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迹与中学历史课本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物古迹是支撑历史发展的第一手资料,但对于中学课本出现的众多文物古迹,教师在授课中并未多作介绍,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非常不利的。本文以中学课本中出现的乳钉纹平底爵为例,通过对比中学课本和现实中的乳钉纹平底爵,介绍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教材;乳钉纹平底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学教材中的乳丁纹平底爵
  乳丁纹平底爵,也写作乳丁(钉)纹青铜爵或乳丁(钉)纹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王斯德主编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初中一年级(7年级)(上)2006年7月第三版第106页第20课《青铜铸鼎》一文中,在第一子目介绍商周的青铜铸造时,就列举了该件文物。
  课本中的小字部分介紹到,我国的青铜冶炼距今已有4000年左右的历史,而代表就是这件乳丁纹平底爵。乳丁纹平底爵是1975年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饮酒器具,爵高22.5厘米,造型挺拔、匀称,距今约3600年,是目前所见最早的青铜器。
  二、现实中的乳丁纹平底爵
  乳丁纹平底爵于1975年在偃师二里头遗址墓葬中出土,现藏于洛阳博物馆。铜爵总高22.5厘米,总长31.5厘米,其中流长约13厘米,爵身高仅约14厘米,最大口径约10厘米,腰部直径甚至不到5厘米。器壁薄而轻,长流、尖尾、束腰、三棱形足。双柱立于流口相接处,柱矮小,呈蘑菇状。腹部横断面为橄榄形,扁平弧形鋬,平底,三棱形锥状实足略外撇。腹部饰三道细凸弦纹,与鋬相对的一侧弦纹间有两排小乳丁纹,鋬内侧腹外壁有阴刻铭文二字。
  乳丁纹爵出土于“二里头文化”的墓葬中,因此可以断定它至少产于商代早期。爵口部的长流可以对嘴而饮,对侧加尖尾,既对称美观,又起到平衡的作用。长足使在爵底加温煮酒成为可能。一侧有一被称为鋬的把手,可避免取酒时烫手,把手上还镂有一小孔。鋬内侧的二字铭文,字形风格不似商器铭文,[1]应为后人伪刻。爵整体素纹,仅在和把手相对的腹部饰有五颗乳丁纹,这也是乳丁纹爵得名的由来。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容器,被誉为“华夏第一爵”。
  三、乳丁纹平底爵的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乳丁纹平底爵的研究多集中于爵的用途、制作及其造型与纹饰方面。
  (一)用途
  爵乃商周酒器之第一重器,从二里头时期到西周早期,一直作为青铜酒器之中心器物而存在(西周中期后趋于消失)。但迄今为止,有关青铜爵的功用问题的研究仍众说纷纭。
  大部分研究者认为爵是古人的主要饮酒器具,考订爵器名称的是宋人。[2]东汉许慎作《说文解字》,于五种饮酒器的名称含义及容量的多少讲得很清楚,其引《韩诗》说:“一升曰爵。爵,尽也,足也。”爵器最小,仅容一升,引之自足。可见作为饮酒器皿,爵的容量有限,仅有一升(100ml左右),所以器名本义也有寡少适量的意思,旨在劝人少饮,不可沉迷于酒。
  20世纪40年代,容庚先生率先对通行千年之久的“饮酒”学说提出挑战,创立“煮酒”一说。1994年,朱凤瀚先生在《古代中国青铜器》一书中对青铜酒器的功用作了全面分类,认为,爵、角为煮酒器,尊、觥、彝、卣等为盛酒器,觚、觯、杯为饮酒器,斗、勺为挹注器。至此,铜爵“煮酒”之说几成定论。
  但也有研究者认为青铜爵并非生活实用器,而是专用的祭祀礼器中的“饮酒器”,以装盛香酒、浇酒以敬神。[3]
  (二)制作
  从制作上讲,容器的制作要比武器、工具等实体器物难度大,它必须要使用合范法,即除了外范,还要用内范,这需要较高的铸铜技术和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达到。
  目前对二里头遗址青铜器的铸造工艺作过推测的主要有苏荣誉、巴纳、韩玉玲和李京华等。苏荣誉认为,爵的铸造工艺为浑铸、铸型分两类: (1)流尾对称设两块外范,上及口沿,下过三足,上与腹芯配合,下与底范配合而成,部在内侧下活块芯使之成形。(2)流尾对称对部范,上及口沿,下过足底,形成了三块外范与一块腹芯、一块底范的组合,系由其两侧范自带泥芯成形。浇注位置从爵口立柱正立浇注或从部侧浇。巴纳认为,以爵腹底平面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以流-尾中线对称,由两块外范和一块腹芯组成,下段沿三足外侧,中线为分型线,由对称的三块外范组成,整个爵由五块外范和一件泥芯组成铸型。韩玉玲认为,乳丁纹爵是采用了较进步的分铸铸接法,爵的三足是另行铸造后再与器身嵌接在一起的。李京华认为,爵的铸造是以腹底部为界上、下分两段造型,上段两块外范及一块范,足段三块外范,最后接范合铸,浇口的位置在流下或在尾下腹部中段。归纳以上的观点,爵的铸造分别有浑铸、身的分铸铸接和足的分铸铸接三种;外范制作分别有以爵腹底平面分为上下两段制作和上下不分段制作两种观点。[4]
  由此可知青铜爵制作工艺复杂,但爵的器壁匀薄,仅0.1厘米,可知二里头时期已具备了相当水平的铸铜技术,有了比较合理的分范技术和各范之间严格的定位技术,否则无法铸造出壁腹极薄且均匀的铜爵。且因为爵的表面呈弧形,在弧形的表面制作纹饰,其技术难度肯定要比平面大,宏观上看,这也是一种进步。
  (三)造型与纹饰
  青铜爵在二里头起端后,主要流行于商代后期至西周中期,西周后期逐渐消失,它的造型为具有鲜明青铜器特征的艺术创造。
  形态上重视调谐,是中国青铜器设计上很突出的一条原则。这里说的调谐,包括器形的塑造,纹饰的布局,色彩的对比等各个方面。[5]与其他爵造型的不同之处是其各部分造型都是细尖的,整体非常和谐,但又遗传了如河南龙山文化的陶器口侈足高的特征,尤其器身束腰平底配以长足,宛如一个修长少女,亭亭玉立。细长的爵身和外伸的尖状爵口形成横竖相反而均衡的力,使其在精巧中仍具有一种稳定感。   因为前方的流狭长,所以为了平衡,尾也相应向后延伸,于是爵的上部就较大。为了整体造型的协调,于是爵身部分采用了纤细的束腰,加以细长的三足,纠正了头重脚轻的弊病,使整个爵看起来非常美观轻巧、舒展空灵。有研究者认为其总体造型如同凌空飞翔的麻雀。而古云: “雀,小者之道,下顺而上逆也。俯而啄,仰而四顾,起虑患也深。”麻雀的这些能耐是古人所不具备的,认为铜爵表达了古人对于自己所不具备的鸟类技能的向往。饮用了用这种酒具装的酒,就可以具有这种鸟类的本领。由此,这种酒具就会对他们产生了意义。[6]南开大学的李少龙重新肯定了许慎《说文》以来以爵“象雀之形”的说法,并将其与所谓的商人玄鸟图腾相联系。[3]
  乳丁纹既是最早出现的青铜器饰纹之一,也是青铜器上最简单的纹饰之一,这种纹饰使得铜爵在装饰风格上质朴而不失美感。但也不可否认,这种简单的纹饰表明纹饰还处在摸索階段,没有形成统一的纹饰制作思想。
  四、对于本课课本的建议
  承载史料价值的历史图片应注明原品的出土和收藏信息,但在这一课的课本中收藏处标注不明,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不足。首先,不利于相关知识的深入研究和馆藏资源的充分利用。课本面向的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喜欢质疑,历史课要想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仅靠“死的文物”是不行的,要让文物活过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感到历史就在身边,就在身边的博物馆。并且现在很多学校在推行研学旅行,各种博物馆就是其中的重点,借鉴图书、论文的注释规范标注出处,也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课外实践。其次,注明文物的现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从整篇课文来看,本课题目为青铜铸鼎,但除鼎之外也介绍了其他几样青铜器。个人认为,青铜器应是商周文化的重要象征,所以在介绍青铜器本身时也应对器物的象征意义稍作介绍,以帮助学生理解商周时期的礼乐文化,增加课堂内涵。
  参考文献:
  [1]王丹.介绍吉林大学所藏两件青铜器[J].文博简讯,1989(7).
  [2]刘昭瑞.爵、尊、卣、鍪的定名和用途杂议[J].文物,1991(4).
  [3]李少龙.青铜爵的功用、造型及其与商文化的关系[J].南开学报,1999(1).
  [4]廉海萍,谭德睿,郑光.二里头遗址铸铜技术研究[J].考古学报,2011(10).
  [5]庞爱民,生鸿飞,郭芳.青铜文化中的技术美及体现[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6).
  [6]张学东.消费社会语境下产品的意义诠释[J].湖南包装,2007(1).
  作者简介:韩依琳(1989-),女,汉族,河南洛阳人,硕士,陕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科教育(历史)。
其他文献
【摘要】姑恶鸟是主要生活在南方的一种水鸟,在中国古代民间,关于它的化生流传之说非常之广。随着苏轼、陆游和范成大等为代表的一批宋人分别将“姑恶”这一意象纳入自己的诗歌创作范畴以来,“姑恶”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母题,其意象主旨大多不离姑婆关系。陆游《剑南诗稿》所存“姑恶诗”十四首,除了被公认为与唐婉被逐的原因有关之外,在陆游诗歌中,“姑恶”所体现的思想内涵也是随着具体的客观环境和诗人的心态等方面的变化而
【摘要】因为网络聚合作用不停产生出新媒体的生态环境,用“微内容”的传送、线上以及线下结合的微营销形式由于新媒体环境而受到推广。腾讯设计的基于智能手机的实时通讯软件“微信”的飞快推广综合微营销的概念,给微信广告的推广提供了机会。文章整合微信的传播性质以及传播优点,对微信广告的发展价值以及潜质做了深化解析,来推动微信广告使用的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广告推广;微信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
【摘要】《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秦律十八种》出现频次较高的“殹”,在秦简中多释作“也”。本文论及“殹为也之证”的同时,追本溯源,探讨殹的本义。  【关键词】睡虎地秦简;殹;也  【中图分类号】K877.5 【文献标识码】A  《秦律十八种》(以下简称《十八种》)较为详细地记录了秦律,虽为乱简,内容却相当广泛。。秦朝因严刑峻法而颇受后人指责,其律法严苛,由此可见一斑。尤其重徭役,重刑罚,连坐制度也相当
【摘要】本文以田野调查的方式,通过对睦坝乡老船工的访问及对其口述记忆的记录与整理,还原嘉陵江船工们的拉船经历与生活百态,厘清嘉陵江船工的生活背景及拉船工作的来龙去脉,旨在嘉陵江船工这种职业即将告别历史舞台之际,记录下那个交通欠发达的时代嘉陵江船工对于当地物流运输和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展现那如泣如诉的号子声背后最真实的船工生活,加深人们对嘉陵江流域文化与巴蜀传统民间文化的记忆与理解。  【关键词】嘉
【摘要】“心斋”和“坐忘”是庄子在论述自由的审美心胸时提出的概念,本文通过分析怀素草书的艺术特征反观庄子的艺术思想。书法,对于创作者而言,并不是一个直白书写线条的工具,而是一条叙述心灵感悟的途径,甚至可以说,这才是书法艺术存在的最本真的意义。  【关键词】庄子;怀素;书法创作;忘我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一、庄子的“心斋”和“坐忘”思想  庄子在主观心性方面,练达人情,
【摘要】谈到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画坛,有影响力的女画家本就不多,而在当时算得上是女性画家中的集大成者的更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而周思聪先生就是这其中屈指可数的女艺术家中的一位。其艺术创作影响了后世无数的艺术追求者,画品如人品,她是一位有社会担当、尊师重道、慧心巧思的女画家,更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她性格坚毅,才思敏捷,极具创新精神。她的这些品质与她从小所受的良好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其姥爷是一位医生兼书画家,
【摘要】古筝这一传统民族器乐,因其优美的音色且容易上手学习的特点而备受人们的青睐。我们团队响应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桂教〔2016〕41号文件关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号召,创办了古筝培训机构——“筝音工作室”,旨在弘扬中华民族音乐精粹,普及古筝教育,培养新时代古筝人才,满足人们学习古筝的热切需求。本团队在创办培训机构的过程中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系统策划,周密组织,取得预期中的成功。在此,仅对古筝创业
【摘要】本文十九世纪时期为背景,追溯意大利歌剧的渊源以及风格、特征。本文是从罗西尼歌剧《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中伊莎贝拉的咏叹调《残酷命运》入手,从作品的曲式结构、演唱技巧、人物形象塑造并结合十九世纪意大利的社会文化为角度出发,探究此时期对作曲家的创作影响,以及演唱者对演唱风格的诠释。  【关键词】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风格;罗西尼;声乐演唱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歌剧
【摘要】为了使陕西铁里芯子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基于陕西民俗文化,采用田野调查法和分析归纳法对铁里芯子的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归纳了目前铁里芯子发展与传承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研究表明,可以从铁里芯子表演装的材料与结构入手提高其保暖性与舒适性,也可以通过更加合理地运用人机工程学的设计方法提高铁里芯子表演时的安全性与人性化设计程度。  【关键词】铁里芯子;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我国的鼓舞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和追捧。其中“翼城花鼓”是山西省翼城地区的传统鼓舞艺术,也是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很高的艺术价值,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本文主要以“翼城花鼓”为例子,介绍了“翼城花鼓”的概况,并探索了如何在高校艺术教育中传承和发展“非遗”舞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从高校艺术教育入手,对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