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微课资源开发的现状调查与实例分析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car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北京市体育微课教育资源的开发已经从理论层面进入实践阶段。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北京市体育微课设计者、制作者关于体育微课制作的现状与反思,了解一线体育教师和教研员在课程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对北京市现有的体育微课课例进行分析,从课程选题、基于问题进行教学、基于学生需求教学、教学效果评价等几个层面进行探讨,以期使广大教师能更加深入了解体育微课的设计路线,成为积极的数字化资源的设计者、共享者、使用者。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微课;开发现状;实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1-0031-03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重点突出、学习便捷、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特点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带来新的方式。目前,微课教学研究的重点已不再是“为什么要使用微课”的理论探讨,而是“如何建设好微课程资源”“如何让学生更有效率的使用微课”等实践问题。
  北京市体育微课教育资源的开发,已经从理论层面进入实践阶段, 开始着手体育微课的平台构建,成为推行体育微课的先行者。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视角,根据现有的体育微课资源,同时调查访问参加体育微课制作的教师,试图给体育基础教育领域数字资源的建设者提供一个现阶段北京市体育微课开发的概貌,向广大一线教师、数字化资源提供者、教育管理者阐述符合体育教学原理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的方法、途径。
  本文包括两部分内容:(1)通过问卷调查参与制作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微课的教师,了解教师在设计与开发体育微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听取已经参与制作中小学体育微课的教师对下阶段体育微课开发的建议等。(2)对现有的体育微课资源开发现状的分析:其中包括对现有的体育微课开发模式进行解析;对现有的还处于待发展阶段微课资源的讨论;对科学的、标准化的体育微课制作模式采用的开发方法进行探讨。
  一、现状调查分析
  通过向参与北京市体育微课制作的教师发放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两种形式,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设计开发微课的现状进行调查,得到基本的数据,进而对北京市体育微课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和北京市各区县体育教研员,调查对象都是参与过北京市体育微课开发设计的教师,虽然他们不能代表全国的中小学体育老师,但作为最先尝试利用微课制作体育课程的老师,他们对体育微课的设计、制作以及效果有亲身的经历,因此可以被认为是适宜的调查对象,能为更多想要参与到微课制作过程中来的教师提供帮助。调查对象的人数分布如表1所示。
  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教师均为参与北京市微课制作的教师,但其参与的时间长短有所不同,部分教师是从体育微课程建设初期就参与其中,部分老师是在后期陆续加入到微课制作工程中来的。通过分析体育教师接触微课的时间长短,如图1所示,大约有75%的老师参与微课项目一年以上,由此,看出参与我们问卷调查的老师基本都是在北京市体育微课发展初期就不断探索的教师。体育微课对于体育教师而言是新事物,现在所做的课程构建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他们正在积极实践,以期探索出一条适合于教学的体育微课发展之路。
  2.微课设计、开发、制作过程调查
  教师在体育微课制作中的主要任务,如图2、图3所示,可以看出98%以上的教师均参与微课录制教学工作,体育微课的制作是一项系统工作,如果人为的把体育微课制作过程割裂开,势必为体育微课的课程制作带来很多衔接方面的困扰,从选题到最后的出片,需要有一个贯穿整体的思想,也需要对课程有一个整体规划,教师很难一个人独立完成这么多的工作。因此,需要体育教研员、体育组长、体育教师、课程录制人员的相互配合,团队合作,以获得更高质量的体育微课。
  关于教师选择参与微课制作的原因调查显示(图4),88.14%的教师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而选择体育微课,教师更多的是考虑了学生的需求和体验,虽然体育微课制作给自己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量,但教师们看好这种教学的手段,有意愿进行尝试。62.71%的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被称为是电子化的一代人,学生对于电子产品的依赖也让他们增加制作体育微课的动力。教师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课程内容选择方面呈现出教师所在学段与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特点(图5),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体育教师在体育游戏、运动常识、体育知识方面有所偏重。64.29%的小学体育教师认为应该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加入游戏的成分;在中学阶段和高中阶段,体育课的目的除掌握技术动作外,了解更多的运动常识也是多数教师的选择;各阶段体育教师都将运动知识作为体育课学习的重点环节。
  体育教师在制作体育微课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现阶段网络上的微课资源质量参差不齐,每个人都成为自媒体,信息传播的内容增加,其中内容有好有坏,鱼龙混杂,人们需要进行筛选的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筛选出真正有用的知识也就更加困难。如图6所示,我们发现:体育教师无法自己录制微课成为最大的问题,一节优质的体育微课对于视频录制要求很高,尤其是体育微课录制过程需要不断的进行动作示范,普通老师架设一台录像机来录制一节微课的方式很难实现,没有专业的设备,镜头拉近、推远、摇镜、移镜等手法很难展现,学校的电教老师毕竟没有受过专业的摄影培训,应对静态拍摄没有问题,但动态拍摄也很难掌握,由此一来,拍摄一节体育微课会耗费制作人员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同样录制一节微课的过程中,体育微课制作的难度远远大于普通课程的微课,这也是很多电教老师不愿意制作体育微课的根本原因。培养一批专业技术过硬的电教老师,采取类似北京市微课制作的方式是解决重复工作、资源浪费等问题的最佳途径。
  二、体育微课案例分析
  现阶段北京市统一制作的体育微课包含有九个专题,有体育课程技术指导的部分,还有体育知识教学部分,例如运动损伤的处理、各项运动素质的发展等等,有的课程是在拍摄剪辑的过程中穿插了对人体构造的认识、对身体肌肉的介绍等内容。
其他文献
关键词:指导;青年教师;改革步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2-0016-02  这一次有幸受上海市第三期体育名师基地主持人、特级校长、体育特级教师徐阿根老师的委托,指导基地学员王广转老师,参加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培训会的教学交流。现将如何与王广转老师一起讨论、思考、设计这堂课的内容呈现出来,与大家做些交流。  一、关于
震脚是一个武术的基本动作,在武术套路中多有应用,有助于发力、制造声势,往往一个干脆、有力的震脚在套路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练习震脚时由于用力方法不正确会出现震脚无力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纠正这一易犯错误,我利用小时候玩的“踩响”玩具进行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制作方法    “踩响”玩具可以自己制作,用旧报纸就可以叠出来。首先,用半张报纸平均折出九份(图1),在正中间挖直径约0.5c
一、首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为各省教师专业发展明确方向  体育课程改革试行了十年,我们开始深刻反省,哪些因素在阻碍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影响着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新教师教学技能先天不足并整体呈下降趋势”、“中青年教师疏于教学技能的锤炼,‘功夫’日益荒废”、“体育教学质量检测没有及时跟进,课堂教学随意性大,有效性低”……以上种种问题若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势必影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教师提供任务和场地器材,让学生自行设计、掌控并去完成的游戏,便是招标式游戏。如组织学生做跑的专门性练习,给出四种小器材:篮球、羽毛球拍、长绳串成的气球和木夹子,任各友伴型的小组选之。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1)持篮球的同学迅速围成圈,在领头人原地运球、耍球的节奏下,齐做四八拍的原地摆臂、高抬腿跑,之后变成一路纵队,依次快速起跑,去接8m外的垂直高抛球;(2)要长串气球的同学,做S形绕气球小步跑、单
关键词:第二届;体育游戏;研讨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7-0004-06  由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学》编辑部与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共同主办的“2015年第二届体育游戏研讨培训班”于2015年7月2日至5日在上海顺利召开。上海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丁力,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刘晓敏,首都体育学院期刊部主任、《体育教学》编辑部副主编王子朴,
摘 要:本文针对准备部分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准备部分可以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难点先行体验;对本课主要确定的学习方式前期预热;对较复杂的场地组织提前适应;磨合师生关系,把学生身心状态调整到最佳。  关键词:准备部分;内容;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7-0033-01  诸多教研活动显示,体育教师在课时计划设计时大多按照既定的——“
传统的田径运动会近些年来正悄悄发生着变化:每年都会增加一两项集体趣味项目,拔河、两人三足跑;同时删减一两项富有挑战、略带危险性的竞技内容,标枪、跨栏等等。几年后的今天,将近半数的田径竞赛内容被诸如“时代列车”、“携手并进”、“运球袋鼠跳”之流取代。业内业外,毁誉参半。支持者曰:“趣味项目的增设,扩大了参加人数,降低了参与门槛,热闹、好看,亦好玩,应该积极推广。”反对者云:“这是代表一所大学最高运动
翻开英才小学部的教育蓝图,“运动”被摆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从丰富多彩的“阳光健身”,到精彩纷呈的“阳光大赛”,以及独树一帜的“阳光特长”,构成了“幸福教育,运动校园”的英才体育特色之路。  一、阳光健身:让运动充满幸福的味道  在英才的校园里,有三道独特的运动风景线。  第一道——晨练,每天6:40-7:00,1200多名孩子在生活老师的带领下,迎着朝霞开始了一天的锻炼。有统一项目——晨跑800米,
摘 要:通过对区域性体操类必学内容的教学实践研究,本文从体操教材价值功能的回归、体操类教材必学内容的定位思考、构建中小学体操必学内容教学体系的策略方面入手,总结出一些实践性、操作性、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体操教材;必学内容;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3-0046-03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
关键词:武术;进校园;北京西城;第五十六中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10-0080-01  2014年9月22日,北京市西城区在第五十六中学召开“武术进校园系列活动之武术名家西城校园行”启动仪式,教育部体卫艺司王登峰司长亲临现场并讲话。武术八大门派的传承人以及参加武术推广活动的北京小学、厂桥小学、自忠小学、154中学、214中学等9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