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有效开展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ij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以系统传授知识的严谨性而成为一大特点,极端者甚至使原本内涵丰富、品位高雅的母语课程异化为以复制系统知识为目的流水线作业。这种机械化和程式化的操作过程,一方面将浑然天成的美文,肢解成时代背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写作特点等若大方块灌输给学生;另一方面孤立片面地串联知识线,使知识难以被学习主体有目的,有意义地构建。这种阅读教学造成了低效的局面,它已难以适应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今天。那么,在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今天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应特别关注哪些呢?在这里就浅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必须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钻研,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语文本是一本很有情趣,很能陶冶情操的学科,但如果我们抛开它吸引人的情趣性而从具体生动的文章中剥离出抽象枯燥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或别的什么“知识点”,教学就会面目全非了,学生坐在沉闷的课堂里囫囵吞着肢解的“知识”,头脑昏然,神情木然,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至关重要。
  电教媒体最能展现光、色、形、声的丰富变化与组合,对于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有着无比优越性。《奥期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写的是作者到奥期维辛集中营参观的见闻和感受,现在是和平时期,学生很难理解战争的血腥和残酷,所以,教学时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观看奥期维辛集中营资料等,帮助学生了解一些背景资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课上学生情绪高涨,发言活跃,心中充满了对法西斯的憎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经常听到学生讨论关于和平和战争的问题,这就是电教媒体所创设的情境,推动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产生了强烈的效应。
  教学情境是需要精心创设的,它重在使课堂形成一种与文章意境相似的氛围,使学生产生一种与课文基调接近的情绪。它的创设可繁可简,可以是一幅画、一支乐曲,甚至是几句动情的话语。一位老师讲《飞向太空的航程》时,板书课题前说了这样几句话语:“谁能让世界五分之一的心灵随着他的节奏跳动,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在苍穹画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一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就是杨利伟——第一个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飞天梦的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飞向太空的航程》来了解这段艰辛而辉煌的历程。”这名言导入,就很好地营造了气氛,创设了情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重视朗读、平等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不仅扩大了阅读教学内容的外延,还提出了阅读教学过程的新方法。这种现代课程理念,打破了传统课程下,阅读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过程程式化的框架。但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新课程下的课就应该每一节课都要进行师生对话,生生交流,小组讨论实现自主、合作、探究,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有许多弊病,但也不是一无是处,特别是其中的诵读教学。
  重视朗读教学,教师把准了文体情感的脉搏,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引发了学生的情感,这样的交流是情感的交流,是人性的共鸣,实现了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这样体现语文以丰富人性的阅读教学,无论它的形式多么传统,都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我们反对的是用冷漠的知识分析,肢解完整的文体感情,来压抑学生的个性和潜能的方法。
  三、深入挖掘,多元解读
  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把文学创作形象比喻成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形诸文字上的东西是看得见的“八分之一”,而作品隐藏的内容则如同冰山在水下的“八分之七”。文学总是能提供比其形象自身更多的意蕴。这些作品的深层意义,作家没有直接说出,而且是越隐蔽越好。而作品一旦面进,便成了社会的产品,一切留给读者评说。
  阅读本身是一项个体性很强的认知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读者的“原有知识”和“推断能力”带着极强的个性色彩和主体地位。所以,我们应当鼓励学生“见仁见智”地从文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特殊感悟。让学生在学词句段弄懂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去体会课文,让学生把自己的经验和情感渗透到作品,得出各方面的意蕴,也可以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合理的假设推理,甚至是想象。
  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应该是多方的,我们不光要多角度深入挖掘理解文本意义,同时要结合自己的教学个性和学习个性来探索不同的阅读课型,例如,诵读、品读、析读、探读、研读等课型,也可以打破这些课型的“常式”,根据具体的学情来设计课型的“变式”,要通过师生双方互相融合、互为扬弃、互动发展来完成。
  四、注意延伸,回归生活
  语文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程标准建议:自然风光、古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以本为本”的教科书垄断地位,对于课本和教参,我们除了使用它以外,还要学会建设它,甚至也可以批判它,我们还应该把自身的语言素养包括对人生和作品的特殊感悟融入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步入文学殿堂,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一种独立,自我有别于他人的阅读体验。
  注意延伸,回归生活。除了教师的阅读经验,人生感情外,还应该是学生的,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动他们的阅读情绪,经常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各种媒体收集材料,在教学中形成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共享共进。同时,也要打破传统阅读教学的空间概念,延伸阅读的空间。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生活有多广阔,阅读的空间就应该有多广,语文课堂应该向社会生活延伸,可以通过一些古文化寻渡活动,调查访谈活动等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在学会读文本的同时,也学会读人,讀社会,读生活。语文教学要给学生思想、个性以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
  总之,生活的多样化,人性的多面性和学科的综合性,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努力,就可以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活动中,弹奏出和谐动人的乐章。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之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的语言,享受审美情趣。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加强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呢?  一、培养阅读的欲望  学生自主阅读需要一种内在的欲望、如果学生这种“我要读”的欲望被调动起来,他们将会
期刊
对话教育,它作为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的指导思想,不仅是对传统教育及现代教育的超越,而且也反映了当代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需要寻找一个切入点,本文就对话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理念、意义、如何实施、应注意的环节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与做法,以期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能产生实际的功效。  一、我们需要对话教学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因此,教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沟通或活动,其中
期刊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显而易见,学生在学习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过程中,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运动过程,其中表现最为活跃的是思维;而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与他们平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新课标又指出:“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成长和教师日常的
期刊
谈到物理模型,人们会立刻想到是模拟实物制作的一种教具,它比板画、挂图更具有立体真实感。而这里所谈的“模型”,是为研究物理问题方便,通过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运用理想化、简化和类比等方法,建立的描述某一物理问题的模型方法。我这里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积累,联系别人的看法,对建立物理模型和使用模型方法作一总结。在倡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培养创造性地建立模型和分析组合模型的能
期刊
问题学生非常常见,尤其在特殊教育学校,每个班级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这种现象。而对问题学生的转化和教育既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也是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问题,同时也需要我们敏锐捕捉教育时机,发挥教育智慧。如何教育以及转化问题学生是摆在每个班主任面前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担任班主任期间,接触并转化过很多问题学生,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下面这个案例:  李某某,在我们学校也算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了。我们几个任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波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现这些目标的前提是学生要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先导,是学好数学的源泉和动力。注重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走进数学,亲近数学,研究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
期刊
明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响亮,如爆竹炸开,使人为之一震;而结尾要有韵味,如巨钟撞响,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教学如同写作,也要重视教学的结课艺术。一堂好课,教师恰当得体的结尾设计不容忽视,它可以完善深化新授的内容,激发学生去主动地探求新知识,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一、结课艺术的重要性  结课是指课堂教学在结尾阶
期刊
吕叔湘先生曾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活就是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工程中。”小学思想品德课应该是一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程,在学生体验与感受生命的美好的价值的同时,形成健康的人格,更好的融入社会与学校生活。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依据学科的特点,我们要在积极开发有效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中,要遵循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儿童知识的发展规律,循循善诱,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记得有句名言:“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意思就是要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不是由教师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跳一跳”是指学生在摘取智慧之果时,必须经过艰苦的努力,而不是轻易就能到手的。“够得着”是指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应该在儿童的最近
期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创建 “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渗透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全方位,现就我校心育健康工作的点滴做法与收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