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都市水墨人物画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wc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传统水墨人物画到现实主义写实水墨人物画再到当代都市水墨人物画,其间发生了许多观念及形式上的转变。不同的艺术高峰代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价值标准,这种因为时代的变化而发生的绘画变革,就是一个绘画历史的发展过程。
  都市水墨人物画作为现代水墨画的一个分支,在中国现阶段的水墨画创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作为水墨画的领航者打上时代的烙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都市水墨人物画可以说是在传统和写实水墨人物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既延续了传统,同时又具有创新精神。他是伴随着现代水墨一起成长发展的,在中国现阶段的水墨画创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完全超越了传统水墨画及写实水墨画的艺术框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艺术体系,还很好的表现了都市水墨人物画的唯美性、时代性、可塑性和思想性。
  都市水墨人物画与现实主义写实水墨人物画一脉相承但又存在着差异。
  首先从现实主义关怀来看,当代都市水墨人物画在面对需要表现的人物时,其心态是微妙复杂的,他既要体现对现实的关怀,同时又要注重趣味、性情的抒发。因此,相比于写实水墨人物画则多了一份写意的轻松,这来自于他们处理笔墨与物象关系时相对自由的心态,这使得画面语言与现实中人物拉开了距离,使画者与画中人保持了距离。并且它相比写实人物画的“再现”现实转为“呈现”现实,更强调艺术家观念的渗入和主体意识的创造。使观众尽可能摒弃写实水墨人物画的“真实之境”从而获得个人化的独特审美经验。
  其次,相对于现实主义写实水墨人物画追求的写实精神来讲,当代都市水墨人物画更加注重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和归纳,正如张启亚所说“中国绘画对生活中的实体形象在提炼、概括当中,运用的不是写实手法,他追求的不是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而是形象的概括性和类型性;通过形象的意似和神韵,揭示其本质特征。”都市水墨人物画则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同时都市水墨人物画削弱了人物解剖结构的“物质”特征,而更在意水墨语言对结构的再构建,这使得这些形象常带有符号性特征。张望、刘庆和、李孝宣、田黎明等作为都市水墨画的灵魂游走于艺术画坛。
  都市水墨人物画一直在向前发展,回顾都市水墨人物画发展历程及相关的文化背景,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时期的审美时尚,决定了主流性的题材门类,也产生了与之相应的绘画技法。这种因为时代的变化而发生的绘画变革,就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其他文献
每当我告知学生下一节课为写作课的时候,班级里总会唏嘘一片。是的,学生普遍恐惧写作,大部分学生在面对话题时脑中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写什么,不知道从哪儿开始下笔。由于刚入初中的孩子对于作文锻炼还少,在面对话题时,缺乏足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使得他们提笔皱眉,无法得心应手。  虽然学生害怕写作,但学生并不拒绝阅读。我时常会给学生发一些不带任务的阅读材料,学生很乐意接受这些东西,我的学生反映
期刊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教师应当把人格教育广泛地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现自己的才能所在领域,找到自我发展的生长点,由一方面的成功启动其他方面的进步,树立正确的信仰,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获得自身的完善和最大可能的发展。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结合本学科特点进行人格教育,完成“育人”这一职能呢?  我在语文教育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作文如做人”的道
期刊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是从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条基本观念,这一理念,昭示着我们教师要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提高角色意识,能够成功地驾驭课堂,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开辟出一片葱茏的语文绿地。  一、对话教学:“平等中的首席”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
期刊
中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灿烂的中国文化就是一部诗歌史。“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意识决定于存在,诗来源于生活。诗离不开环境。这就为诗歌教学中渗透环境意识提供了可能。而“文以载道”、“文道合一”又是语文的重要特征,语文的人文性与环境教育的社会性在内涵和外延上有很多重合,这使语文教学渗透环境教育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笔者就诗歌教学中如何进行环境意识的渗透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期刊
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学生的作文兴趣开发不能忽视,教师要注重对他们的兴趣开发给予引导。“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观(事物或活动)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下面就学生作文兴趣的开发,克服教学行为的短期性问题谈三点看法。  一、兴趣的酝酿与积累  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形成中,主体(兴趣力)始终起主导作用。因此,发挥教师的媒介作用、培养学生的作文
期刊
我们参加中学语文课堂阅读课型实验已经三年了,最近,我采用说读课型上了雨果的《给巴特勒的信》,结果,引起了老师们对这堂课的争议。  主要争议点是视频《火烧圆明园》的安排是否合适。  作为执教者,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营造氛围,激发情感  新课标指出,要“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以图片《西洋楼景区》《圆明园全景》和视频《大水法复原》来复原圆明园的美,以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来激起学生强烈的情
期刊
语文学科是涉及知识面最广博、内容伸缩性最大而可塑性最强的一门学科。无论是现实生活的世界,还是情感世界都影响着我们的语文教学,而且这种影响日益明显。如果说社会因素是一个大气候,那么,语文教学只是这个大气候下的一个小环境。回顾历史,面对现实,我们都真切的感受到社会因素一直都在影响和左右着我们的语文教学。  一、 社会发展的需求决定了现代语文教育的本位  现代语文教育伴随着现代白话文运动的不断深入扩展而
期刊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工作中,老师常常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检测,期中期末考试作文分数占学生语文总成绩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因此学生作文分数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总成绩。那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呢?下面结合我对八年级的作文教学谈自己指导学生作文的一点做法:  一、讲授写作方法  八年级学生不同于六七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再是单纯的写一人一事,而是有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期刊
一、用手打扫教室卫生  每天我都要检查学生的书本是否放整齐,课桌椅前后左右是否对齐,检查座位底下有无果皮纸屑,凡有的,一律不用扫把、簸箕,直接用手捡,用手捧放入垃圾篓。当这些同学用手捡瓜子壳,捡带着唾液粘着灰的槟榔渣,捡自己吐在地上的痰时,别提有多难受。不到一个星期,奏效了,大家都不再乱吐、乱丢,因为都知道成本太高,以前用扫把、簸箕怎么也打扫不完的垃圾,自从改为用手打扫之后,彻底干净了。其实,在我
期刊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材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的空间。语文教学的美育不单是使学生获得愉悦感,而且要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借鉴前人的美的经验、美的规律、美的表现方法,形成合乎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与此同时,接受文章的情感陶冶,形成学生美的心灵、美的人性。  一、妙用导语,感受美  人们都说:好的开端是成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