣神经一旦被触发,他们自然会在逼真的情境中触景生情,见情思意。再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直观教具,并常自戴假面具,变换各种人物角色,把许多具体事物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尽量做到可见、可触 、可尝、可闻,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作用,鼓励学生的首创精神。
  1.3 启发。
  实践证明无论记忆多少语法规则,对于语言习得来说,并没有实质性作用。然而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能够 提高语言实践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因此创设情景学语法,即学了语言又学了语法,一箭双雕,符合用英语 来学英语的原则。但学生还须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归纳出规则,使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因为认识规则的 监控作用不仅能有意识地利用语言规则,促进理解语言材料的速度、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规则进行言语交际的能力。启发得出规则的具体过程为:
  积累材料——套用句型——点破规则——练习运用——系统归纳
  1.4 探求。
  作为教师要想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就要在教学思路上表示为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现行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只寻求一种答案,而学生并不因为找到一个答案而满足,而是一问多 答或一答多问,而创造性活动便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当学生对于一般问句、选择问句、特殊、反意问句等基本掌握后,搞一些多项性提问,判断性和逆向性提 问。特别是逆向性提问很受学生的欢迎。所谓逆向性提问是教师先提供答语,让学生根据答语提问,所提问题 必须与答语吻合,这种方式使得答语有好几种提问,学生顺着答语可以开拓思路,增强思维力。
  2 “互动”教学模式遵循的原则
  2.1 创造逼真情景,在情景中精讲多练的原则。如学习名词性物主代词、随手捡起学生掉在地上的铅笔,进行问答,学生一旦会模仿,将师生间的对话转向学生间的对话。
  2.2 在语言训练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点拨、归纳的原则。当学生对所学句型运用自如,脱口而出时,立刻引导 学生借助歌曲、口诀、图表、简笔画进行概括性归纳小结。
  2.3 以学生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千方百计调 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求差生完成力所不能及的作业,课上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 兴趣。
  2.4 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交际能力,发展智力协调作用的原则。如学一篇课文,在突破语言点的基础 上,引导学生将知识要点、难点编成对话。
  实行互动创造教学模式教学以来,教师抓住时机善于引导、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内容引人入胜;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善于思考、积极参与,并善于打破常规,产生奇思异想,使其能力不断发展,教学成绩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 《英语教学激趣谈》高荣《内蒙古教育》,1996年第8期。
  [2] 《构造模式的指导意见》《人民教育》,1996年7、8期。
  [3] 《创造性教学模式》张武升《江西教育科研》,1990年第3期。
  [4] 《包九中初中学段创造教育实验方案》
其他文献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畜牧业产值比重的大为提高,农村畜牧兽医队伍对畜禽生产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目前农村畜牧生产、疫病防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困难,严重制约着畜牧生产力的充分发
根据2017年全球地震灾害资料,总结了2017年全球地震灾害数据,对当年主要地震灾害进行了描述,并对当年重大灾害地震事件的灾害损失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当年震级相当的几次地震,可以发现设防建筑在地震中受损较小,能够有效地减少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而非设防建筑则会在地震中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学生,“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这是教师和学生内心的真实写照。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摘要:21世纪进入日新月异、百舸争流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的潮流中,只有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才能迎接未来世界科技发展的挑战。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每个学生都具有可发展的创造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除了教授地理知识之外,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 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渗入中
摘要:物理规律教学是使学生掌握物理科学理论的中心环节,是物理教学的核心之一。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搞好中学物理规律的教学。  关键词:物理规律 教学    物理规律反映了各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反映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物理过程的必然性。它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纽.所以,物理规律教学是使学生掌握物理科学理论的中心环节,是物理教学
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教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改革的贯彻实施及成败。全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必然会对高中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
引言地脉动源自海洋波浪、热带气旋等自然现象,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它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地球物理信息。曾祥方等~([1])研究汶川地震前,我国及周边台站上记录的地脉动信号显著增强,该增强的地脉动信号是由威马逊台风引起的。海南岛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到热带气旋的影响。热带气旋会带来一定的噪声干扰,台站背景噪声势必受
桥梁结构的振动特性受场地条件及土—结相互作用影响显著,为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减少因结构破坏而产生的经济损失,进一步开展考虑场地土体非线性以及土—结相互作用对桥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实施中,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提高语文教育的趣味性,给语文课堂以生动和创新精神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四方面入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育趣味教育的环
中学生学习英语语法是必须要学的,语法教学能让学生对英语语言规则有明确系统的认识,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语言规范。不过我们在语法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我们教给学生英语语法,不是为了培养他们用语法分析英语语言的能力,更不是为了把他们培养成英语语法学家,语法教学是为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服务的。  一、语法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概念过多,强调分析  有些老师习惯从语法概念讲授语法知识,好象离开概念就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