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视域下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ue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法律思维的培养应当贯穿于一个学生自启蒙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每一个阶段。因为法律思维其实是一种规则意识,这种规则意识里面包含了对道德的最低遵守。所以如果学生的法律思维培养不足则将来在社会上也难具有规则意识,甚至可能出现违法而不自知的情况。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提出依法治国,这是加强社会法治建设,增强法治环境的重要转折点,也为培养学生法律思维提供了一定的政治土壤、社会土壤。
  【关键词】依法治国 法律思维 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26-01
  一、依法治国与培养学生法律思维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提出依法治国,指出依法治国不仅要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更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1]由“法制”走向“法治”,中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以法来治理国家的应有之义,一方面需要具有一定的法律规范和法治理论。这些是法律制定者和研究者的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这些就是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应有义务了。
  深层次来看,弘扬法治精神以及建设法治文化的根本前提就是公民具有法律思维,具有规则意识。需要认识清楚的一个事实是,法律思维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的养成需要从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开始,到义务教育,到高中教育,到高等教育,甚至是一种终生教育。但是培养法律思维最重要的阶段就是学生阶段,其中以高等教育阶段尤为重要。高等教育之前,学生接触社会面较窄,具有基本的生活规则意识即可;但是在高等教育之后学生逐渐走入社会,接触形形色色的社会规则,只有培养其良好的法律思维才能保证其在人生的关键时刻能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现阶段学生法律思维的欠缺
  对于高等教育之前的学生说法律,基本上只能是一个代名词,甚至是一个形而上的词。很难有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能够对法律有比较深入的认识。但是基本的规则,他们是熟悉的。这些基本的社会规则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法律规则。因为法律规则是最基本的道德规则,学生基本上都需要受到较强的德育,德育的过程其实也就是道德规则教育的过程,潜移默化的也就含有一定的法律思维的培养。
  但是现阶段,我国学生的法律思维明显欠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不遵守规则。[2]不遵守校级校规,缺课逃课,考试作弊的大有人在;就遵守社会规则而言,乱闯红灯、随意插队等现象屡见不鲜。更有甚者,以大欺小、打架斗殴、伤害抢劫等事件也时有发生。严重者更成为社会公共话题,曾经出现的一群初二女生在厕所故意伤害一名女生,造成其重伤;复旦大学黄洋投毒室友致其死亡;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让所有民众将视线聚焦到这样一群不遵守规则,不遵守法律的特殊人群身上。学生上述违反规则的行为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的法律思维欠缺。
  三、依法治国视域下培养学生法律思维
  1.以依法治国带动法律思维培养。依法治国的提出,是树立以法律治理国家的基本治国方式。[3]这是树立全国民众对法律的尊重、信仰,在他们的心中建立法律的权威地位。这恰恰就是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良好契机。但是这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但是当社会的民众皆以法律为尊,以法律来办事,诸事讲求法律,那么学生自小长成的过程中,家长的法律思维会影响孩子,老师的法律思维会影响学生,逐渐的学生的法律思维就得以建立。更为重要的是以媒体为传播手段,促进“依法治国”治国方式的宣传,通过大规模的媒体宣传:标语、横幅、栏目,将法律刻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如此也是一种树立法律思维的方式。
  2.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法律思维。分阶段、分年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法律思维培养。小学阶段,是启蒙阶段,主要以教导基本的社会规则为主。比如遵守交通规则、遵守校级校规等,这里面就包含了基本的法律思维。初高中阶段,主要以预防青少年犯罪和树立青少年维权意识为培养方向。青少年阶段心理变化巨大,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煽动,同时也极有可能因为自身分辨能力薄弱违法犯罪。所以此阶段应以大量的法律启蒙课程和鲜活的事实案例,通过正反面典型给予学生直观的法律印象,知道可为与不可为的边界。高等教育阶段,须严格的按照国家的课程设置要求,通过开设《思想品德与法律修养课程》提供学生基本的法律常识;开设法律选修课程由学生自主选修;对于法学院学生,强化法律实训课的开设,让学生切实走进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直接地接触法律,了解法律,锻炼法律思维;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模拟法庭等法律活动,以活动的形式培养法律思维。
  四、结语
  依法治国的提出是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重要契机,通过国家、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合作将更为有利于综合培养其法律思维。且法律思维的培养需分阶段、分年龄区别对待;培养过程中需善于利用法律实训、法律案例等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得见、触摸得到的事实来实际培養其法律思维。
  参考文献:
  [1]赵娜. 依法治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培养[J]. 人力资源管理,2015,09:149-150.
  [2]蒲春平,安乐. 依法治国视域下独立学院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法制博览,2015,31:30-31.
  [3]王丹旭. 依法治国背景下法律人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 现代企业教育,2014,24:509.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野黄芩苷对人舌鳞癌细胞(SAS)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脉管、MMP-2、TIMP-2、VEGF-C及弹性、胶原纤维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初步探讨野黄芩苷在鼠舌癌模型血管和淋巴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19-01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琐而又细致的工作。由于学生家庭的不同,成长过程和生活环境的差异,从而形成了他们在性格、爱好、特长等方面的千差万别。作为班主任,要想把他们培养成一个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班集体,就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通过多年的实践工作和摸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班
【摘要】教师自有教师的爱。教师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的爱表现在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学生,特别给那些差生以偏爱。实例告诉我们教师的爱是学生健康成长基石。  【关键词】教师 爱 基石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22-01  俄罗斯有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爱,而爱那些长得丑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请看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是怎样教育
目的 为明确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微转移,对子宫内膜癌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细胞角蛋白(CK)、癌抗原125(CA)在无转移淋巴结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结论 无转移淋巴结中,CK表达
【摘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劳动就是用心灵塑造心灵,用人格造就人格。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让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是我们教师最大的责任与幸福。  【关键词】幸福 快乐 热情 爱 使者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17-02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这是教师生活的真实写照。正是无数教师
【摘要】本文从创新时代呼唤创造特色入手,介绍创客的概念提出及其在教师创客联盟中的发展理念和实践,结合中职中专学校的特点和具体学校特点,探讨创客对中职中专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创客 中职中专 英语教师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25-01  隨着国家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创新的时代的到来,在国家领导人和相
在培养学生成功、成人的过程中,良好习惯和良好品行的培养尤为重要,而小学生的这些品行的培养又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I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o cultivate students
中文目的:观察卵巢癌细胞整合素β4(Integrinβ4)及E-钙粘连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同时观察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激活对卵巢癌细胞整合素β4及E-钙粘连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采用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抗原决定簇20肽的麦芽糖结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重复建立并完善了IgAN动物模型。同时,检测了IgAN模型肾组织的TGFβ1,CTGF,bFGF和Annexin1的表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作为关键教学部分存在的,有利于调动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并使其艺术细胞与审美能力均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此同时,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还能够使小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得到丰富。基于此,本文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够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与优化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 欣赏教学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