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hhmao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显而易见,学生在学习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过程中,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运动过程,其中表现最为活跃的是思维;而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与他们平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新课标又指出:“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成长和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分不开,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是学生获取新知的最佳体验。教师应着力于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这种养成,就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基本能力。
  由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尺度,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这样的“尺度”和“氛围”,就是体现教师是否“适时”的给学生思考问题的余地了。教学实践中,我们如何把握好这个“适时”,把思考权充分的留给学生呢?以下是本人的做法和体会:
  一、教师要善于创设和捕捉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的契机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既然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就应该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进行教学活动,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动地引导学生参与,使得学生个体的能动性得以充分表现,在不同程度上各取所需。然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教学设计要灵活,课堂的师生互动中,教师还要把准设疑的关键,合理地引导学生质疑、思考、探求,才能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们应该着力从开发学生的智力入手,课堂教学致力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多渠道引导他们大胆质疑,大胆探求,才能把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抓住契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1.教学设计的契机
  课前准备,全面考虑实施教学计划的各环节,重点考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整合,设计时注意挖掘学生解决重点问题的思考点。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导入新的教学内容不妨这样设计:出一组数据,如2/4、4/8、3/6、5/10,置疑:通过比较,你能发现这些分数有哪些相同之处?学生经提示思考:通过给这些分数通分后,就很浅显的明白所列的数据通分后结果都是1/2。从而就较容易过度到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2.课堂气氛的契机
  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留意他们的思维动向,密切关注学生比较积极的因素,往往在这样的情况下会碰到即时生成的问题,这也往往是绝好的契机。学生在放飞思维时,会针对探究的问题提出许多不同的意见,我们就适时抓住学生那些尖锐的有积极意义问题,放手给学生思考,让他们在共同研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思维延伸的契机
  我们一般在完成了一项教学任务后,往往会进行一些思维延伸的训练,这种训练大多是人文的教育。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给学生的成长一些启迪,使他们在静思默想里树立启蒙式的人生观,陶冶他们的情操。
  二、善于把握问题的关键巧质疑
  我们在每个教学课题中,往往根据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致地设计,以能预期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教学内容的每个环节,一般由相应的若干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体现出来。这些问题,有的是最能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只要这些问题逐一被学生思考透彻,也就能把整个教学目标实现了,学生也就能掌握了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或课堂教学中,灵活地富于儿童兴味的质疑,最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而后在合作学习中,通过讨论,发现并掌握了所要学习的知识。如一年级“观察物体”一课中,我对教学上的关键环节做了这样的设计: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首先让学生明确“前后左右”的对应关系;再结合学生观察物体,再辨识“前后左右”与自己的位置关系,进一步设计了:同一个物体,所住的观察点不同,观察的结果是否一样?应怎样把观察到的结果进行表述?这样,抓住了关键问题,学生都能深入地思考,又经过讨论交流,掌握了知识,“三个维度”得以显现。
  三、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设置悬念
  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要能使学生完全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来,必须抛开单调的说教方式。教师要把课堂气氛营造好,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利用他们已知的生活常识和课文内容有机整合,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起来了,思维也就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随之活跃。我们常常在学生获取新知的成功喜悦中,相机设置一些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的悬念,让学生对问题有更广更深层次地思考,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四、学生思维上的“闪光点”加以诱导
  小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常常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刨根问底,具备较大的可塑性,我们应该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总会碰到一些学生“怪异”的想法,有些问题近乎于荒诞、令人啼笑皆非,不合实际;有的确实蕴含有深刻的道理;有的具有超前意识。面对这些“乱子”,我们既不能一票否决,一棒打死,也不能虚夸奖一番就了事。我们应当正视它,适当给予鼓励,因为这些“怪异”的点子都是学生思考的结果。如果问题毫无探讨价值,也要肯定学生的努力;而能闪现出学生的“亮点”的,则应该更好的引导、启发,给更多学生参与,让他们之间的思维发生碰撞,擦出火花来,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总之,教师要扮好教师的角色,以人为本,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组织者、合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设机会给學生思考,适时留给他们足够的思考空间,这样,他们的思维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其他文献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  一、以旧联新,搭桥铺路  采用这种“温故而知新”方法,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结点,并因情况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
期刊
在英语教学中,如果只是单一、单调重复的话,就没有艺术!在英语课中,教学环境与条件有限,难免要造成语言环境与生活环境脱节,导致“聋哑”英语的产生。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努力提高英语教学的艺术性,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情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型,精心设计,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及时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运用于生活实际。  一、善用电教媒体,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 
期刊
一、整体思想的要点概述  (一)整体思想的定义  数学中的“整体思想”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整体思想方法就是指在研究问题时从整体出发,对问题的整体形式、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整体处理的思想方法。利用整体思想分析问题,往往可以找到最合理、最简捷、最实用的解题方法,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作用,提高解题效率。  (二)整体思想解题方法指导  第一,運用整体思想解题时,首先要拥有极强的整体
期刊
一、引言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顺利推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已成为了教学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评价一节课是否能称得上是高效课堂主要看两个方面:第一,本节课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第二,这节课是否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教育者来讲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各种技巧与方法,使之具备长远的发展能力。现代教育理念特别强调要革新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语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意识水平的综合反映。在平时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成为了耗时最多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教学。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目前,在中考的重压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仍然
期刊
教师的教育智慧和人格魅力引导学生人格的良好发展,才是教育的成功。的确,为了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每个老师都应该努力做一个智慧的教师。如何做一个智慧的老师呢?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历,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寓教于乐、用智慧提升效果  苏教版教材里有一篇课文《安恩和奶牛》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丹麦作家约翰尼斯·延森的一部作品。课堂上,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当我们分析到“顾
期刊
据我所知在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学质量普遍较差。如何稳步提高农村历史教学质量,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为此,在教学中如何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下面,笔者就历史课堂中如何进行“问题”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谈一些看法。  一、“问题”教学的重要性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
期刊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让学生尝试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学习,改变过去的学习方式,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先学后教”一改过去“满堂灌” “一言堂”“填鸭式”的陈旧教学模式,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学习理念指导教学。学生在教师提前编制导学案的情况下,依据教师的导学案问题进行复习内容,学习新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其自主学习中的收获与问题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之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的语言,享受审美情趣。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加强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呢?  一、培养阅读的欲望  学生自主阅读需要一种内在的欲望、如果学生这种“我要读”的欲望被调动起来,他们将会
期刊
对话教育,它作为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的指导思想,不仅是对传统教育及现代教育的超越,而且也反映了当代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需要寻找一个切入点,本文就对话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理念、意义、如何实施、应注意的环节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与做法,以期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能产生实际的功效。  一、我们需要对话教学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因此,教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沟通或活动,其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