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集中度与企业税负的跨行业转移

来源 :经济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ord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微观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采掘业市场集中度的跨行业税负扭曲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城市采掘业的市场集中度越高,非采掘业企业的所得税实际税率就越高.第二,城市税收任务越重,财政压力越大,市场化程度越低,政企合谋越严重,官员学历越低、年龄越大,上述影响就越明显;此外,非国有企业市场集中度的提升带来的跨行业税负扭曲效应更大.第三,采掘业市场集中度对非采掘业企业利润误报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验证了地方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征管力度影响企业实际税负的行为机制.最后,随着采掘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采掘业企业的实际税负显著下降,但是城市整体的税负水平显著提升.
其他文献
汉初名将英布曾被封为九江王,今江西、安徽、湖北等地均有英布冢或祭祀英布的庙宇存在.然而相隔甚远的山西寿阳亦有英布信仰的飞地,现存庙宇多处,当地称之为九江王庙,在方志、碑刻及民间传说中均有记载,历史上还形成过九江王崇祀与庙会活动.究其原因,主要有当地人传说英布为守护神、九江王与九江龙王名称混淆、寿县与寿阳地名讹误、各类大王崇祀的影响等.寿阳九江王崇祀体现了民间信仰从演化到认同的本地化改造过程,在此期间出现的英布神职转化、形象衍变以及民间信仰的延续问题也同样值得关注.
旅游发展不仅对乡村社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对乡村文化也具有变革性意义.基于空间生产理论,借鉴并拓展Halfacree三重乡村空间模型,从动力、过程及状态响应等方面剖析旅游驱动下乡村文化空间的演变规律,为乡村文化空间变迁研究提供一定学理依据.结果表明:群体共同实践、多重话语建构、主客凝视互动是旅游作用下乡村文化空间演变的主要驱动力.乡村空间是一个复杂、动态而多元的系统,不同利益主体分别对乡村文化空间施以文化规训、文化筛选、文化介入和文化表演等实践行为,行为内容包括对乡村旅游地物质空间、文化场所和精神空间进行渐
中国语言文化中的面子,特指某一个体在社交场合中他者所给予的,且被自我所感受到的荣誉、尊严、威望与自我价值的综合统一体.作为一种文化价值观,面子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涉及并影响着消费者对商品特别是奢侈品的反应与消费决策.对武夷岩茶饮者消费行为的工商民族志研究,从多方面分析茶饮消费行为与面子的关系,阐述面子文化对饮茶活动的影响,刻画了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在茶饮消费中的作用,从而揭示面子文化与炫耀性消费的内在深层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武夷岩茶的消费行为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爱面子”的价值观紧密相
山东省玛丽亚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世界大蒜之乡——山东金乡,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致力设计、开发、生产、销售适应于中国大蒜产业链上所需的全程大蒜机械设备.参与大蒜播种机、大蒜收获机、大蒜分选机、蒜种分瓣分选机、蒜米机、蒜片机等大蒜全程机械化产品的地方及行业标准的起草与制定.公司生产的大蒜正芽播种机填补了国际空白.2019年与中国一拖集团启动东方红·玛丽亚村村通大蒜产业平台,以大蒜机械为基础,致力于大蒜全产业链问题的解决.
期刊
利用CGSS2012—2017数据对少数民族劳动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普通话能力)的收入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普通话能力对少数民族劳动力的收入具有正向显著影响;第二,这种影响的作用机制在于普通话能力有助于减少劳动力在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转移的成本,增加迁移成功的概率,从而获得更优的经济回报;第三,在达到一定程度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普通话能力对收入的溢出效应逐渐减小;非农就业中的企事业单位、自雇或自办企业与东部地区的普通话回报率最为明显.基于此,需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提升少数民
期刊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立场和世界胸怀的有机统一,是以世界民族“集合”出现、携带关系性依存的非控制导向的系统,蕴含着全人类共同建设美好世界的共同价值.教育生活是牵涉人类共同福祉和利益的全球性事业,理应打破有界的存在,依据关系依存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亟须的价值观和行动体系.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育生活应当秉持关心共同体生活、反对个体自由主义、培植“在一起”的文化教育观,注重世界相惜的教育样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育生活路径主要包括重塑教育生活的全球观念,编织互通的教育网络,拓展人文理解教育,
“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是新的对口援藏模式,是西藏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组团式”教育援藏是一种典型的非均衡发展模式,即从“撒胡椒面”式援助转向“突出重点”援藏模式.“组团式”教育援藏的过程充分体现出援助是以受援学校为援助载体,将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作为“两端”同时作为工作重点,遵循了西藏教育发展规律.同时,这种援藏方式将过去分散援藏转变为团队援藏,实现了整体效应的提升.“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体现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模式与援助方式的双重转换,不仅使西藏教育现代化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使受援地区的教育发展获得了
白族本主民间信仰通过塑造共同历史记忆,形成他民族人物崇拜的隐性信仰符号形态传递给各民族群众,将多元文化整合为一个完整的地方文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的认同范式,让地方各民族民众在接受历史记忆的同时主动敞开胸怀拥抱世界,最终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各民族相互离不开的多元融汇局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重要的地方经验.从白族本主文化中深入挖掘民族共有、文化互联、命运相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和而不同”的文化并存策略审视中华民族共同体内的地方文化,分析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将有力地促进新时代平等团结
“添粮”是一种广泛流行于广西民族地区的传统敬老习俗.在共同体视域下,“添粮”习俗是少数民族与汉族“共有”的精神财富,其不仅是村民表达“添米补寿”与“祖荫神佑”夙愿的“多元”事项,体现习俗的民族特性,更是维系乡村道德的“一体”惯习,体现习俗的民族共性.调查发现,“添粮”习俗的传承离不开心态秩序的守恒,即孝道文化、家族认同与自立精神的世代习得.重新审视乡村习俗及其心态秩序,提出“共赏”的传承路径,对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共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构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