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充满魅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uy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让每一节语文课富有活力,充满魅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如沐春风"之感,在艺术享受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受到教育,这历来是语文课追求的最高境界。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去欣赏祖国的语言美,陶醉于语言艺术的意境之中,我想应把握下面几个环节:
   一、导语美
   要使语文课充满魅力,开就必须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兴趣往往是创造的先导。"在课文导入上要做到:1、自然,紧扣题意,切中要害。2、灵活,形式多样,方法多变。3、新颖,不落俗套,有趣好奇。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必须采用各种手段去刺激学生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兴奋起来,产生求知的欲望。例如在讲陶渊明的《古诗十九首》中的《归田园居》等诗歌时,教师可不妨这样开头:"政治人物在唱戏,你方唱罢我登场;知识分子在扮酷,名士风流个性张;庶民百姓在喊天,白骨露野千里荒。——这就是汉末魏晋南北朝的众生相,乱世出英雄,曹操当之无愧;乱世出隐士,陶渊明最得风流;乱世苦众生,不过众生之苦得到了文人的同情,伤乱世、感人生,于是人民的血泪、文人的感叹汇成了一条伤感之河——《古诗十九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组文人诗歌、一位英雄诗人、一位田园隐士。"这段导语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一段历史发展的链条,并突出了时代背景,使学生初步感知了作家作品的风貌。导语还可以用听录音,看视频,讲故事,讲历史等方式进行,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归纳起来,不外乎直观式、联想式、悬念式、启发引导式等几种,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只要能调动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就算达到了目的。
   二、语言美
   要使语文课充满魅力,教师必须有深厚的语言功底,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说:"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语文教师更是如此。假如一个语文教师知识很渊博,课堂设计合理,教学方法也得当,但却是一个语音不准、吐字不清、词汇贫乏的人,上课只能照本宣科,这岂不使学者重效卞和之哭,谈何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语文教学要想取得成功,语文教师必须运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形神兼备的教学姿态去打动学生。如于漪老师在讲《茶花赋》一课时的这样一段话:"如果华庭寺那树茶花是’点’,那么黑龙潭大理就是从’面’上勾勒茶花之盛了……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花期一到,百般红紫斗芳菲,春城无处不飞花,作者置身于花的海洋中,沐浴在祖国的大好春光时,饱享着祖国现实生活的美,怎能不心醉了呢?"于老师边读、边议、边讲,用具有浓郁抒情色彩的语句,饱含激情的语句,形象地把文章的神韵发挥的淋漓尽致。当学生听到这样优美的语言,怎能不侧耳静听,在这艺术的殿堂被陶醉呢?
   氛围美要使语文课充满魅力,不能在课堂上搞"一言堂",如果教师总是从作者介绍、段落分析、概括中心到艺术特色,无不面面俱到,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淡淡如水,毫无味道,这增势必课堂气氛沉闷,很难起到积极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堂上颠倒了"主次"关系。作为主体的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机器",学生哪有不厌之理。因此,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就要解决课堂上的主次问题,就需要教师彻底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意识。这里仅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老师应如何摆正自己在课堂上的位置,完成角色转换。这是一堂作文指导课,然而课堂上却不是老师滔滔不绝的"独角戏"表演,学生都拿着一片树叶,要认真观察,并交流观察所得,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对手中叶听其声、品其味、观其形、解其情,于是学生有了进一步的形象感知:听到了秋风、秋雨之声,尝到了风雨侵袭的苦涩,品到了成长的甘甜,悟到了"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可贵之情……在学生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之后,教师又及时提问:"你们平时看到叶时,是否有今天这样的感受?"绝大多数学生摇头,教师又追问:"难道今天我们是灵感突发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总结到:写作需要细心观察、用心感悟。可以说,这堂作文指导课,在轻松的氛围中,教师以一个"幕后策划"的角色,由浅入深地把学生带入"剧情"、进入"角色",让学生自感自悟,真正做了课堂的主角。
   三、博学美
   要使语文课充满魅力,作为语文教师,不但在语文学科内知识渊博,而且要在相关的学科如书法、绘画、音乐、天文地理诸方面都要有一定的造诣。语文课包罗万象,如不能成为一个多面手,要想把语文课讲活,是很难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刻苦学习,磨棒成针,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就能把教学水平不断推向新的境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充分肯定,只要不懈努力,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魅力,是完全要以达到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就能在语文课艺术的海洋里吸取营养,获得知识,提高读、写、会话的能力,达到预期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首,《国风》是其中的精华,收录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共160篇。国风中的爱情诗,尽管历来备受争议,却始终是诗经里最引人瞩目的部分,代表了《诗经》的最高艺术成就。作为遗留了两千多年的一部巨著,《诗经》里的爱情诗深深吸引和打动着千百年来喜爱它的读者。本文从写作艺术的角度谈谈《诗经》爱情诗的抒情美。   【关键词】 爱情 真挚自然 女性形象 比兴
古人云:学问、学问,边学边问。清代学者陈宪章也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的确,有问题,大胆质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造的基础。在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题,大胆质疑已成为激活语文课堂的重要策略。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是如何引导学生善于提问题的呢?   一、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开启学生思维。   (1)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自主
期刊
经过简单的归纳,小学语文教学的环节可包括“乐学新知——自读质疑——细读研讨——自我回顾——练习运用——开拓延伸”几个步骤。另外根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结合实际教学过程,设计了基本模式,并提出运用具体授课情境的调节变通方法。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修订版小语“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
期刊
我们熟知“三娘教子、孟母三迁”的故事。早在几千年前,我国的家庭主妇都知道应给予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这样孩子才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现在,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国上下也正悄然兴起一场巨大而深刻的教育变革,新的课程改革对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也向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一个新的挑战。语文教师如何应对课程改革,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更新教学理念   根据国
期刊
【摘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语文是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要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语文教师 学习兴趣 激发 提高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语文是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点燃学生写话的热情,才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才能写出自己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因此,在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实践中,我采取读与写相结合,校内课堂与蓝天下的课堂相结合,基础作文与应用作文相结合等方法,有效地克服了学生害怕作文的畏难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因素、发展学生的个性、爱好及特长。因而,使学生想写、乐写、会写。   一、利用教材,让学生模仿写话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期刊
EHST微型电动铲运机(图1)具有噪声低、无废气污染、体积小和结构紧凑等特点,能进入其它铲运机无法进入的窄小空间,用于沿倾斜薄矿脉进行回采作业,因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矿石
目的: 1.本文通过对135例哮喘发作期与135例哮喘缓解期的患者分别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统计中医证型与症状频数间的关系,从而筛选出对支气管哮喘临床辨证有意义的主要症状。
【摘要】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拼音教学改善了传统拼音教学的弊端,将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汇集一体,使教学直观形象化,多元立体化,生动形象地再现学习内容,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感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读准拼音、记住字形,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拼音教学 提高效率      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是
【摘要】 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语文教学应围绕人文情怀的构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人文精神的驱动力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学生创设充满人文情怀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学习方式。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人文情怀为基础,采用自由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人文情怀      一、注重传输人文知识   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