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小技巧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un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转眼,班主任工作也已做了十几年了,可是,实在惭愧,真没有做出什么骄人成绩,只是这么做着,有时很迷茫,很困惑。于是,这么多年过去,也就始终做了以下几点:
  1、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激励和表扬对孩子们来说非常重要。我坚持每日选出每日之星,即每节课有任课老师选出表现优秀或进步的学生一名,再由值日班长选出每日表现优秀或进步的同学,大约一日奖励10名左右。第二日早上公布名单。并在学生中成立奖励创意小组,即对学生进行怎样的奖励由学生自己创意。如奖励每个每日之星一个苹果祝平平安安;或奖励一个桔子是吉祥如意的意思;送一张自创的贺卡,愿学习进步;或一个小册子,记录好平常之事,做好日常计划;一根棒棒糖,寓意你真棒;或画一张人物漫画,做珍藏;由书法能手写一张书法作品,装裱;送一张全班同学的小照片,……这种奖励方式花不了几个钱,但学生们很开心,当第二天早上收到那神秘奖励时,必是开心喜悦的。这种激励制度对班级整个班风建设和学习的激励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2、建立完善的惩罚制度。激励和表扬固然重要,但犯错就必须接受惩罚,这是毋庸置疑的。惩罚制度也参照上面的奖励制度,每日选出1-2名表现欠缺的学生,进行惩罚,也建立惩罚创意小组,创意惩罚措施,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但是学生会想出很多有意思的惩罚措施来,比如唱歌,记得一首由《两只老虎》改编的《是我错了》歌词是这样的,“是我错了,是我错了,我不该,我不该,我不该上课不认真,我不该上课讲话,我不该,我不该。”比如读文章,由创意小组选取一些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文章,让受罚的学生上台大声朗读。或者有学生写一篇深刻的自我反省书,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适当的处罚措施让学生知道错,并改正错。
  3、和家长的紧密协作。一直认为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家长做的好,孩子肯定不会差。现在网络发达,电信发达,联系方便,我是这么做的,首先每日群发短信,将每天学生的奖励和惩罚名单和奖励措施都通过校讯通发给家长,让家长时刻知道孩子的表现,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便于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同时也促进家校联系。其次每周发一条温馨提醒,主要针对本周学生表现对家长的提醒。如“你的孩子是否有和别的同学发生矛盾是总是说是别人的错,是否会在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说我认真了,但试卷太难等的习惯。如果有请家长一定重视,不要让孩子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每周的温馨提醒其实是对这周工作的总结,也是加强家校联系的一大法宝。
  以上便是我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小技巧。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学生的作文兴趣开发不能忽视,教师要注重对他们的兴趣开发给予引导。“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观(事物或活动)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下面就学生作文兴趣的开发,克服教学行为的短期性问题谈三点看法。  一、兴趣的酝酿与积累  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形成中,主体(兴趣力)始终起主导作用。因此,发挥教师的媒介作用、培养学生的作文
期刊
我们参加中学语文课堂阅读课型实验已经三年了,最近,我采用说读课型上了雨果的《给巴特勒的信》,结果,引起了老师们对这堂课的争议。  主要争议点是视频《火烧圆明园》的安排是否合适。  作为执教者,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营造氛围,激发情感  新课标指出,要“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以图片《西洋楼景区》《圆明园全景》和视频《大水法复原》来复原圆明园的美,以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来激起学生强烈的情
期刊
语文学科是涉及知识面最广博、内容伸缩性最大而可塑性最强的一门学科。无论是现实生活的世界,还是情感世界都影响着我们的语文教学,而且这种影响日益明显。如果说社会因素是一个大气候,那么,语文教学只是这个大气候下的一个小环境。回顾历史,面对现实,我们都真切的感受到社会因素一直都在影响和左右着我们的语文教学。  一、 社会发展的需求决定了现代语文教育的本位  现代语文教育伴随着现代白话文运动的不断深入扩展而
期刊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工作中,老师常常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检测,期中期末考试作文分数占学生语文总成绩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因此学生作文分数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总成绩。那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呢?下面结合我对八年级的作文教学谈自己指导学生作文的一点做法:  一、讲授写作方法  八年级学生不同于六七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再是单纯的写一人一事,而是有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期刊
一、用手打扫教室卫生  每天我都要检查学生的书本是否放整齐,课桌椅前后左右是否对齐,检查座位底下有无果皮纸屑,凡有的,一律不用扫把、簸箕,直接用手捡,用手捧放入垃圾篓。当这些同学用手捡瓜子壳,捡带着唾液粘着灰的槟榔渣,捡自己吐在地上的痰时,别提有多难受。不到一个星期,奏效了,大家都不再乱吐、乱丢,因为都知道成本太高,以前用扫把、簸箕怎么也打扫不完的垃圾,自从改为用手打扫之后,彻底干净了。其实,在我
期刊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材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的空间。语文教学的美育不单是使学生获得愉悦感,而且要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借鉴前人的美的经验、美的规律、美的表现方法,形成合乎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与此同时,接受文章的情感陶冶,形成学生美的心灵、美的人性。  一、妙用导语,感受美  人们都说:好的开端是成功
期刊
从传统水墨人物画到现实主义写实水墨人物画再到当代都市水墨人物画,其间发生了许多观念及形式上的转变。不同的艺术高峰代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价值标准,这种因为时代的变化而发生的绘画变革,就是一个绘画历史的发展过程。  都市水墨人物画作为现代水墨画的一个分支,在中国现阶段的水墨画创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作为水墨画的领航者打上时代的烙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都市水墨人物画可以说是在传统和写实水墨人物画的
期刊
《我的叔叔于勒》(以下简称《于》)是法国十九世纪后半期最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范进中举》(以下简称《范》)则是我国十八世纪的最负盛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精彩故事。这两篇小说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是具有重大影响的作品,都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人物形象塑造上对后世文学的发展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范》和《于》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各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多媒体作为高科技的产物,它对语文教学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形、色具备的这种特质,创设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能多
期刊
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如果只是就景物而写景物,那么即便写得再怎么细致入微,也最多只能给人以一种美感,而很难引起人们的深思;只有于山川草木的描绘中融进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入思考,并通过哲理的点染,将文章的主旨烛照得通明透亮,这才能使读者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在精神上受到更多的教益。有人说,“散文的诗意首先是思想的发光,而尤在于诗情和哲理的结合”,“哲理的最深处是感情的最强音,也是诗意的饱和点”,这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