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有一篇文章定终身之事,如今虽然讲究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作文分数总是占语文成绩的30%-40%,况且学生语文学的好坏,完全能从作文水平上显示出来,所以重视作文水平,应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学生往往怕作文、厌恶作文,这就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并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呢?多少人注意过这个问题,谈论过这个问题,笔者试图通过自身教学经验和思考,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作文事实上很简单,就是将说的话落在纸上
这个定义似乎太偏颇,或者说不正确,但这对于小学生作文来说,却是一个培养作文兴趣、走向规范作文的第一步。做过多年语文教学的老师都知道,学生畏惧作文,视作文为老虎,这种思虑阻碍了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笔者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心得,认为作文的第一关应是从说话向笔记的过渡。可能包括教师、家长在内,都清楚的觉得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没什么问题的。因此,作文教学应鼓励、教导小学生将对一个事件过程的口头描述,用笔记下来。
二、添枝加叶,使“笔记作文”变得美起来,完成从口头语言到书面作文的过渡
将口头描述用笔记下来,仅仅是记事作文的第一步,第二步应该是修改了。这种修改,事实上就是添加枝叶,使笔记的事件过程(或看到的情景画面)变得完整。首先,应補充完整六要素,使口头描述完整起来,要素齐全,骨架完整;其次是调整层次,口头描述的可能因情感因素,层次顺序有些不合理,变作文时要作些调整;第三,作些润色,一般地说,口头描述过于程序化,比较简单,尤其是小学生,因此需要加以想象,来点夸张,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事件过程更生动,所谓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三、先玩后写,先看后写,使小学生作文有事可写
先有计划地、有目的地让学生玩耍、游戏,然后让小学生将玩耍,游戏的过程记述下来,所记述的作文要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阅读,老师可挑选几篇好的作文讲评,也要挑选一两篇较差的作文讲评,互相阅读和讲评的目的意义是使学生互相比较,同在一个班,做的是同样的游戏,你的哪些地方写上了,哪些地方没写上,什么地方写精彩了,什么地方写的比其他同学平淡,从中学会作文之法。
这样通过活动的作文教学,既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又创造了一个愉快的作文环境,使学生有东西可写,避免了“老虎吃天爷,无处下爪”的难堪,同时能互相取长补短,从同学那儿学到作文之法。
在这种作文方法中,还应该有先演后作。小学生有强烈的表演欲,教师可创设情景,编排节目,让小学生来表演,然后让表演者和观看者把表演的内容从不同角度如实写下来。这样做同样能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四、科学命题、使学生见题就写
前面三种入门作文方法,谈的都是非命题作文,而另一类命题作文则要掌握“科学”二字。即命题时,要有针对性,要适合小学生特点,不能漫无目的的命题。以前教师的许多思路也是对的,比如说寒假结束,命题为《寒假里的趣事》,过完春节收假回校后命题《除夕之夜》,春游回来命题《寻找春天》等等,都能有的放矢,适合当地小学生的生活特点,学生写起来,有生活内容,有写作内容,就能得心应手。而像对农村小学生命题为《公园一角》等则不太恰当,命题为《最有趣的一件事》,《记我最好的小伙伴》则有些虚,小学生会无从落笔,少数学生则会东抄西凑,内容空洞,使作文失败。
五、高分激励,激发兴趣
少年儿童对分数比较重视,小学生拿到发下来的作文,第一眼就是看老师给的分数,如果看到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的作文是六七十分,甚至不及格,会灰心丧气,逐渐失去对作文的兴趣。因此,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评分标准,对每个学生给出比实际水平高的分数以激励。其做法主要是对全班学生的作文分别按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作文基础好的同学高标准、严要求,互相比较,寻找差距,评出优劣,鼓励竞争;作文基础差的同学与该生前一次写的作文比,比出进步,树立信心,这样,评分因人而异,好的相互竞争,差的前后对比,逐步激发起每个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六、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
使学生明白写日记与写好作文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写日记是一个人在一天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记录。每个同学都可以把一天中所见的、所做的、所想的、觉得有意思、有意义的事记下来。不过,引导学生写日记与布置学生写日记应有区别,不要要求学生将日记写成作文式的,日记应是比较简短,语言朴实,所记真实。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材料,在老师布置作文时,小学生可以将日记本翻拿出来,从中查找所需素材,使命题作文变得有内容,有思想,很真实。
小学生作文,是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我国素来注意书面语言,在千百年的实践中,积累了很多不同的作文方法,本文试图从浅显的、容易入手的地方谈几点认识,意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以兴趣来引导小学生逐渐学会作文。
一、作文事实上很简单,就是将说的话落在纸上
这个定义似乎太偏颇,或者说不正确,但这对于小学生作文来说,却是一个培养作文兴趣、走向规范作文的第一步。做过多年语文教学的老师都知道,学生畏惧作文,视作文为老虎,这种思虑阻碍了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笔者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心得,认为作文的第一关应是从说话向笔记的过渡。可能包括教师、家长在内,都清楚的觉得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没什么问题的。因此,作文教学应鼓励、教导小学生将对一个事件过程的口头描述,用笔记下来。
二、添枝加叶,使“笔记作文”变得美起来,完成从口头语言到书面作文的过渡
将口头描述用笔记下来,仅仅是记事作文的第一步,第二步应该是修改了。这种修改,事实上就是添加枝叶,使笔记的事件过程(或看到的情景画面)变得完整。首先,应補充完整六要素,使口头描述完整起来,要素齐全,骨架完整;其次是调整层次,口头描述的可能因情感因素,层次顺序有些不合理,变作文时要作些调整;第三,作些润色,一般地说,口头描述过于程序化,比较简单,尤其是小学生,因此需要加以想象,来点夸张,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事件过程更生动,所谓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三、先玩后写,先看后写,使小学生作文有事可写
先有计划地、有目的地让学生玩耍、游戏,然后让小学生将玩耍,游戏的过程记述下来,所记述的作文要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阅读,老师可挑选几篇好的作文讲评,也要挑选一两篇较差的作文讲评,互相阅读和讲评的目的意义是使学生互相比较,同在一个班,做的是同样的游戏,你的哪些地方写上了,哪些地方没写上,什么地方写精彩了,什么地方写的比其他同学平淡,从中学会作文之法。
这样通过活动的作文教学,既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又创造了一个愉快的作文环境,使学生有东西可写,避免了“老虎吃天爷,无处下爪”的难堪,同时能互相取长补短,从同学那儿学到作文之法。
在这种作文方法中,还应该有先演后作。小学生有强烈的表演欲,教师可创设情景,编排节目,让小学生来表演,然后让表演者和观看者把表演的内容从不同角度如实写下来。这样做同样能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四、科学命题、使学生见题就写
前面三种入门作文方法,谈的都是非命题作文,而另一类命题作文则要掌握“科学”二字。即命题时,要有针对性,要适合小学生特点,不能漫无目的的命题。以前教师的许多思路也是对的,比如说寒假结束,命题为《寒假里的趣事》,过完春节收假回校后命题《除夕之夜》,春游回来命题《寻找春天》等等,都能有的放矢,适合当地小学生的生活特点,学生写起来,有生活内容,有写作内容,就能得心应手。而像对农村小学生命题为《公园一角》等则不太恰当,命题为《最有趣的一件事》,《记我最好的小伙伴》则有些虚,小学生会无从落笔,少数学生则会东抄西凑,内容空洞,使作文失败。
五、高分激励,激发兴趣
少年儿童对分数比较重视,小学生拿到发下来的作文,第一眼就是看老师给的分数,如果看到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的作文是六七十分,甚至不及格,会灰心丧气,逐渐失去对作文的兴趣。因此,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评分标准,对每个学生给出比实际水平高的分数以激励。其做法主要是对全班学生的作文分别按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作文基础好的同学高标准、严要求,互相比较,寻找差距,评出优劣,鼓励竞争;作文基础差的同学与该生前一次写的作文比,比出进步,树立信心,这样,评分因人而异,好的相互竞争,差的前后对比,逐步激发起每个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六、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
使学生明白写日记与写好作文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写日记是一个人在一天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记录。每个同学都可以把一天中所见的、所做的、所想的、觉得有意思、有意义的事记下来。不过,引导学生写日记与布置学生写日记应有区别,不要要求学生将日记写成作文式的,日记应是比较简短,语言朴实,所记真实。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材料,在老师布置作文时,小学生可以将日记本翻拿出来,从中查找所需素材,使命题作文变得有内容,有思想,很真实。
小学生作文,是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我国素来注意书面语言,在千百年的实践中,积累了很多不同的作文方法,本文试图从浅显的、容易入手的地方谈几点认识,意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以兴趣来引导小学生逐渐学会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