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中的那盏灯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pti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九重阳节那天,我和老公开车去山中求子,结婚五年了,我们一直没有孩子,求医问药,花了不少钱,也被四处流窜的野郎中骗过,所谓病急乱投医,我们不放弃任何一个希望。大医院检查过,都没什么大毛病,医生说主要是情绪环境等因素,这可就难了,没有一定的标准,具体执行起来一头雾水。各种方法试过之后,还是毫无动静,此次上山,就是为此事而来。
  没进山之前天气一片晴好,阳光万里。刚拐过一个弯路,眼前就迷蒙蒙的了:一股股的清雾从山上下来,缠绕飞舞由淡转浓,渐渐看不清道路,老公开得越来越慢,打开车灯能见度也就几米远。大部分的客车都停开了,三三两两的人群都开始往回走,还有几个人惊奇地看看我们的车,摇着头叹息着离开了。老公看此情景也打起退堂鼓,不如我们也回去吧,明天再来,或者再选日子?我一听就心口发堵,想起平日里为此事所受的指指点点和婆婆的冷言冷语,气都不打一处来,要回你回,反正今天我是非要上去不可,成不成在此一举,我为此事遭的罪还少吗,说着就红了眼圈,要掉泪的模样。老公无奈,也只好硬着头皮往前开。
  犹犹豫豫中我们已经走到了半山腰,前后左右全是雾蒙蒙的,白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清,早已分不清哪是路哪是山哪是树木岩石。汽车基本是比蜗牛还慢,而且每一步都是心惊胆战,唯恐一不小心就会坠落悬崖,想起路边那些树木丛生岩石遍布的又陡又峭的沟壑,如果滚落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想到这兒我就头皮发紧,心脏缩成一团,此时我也不敢再说话!
  正在我们左右为难万分焦急的时刻,一团橘黄色的灯光出现在我们车前,在迷雾中发出幽幽的温暖的光辉,它忽闪忽闪地往前飘移。我抱紧了老公,盯着它颤声问,这是什么,不会是传说中的鬼火吧。老公一向胆大,哪有什么鬼火,也许是前面也有一辆汽车也说不定。我们跟着它走,它的速度也不是太快,始终保持着让我们看见的距离。如果说是汽车,怎么能只有一个尾灯,而且还是黄色的。尾灯应该是红色的才对。刚开始我们心里害怕,远远地跟着它,后来见没有什么事,而且盘山公路的弯度它掌握得刚刚好,我们放心地跟着它。奇怪的是,它像知晓我们的心事,一路领着我们到了山上的古庙,还没进门,它就消失不见了。此时,大雾瞬间就散了,古庙清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里面有袅袅的轻烟飘散出来,正午的太阳照着院子里蓬勃生长的树木草丛,寂静安好,一切好像从未发生。想再找找那橘黄色的灯光是怎么一回事,却没有一点痕迹,真像一场梦一样。
  庙里只有一位老太婆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为我们递上香,和蔼地看着我们上香许愿,最后我们要下山了,她又依依不舍地目送了我们那么远,仿佛我们是她的亲人一样。
  三个月后,我怀孕了,十个月之后,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家伙,眼神明亮,哭声贼响,小胳膊小腿蹬得特有劲。
  当孩子满一周岁的时候,我和老公又开着车上山还愿,当我们再次走进庙里时,发现一切都变了模样,和蔼可亲的老太太不见了,只有一个面无表情的老大爷在扫地。我想起那天离奇的事,就忍不住问老大爷,这里是不是有一位老大娘,面目可亲,今天怎么没见她,我们上次来的时候,她还在。听到我们提起老大娘,老大爷的眼神一下子暗下来,你们是说,我家的那个老太婆吧,她走了有好几年了。那一年重阳节的前一天,她回家看望小孙子,小孙子要跟她一起上山来玩,谁曾想,小孙子想摘路边的野果,一脚蹬空就滚落悬崖,她觉得自己罪孽深重,也跟着去了。唉,一瞬间两条命呢,说着老大爷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听到这里,我只觉得毛骨悚然,后脑勺发凉,心情却又沉重无比,我安慰了老大爷一番就心事重重地走了。
  如今一起大雾就想起那不可思议的灯光,心里总觉得怪怪的。
  选自《奇闻怪事》
其他文献
杰恩来到中国,是为了他的祖父。  祖父向来爱好收藏,特别痴迷于中国的木雕。几个月前,祖父得到一件凤凰木雕,祖父对这件木雕爱不释手,渐渐地却茶饭不思了。最后竟然病倒了。  原来这件木雕名叫“凤遣龙随”,可是只有凤没有龙。祖父百思不得其解,抑郁成疾。  杰恩多方打听找到了浙江东阳木雕的优秀传人卢小婉,她父亲生前是木雕界的翘楚。  卢小婉接过杰恩手中的凤凰木雕,仔细端详,最终摇头道:“从工艺上看,这的确
期刊
舌镇往南走有个陡坡,坡长五六里,上了道坡,转弯就到了渔家村。这村上有座小山,山脚下有个不大不小的水坑,俗称堰塘。堰塘的四周长满了杂树,有的碗口粗,有的要人合抱还搭不到手。如此大小不一的树,密密麻麻长满了堰塘的四周。在堰塘的一侧,有个较低洼的地方,少长了几棵树,算是一空缺。这空缺处要比周围稍微矮一些、低一点儿。如遇春天发洪水,大水漫了山、漫了路,疯狂涌下来,口子就是一道泄洪的处所。遇了天旱,堰塘还要
期刊
清朝咸丰年间,盐区北乡徐大佑高中进士,朝廷拨银在盐河岸边建了一座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的进士府。到了光绪丁丑年,徐大佑的小孙子徐晋升又中进士。消息传至盐区,一派欢欣鼓舞。  可是,這事也让徐家人犯了难,总不能再建一座进士府吧。当年朝廷拨银所建的那座进士府,占地近百亩,至今还是盐河北乡最为光鲜、最为气派的私家官邸。可不建新的进士府,也该有个说法呀。  于是,徐家人便想竖一柱旗杆,以显示徐氏家族代代书香。
期刊
山里的夜来得早,太阳刚走下西山梁,天就黑下来了。  菊儿给孩子喂过奶,哄孩子睡着后不久,就又感到乳房那里胀胀的,憋得她十分难受。菊儿实在撑不住了,便揭起衣襟对着一只瓶子挤起奶来。细白的乳汁很快就注满了那只瓶子,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乳香味儿。  二胡一边夸张地吸溜著鼻子,一边拿眼死盯着菊儿胸前的两座小山包,馋馋地看。  菊儿被丈夫不怀好意的目光瞅得抬不起头,就红了脸轻声骂一句,个鬼东西,没见过? 
期刊
在野月岭,“上下先生”是个中性名词,既无褒义,也无贬义,是指那些在任何事情上都无己见,一切服从别人决定的人。  六爷爷是个上下先生。  六爷爷还不到做爷爷的年纪,可村里人都叫他六爷爷,他们家族的人这么叫,别人家族的人也这么叫,也不知是怎么叫起来的。六字还好理解,因為他在堂兄弟们中排行第六。至于为什么要叫他爷爷,就难理解了,他不到五十,没有孙子,离爷爷的资格还差得远。大概是他性情随和,好说话,别人说
期刊
茶水间局促狭小,光线幽暗,好在临街有一扇窗,不大,透过玻璃,可以望见深圳天空的一角。工作之余,她喜欢站在窗前。  她所处的楼层是五十八楼。  站在这个高度向外望去,是重峦叠嶂的都市森林,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桅杆一样直直地刺破苍穹。摩天大楼的外面,裹着一层鱼鳞状的铠甲,蓝莹莹的,在阳光下如一面面巨大的镜子,书写着蓝天白云的倒影。时间久了,她便知道那叫玻璃幕墙。她讨厌这些玻璃。在她眼里,这些摩天
期刊
三爷进屋的时候,身后带进来的阳光把阴暗的小屋瞬间照亮了不少,女人的眼睛里蕴含着抑制不住的笑意,连忙用袖子擦了擦本就不脏的椅子,有些拘谨地说:“坐……坐下,我给你做饭去。”  三爷没有吭声,转过身把后背上一个长长的包袱卸下来,女人双手刚想接过去,三爷厉声喝道:“放下!”女人吓得赶紧把手缩回来,讪讪地转身走了出去。  吃饭的时候,女人把盛着炒鸡蛋的盘子放到三爷面前,自己的碗里只有几根黑乎乎的咸菜条。屋
期刊
李大怪爱画画。在他笔下,葡萄、藤萝、葫芦等藤本植物,如龙蛇飞走,一气贯通;枇杷、天竹、红梅等瓜果杂卉,却是古朴生动,深沉雄厚。而且,他不拘俗套,有雄健大度的写意风格。哪怕在款题上,他或短题或长题,有时题到空白上,有时偏要题在紧密之处,敢疏敢密,参差交错,乱中求整,颇有一股与众不同的气势。原来李大怪读小学四年级时,无意中看到美术老师有一本已经没了封面的画册,翻了几页,便喜欢上了里面所画的花卉蔬果。刚
期刊
清晨,雪在寒风中飞舞。  寒意透骨。衣衫单薄的他冻得脸色发青。  和他一起在风雪中等待的还有十七人──十七个厨师。他们在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张财主每年一度的赛厨、招厨。  张财主好吃,也吃精了。菜肴被他瞧一眼、尝一口,他能说出用料的缺憾,能道出烹制的纰漏。所以,张财主极少吃到十分满意的饭菜。  张财主常说,人生在世,吃穿二事。穿衣为人看,吃喝自己乐。于是,吃精了的他便不惜重金聘请高厨。  为聘得高
期刊
舒小文酷爱书法,公司几乎无人不知。参加完全省书法大赛拿了一等奖之后,大家便亲切地称他“书法文”了。  书法文的顶头上司姓伍,是个年近四十的女人,微胖,肤白,颇有风韵。尤其是喝酒之后,两只眼睛就像夏日旷野的两泓深井。舒小文结婚时,她就喝多了,深井里冒出汩汩清泉,动情地说:  “书法文,你说你字写得那么好,跟着我,真是太屈才了。你呀,就是有点傲……”  那时,女人当分公司经理,对舒小文刮目相看。  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