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遇恶鬼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9784582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汉末年的一天,长沙城西郊甘家庄出了一桩命案。甘家二公子甘虎夫妻和半岁幼儿被发现死在卧室里。长沙太守张仲景到达现场后发现,屋中充溢着一股异乎寻常的香气。掀开被子,只见三人全都双眼圆睁,嘴巴大张,面现极度惊恐之色。经查验,尸体未发现外伤,也没有窒息和服毒等征象。
  张仲景想:难道这股香气是毒气,即使被毒死,也不可能出现如此极度恐惧的面容啊!
  想到此,张仲景又仔细在屋里搜查起来。地上干干净净,床前的鞋也摆放得很规矩。床头有一个木制的烛台,蜡烛已经燃完,只在盘中残留着一些烛油。
  张仲景发现盘中残存的烛油中混着少许乳白色的粉末,张仲景闻了闻,发现那粉末有一股淡淡香气,跟房间里的香气一致,只是稍浓一些。“这粉末定有古怪!”张仲景想。于是用小刀将残油剥开一条缝,埋进一根线做芯,然后吩咐众人在门外候着,如果听到铃铛的响声,就立即进去。
  之后,张仲景关上门点燃烛芯,然后手持铃铛盯着烛光。不一会儿,门外众人就听到铃铛坠地之声,忙破门而入,见张仲景面现惊恐倒在地上,屋里充溢着一股浓香。
  不一会儿张仲景便清醒过来。他说,当烛光燃起后,就放出浓浓的香气,吸入几口就产生出幻觉来,只见几个狞恶的巨鬼在屋中撕打,其中一个巨鬼将他的脖子死死卡住,卡得他喘不过气来,倒地后手中的铃铛就掉到了地上。原来,这粉是一种厉害的制幻剂。是谁将这种粉末弄到了烛台上?问过家里剩下的主仆五人,都说近几天并无外人到过他家,张仲景决定对这五人进行隔离审讯。
  审讯后,张仲景大致了解了每个人的情况:管家赵世贵,于十年前到甘府,但至今三十多岁了还没成家;仆役刘五郎和张十妹也是十年前到甘家的,生有两个孩子;孙九娘是刚去世的老家主甘寿禄三年前从妓院买来的;兰瓶儿是一个月前才来的。他还得知,甘家老大甘龙夫妻二人,在八年前也是同样的死法。从仆役的口中得知,八年前二公子甘虎曾去过一次南海。
  张仲景知道,南海流传着一种神奇的致幻剂,会不会是甘虎带回来的致幻剂杀了自己的哥哥呢?不过,他自己也死于致幻剂,这就让人费解了。突然,他脑中灵光一闪,第二天,张仲景就释放了丫环兰瓶儿。
  一个月后的一天,张仲景刚升堂,两男一女三个人就被带上了大堂。女的便是兰瓶儿,怀中还抱着一个小男孩,那两个男的,一个是其丈夫,另一个是其丈夫的远房亲戚。
  原来张仲景发现,八年前甘龙夫妇死后,甘龙十二岁的儿子甘化育随后也失踪了。甘家有几个远在南海的远亲,兰瓶儿的口音就是南海一带的口音,所以张仲景就把兰瓶儿也纳入了重点嫌疑对象。于是,张仲景决定放长线钓大鱼,令她自回故乡。一边又暗中命亲信毛然、米桂携带着甘家人的画像,跟踪而去。
  十多天后,兰瓶儿回到了南海边的一个渔村,原来在一间小杂货店里竟有一个后生在等着她,再与甘家人的画像比对,毛然发现他很像小时候的甘化育。
  通过几个晚上的偷听,终于听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兰瓶儿说出了她如何裝病打入甘家,如何趁给甘虎夫妇打扫房间时,将魔粉撒在烛杆上,以及后来太守如何查案,如何开释了她的经过说了出来。之后,毛然、米桂就将二人抓了起来,并抓了甘家的那位远房亲戚,一并带回了长沙。
  事已至此,甘化育也不再隐瞒,交待了前因后果。甘化育在他父母死后,觉得他的父母就是被他二叔用魔粉杀死的,因为他二叔想独吞家产,而他为了活命,只能离家出走了。他想到他二叔曾去过南海串亲戚,他怀疑这杀人的勾当与南海有某种关联,于是就决定前往南海寻找答案。到了南海后,为了生计,他先去帮一家杂货铺当伙计,被老板看中,老板将女儿许给他。几个月前,他终于找到了那个亲戚。亲戚说,他二叔曾从他那里买了些魔粉。甘化育于是也买了些魔粉,并让妻子兰瓶儿打入甘家,杀了二叔二婶,替他父母报仇。于是就发生了甘虎三口被谋杀的案件。
  最后,张仲景将甘化育和兰瓶儿打入死牢。至于八年前的甘龙夫妻案,已基本可以认定系甘虎所为,但因甘虎已死,便不再追究。
  选自《通俗小说报》
其他文献
舌镇往南走有个陡坡,坡长五六里,上了道坡,转弯就到了渔家村。这村上有座小山,山脚下有个不大不小的水坑,俗称堰塘。堰塘的四周长满了杂树,有的碗口粗,有的要人合抱还搭不到手。如此大小不一的树,密密麻麻长满了堰塘的四周。在堰塘的一侧,有个较低洼的地方,少长了几棵树,算是一空缺。这空缺处要比周围稍微矮一些、低一点儿。如遇春天发洪水,大水漫了山、漫了路,疯狂涌下来,口子就是一道泄洪的处所。遇了天旱,堰塘还要
期刊
清朝咸丰年间,盐区北乡徐大佑高中进士,朝廷拨银在盐河岸边建了一座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的进士府。到了光绪丁丑年,徐大佑的小孙子徐晋升又中进士。消息传至盐区,一派欢欣鼓舞。  可是,這事也让徐家人犯了难,总不能再建一座进士府吧。当年朝廷拨银所建的那座进士府,占地近百亩,至今还是盐河北乡最为光鲜、最为气派的私家官邸。可不建新的进士府,也该有个说法呀。  于是,徐家人便想竖一柱旗杆,以显示徐氏家族代代书香。
期刊
山里的夜来得早,太阳刚走下西山梁,天就黑下来了。  菊儿给孩子喂过奶,哄孩子睡着后不久,就又感到乳房那里胀胀的,憋得她十分难受。菊儿实在撑不住了,便揭起衣襟对着一只瓶子挤起奶来。细白的乳汁很快就注满了那只瓶子,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乳香味儿。  二胡一边夸张地吸溜著鼻子,一边拿眼死盯着菊儿胸前的两座小山包,馋馋地看。  菊儿被丈夫不怀好意的目光瞅得抬不起头,就红了脸轻声骂一句,个鬼东西,没见过? 
期刊
在野月岭,“上下先生”是个中性名词,既无褒义,也无贬义,是指那些在任何事情上都无己见,一切服从别人决定的人。  六爷爷是个上下先生。  六爷爷还不到做爷爷的年纪,可村里人都叫他六爷爷,他们家族的人这么叫,别人家族的人也这么叫,也不知是怎么叫起来的。六字还好理解,因為他在堂兄弟们中排行第六。至于为什么要叫他爷爷,就难理解了,他不到五十,没有孙子,离爷爷的资格还差得远。大概是他性情随和,好说话,别人说
期刊
茶水间局促狭小,光线幽暗,好在临街有一扇窗,不大,透过玻璃,可以望见深圳天空的一角。工作之余,她喜欢站在窗前。  她所处的楼层是五十八楼。  站在这个高度向外望去,是重峦叠嶂的都市森林,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桅杆一样直直地刺破苍穹。摩天大楼的外面,裹着一层鱼鳞状的铠甲,蓝莹莹的,在阳光下如一面面巨大的镜子,书写着蓝天白云的倒影。时间久了,她便知道那叫玻璃幕墙。她讨厌这些玻璃。在她眼里,这些摩天
期刊
三爷进屋的时候,身后带进来的阳光把阴暗的小屋瞬间照亮了不少,女人的眼睛里蕴含着抑制不住的笑意,连忙用袖子擦了擦本就不脏的椅子,有些拘谨地说:“坐……坐下,我给你做饭去。”  三爷没有吭声,转过身把后背上一个长长的包袱卸下来,女人双手刚想接过去,三爷厉声喝道:“放下!”女人吓得赶紧把手缩回来,讪讪地转身走了出去。  吃饭的时候,女人把盛着炒鸡蛋的盘子放到三爷面前,自己的碗里只有几根黑乎乎的咸菜条。屋
期刊
李大怪爱画画。在他笔下,葡萄、藤萝、葫芦等藤本植物,如龙蛇飞走,一气贯通;枇杷、天竹、红梅等瓜果杂卉,却是古朴生动,深沉雄厚。而且,他不拘俗套,有雄健大度的写意风格。哪怕在款题上,他或短题或长题,有时题到空白上,有时偏要题在紧密之处,敢疏敢密,参差交错,乱中求整,颇有一股与众不同的气势。原来李大怪读小学四年级时,无意中看到美术老师有一本已经没了封面的画册,翻了几页,便喜欢上了里面所画的花卉蔬果。刚
期刊
清晨,雪在寒风中飞舞。  寒意透骨。衣衫单薄的他冻得脸色发青。  和他一起在风雪中等待的还有十七人──十七个厨师。他们在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张财主每年一度的赛厨、招厨。  张财主好吃,也吃精了。菜肴被他瞧一眼、尝一口,他能说出用料的缺憾,能道出烹制的纰漏。所以,张财主极少吃到十分满意的饭菜。  张财主常说,人生在世,吃穿二事。穿衣为人看,吃喝自己乐。于是,吃精了的他便不惜重金聘请高厨。  为聘得高
期刊
舒小文酷爱书法,公司几乎无人不知。参加完全省书法大赛拿了一等奖之后,大家便亲切地称他“书法文”了。  书法文的顶头上司姓伍,是个年近四十的女人,微胖,肤白,颇有风韵。尤其是喝酒之后,两只眼睛就像夏日旷野的两泓深井。舒小文结婚时,她就喝多了,深井里冒出汩汩清泉,动情地说:  “书法文,你说你字写得那么好,跟着我,真是太屈才了。你呀,就是有点傲……”  那时,女人当分公司经理,对舒小文刮目相看。  小
期刊
九九重阳节那天,我和老公开车去山中求子,结婚五年了,我们一直没有孩子,求医问药,花了不少钱,也被四处流窜的野郎中骗过,所谓病急乱投医,我们不放弃任何一个希望。大医院检查过,都没什么大毛病,医生说主要是情绪环境等因素,这可就难了,没有一定的标准,具体执行起来一头雾水。各种方法试过之后,还是毫无动静,此次上山,就是为此事而来。  没进山之前天气一片晴好,阳光万里。刚拐过一个弯路,眼前就迷蒙蒙的了:一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