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原点”彰显智慧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rongxu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才能回归阅读教学的“原点”,彰显学生的智慧。
  
  一、回归文本——个性化阅读的“起始点”
  个性化阅读离不开语言文字的揣摩,新课标的修改稿中,加入“必须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是大有深意的,体现了个性化阅读要以文本为本,以文本的言语形式为本。
  例如,教学《三借芭蕉扇》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的:
  ①平时读到最喜欢最精彩的地方是怎么做的?(学生:摘录、反复读、揣摩体会、折个角、做记号、运用……)
  ②选择最喜欢的片段,边读边想象,思考到底精彩在什么地方?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时,我随机抓住有关语句引导学生品评。品评某句话时,有的学生抓住词语,有的学生抓住内容,有的学生抓住感受,学生品评的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进行了有感情的品读。)
  ③欣赏了课文的精彩片段(语句)后,我接着引导:课文是根据原著改编的,可能有些地方还没有交代清楚,请再读读课文,想想什么地方可以交代得更清楚些?说说你这样改的理由。(结果课文几乎每一个片段都被学生作了个性化的品改。)
  可见,个性化阅读,必须从文本出发,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入手,既求同,又存异。求同,就是求得和文本意义最为接近的理解;存异,就是要鼓励学生独特的阅读感悟。这是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前提。
  
  二、回归言语——个性化阅读的“着力点”
  阅读教学主要目的是学会阅读,即学会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入手,理解其所表达的内容。对文本内容的个性化阅读,离不开言语形式。
  例如,《变色龙》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你别看它可以连续几个小时挂在枝叶上一动不动,但它是似睡非睡地窥探着,伺机捕捉昆虫。”读完这段话,我要求学生谈谈变色龙捕食有什么特点。学生甲:“从连续几个小时挂在枝叶上一动不动,可以看出变色龙捕食善于耐心等待。”学生乙:“从似睡非睡地窥探着,可以看出变色龙很机灵,它这样做可以麻痹敌人,使敌人容易上钩。”学生丙:“从似睡非睡地窥探着,可以看出变色龙很狡猾,它假装睡觉其实眼睛一直在注视周围的动静,不知道已有多少昆虫成为它的美餐。”
  阅读活动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这种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代替。
  
  三、回归想象——个性化阅读的“发散点”
  想象是指依据语言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拓展语言空间,是学生个性感悟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学中要利用课文的“空白点”以及“不确定性”使其呈现开放的未完成状态,为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进行填补与充实提供可能性和必要性。
  例如,在教学古诗《枫桥夜泊》时,我出示一幅意境独特的秋江夜泊图,同时配上悠扬的古筝琴声,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发挥即兴想象。学生结合这一首诗的内容,在这种“意境”烘托下,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一轮残月正从茫茫的夜空中慢慢地往下落。”有的说:“我仿佛就来到了这布满寒霜的江边。”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火红火红的枫叶和远处的渔火在闪耀。”对学生所再现的诗文意境如此真切,我顿感惊讶,于是深情地叙述:在这寒意浓浓的秋夜里,诗人独自面对着这样冷清、幽静的环境,他会想些什么呢?学生想象的闸门又一次打开,有的说诗人在想家乡的亲人和朋友,有的说假如我是诗人我已经没有心情欣赏这儿的美景了,我心里会很难过会觉得很孤独,很寂寞。
  通过这样的想象,不仅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了诗文内容,而且促进了学生独创性思维的发展。
  总之,个性化阅读,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它意味着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中解脱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大胆展示内心的感悟,使自己的个性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责编夏天)
其他文献
近代学者王国维说:“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语中含蓄情感,情语中映衬着景物,关键在于真景物,真感情。”语文新课改倡导学生直接和文本对话。所以,在关于写景文章的教学实践中,我坚持尝试“真实、朴实、扎实”的语文教学风格,根植语言文字的土壤,用“情语”去解读“景语”,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再现“真景物”,慧悟“真情感”。    一、倾听文字的声音——整体感知层面  “文字是用来读,用来听的。”(王小波语)
书名:中国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  作者:顾冠华 沈广斌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年12月  ISBN:7502748644  定价:28元  胡冠华、沈广斌的《中国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深刻地研究了在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内容,给人们提供了借鉴和思考方向,同时也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在实践中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可能性,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随着我国高
[摘 要]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用”教学理念以来,阅读教学开启了从关注文本内容信息向关注文本言语形式以及表达策略的转变上。这一理念贯彻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即便是低年级也需要夯实语用能力的基础,为后续的语文学习奠基。以《雾》一文的教学为例,提出要营造鲜活意境,在模仿中发展语用能力;强化对比辨析,在训练中发展语感意识;关注运用表达,在迁移中推动拓展实践,以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不断发展。
习作目的:  小学中年级属于学生习作起步阶段,写一件活动是中年级学生习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虽然学生天天在做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是由于缺乏教师对活动作文的有效指导,真正让他写的时候却依然语言空洞,叙述如记流水账,习作有畏难情绪。本次习作教师意在利用一个纸盒和一张纸条,搞一个简单的活动,同时通过现场同步习作指导,让学生学会把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活动及自己的感受用真实的语言有序地表达出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黄河岸边一个偏僻的农村小学里,一个快乐英语学习的景象正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几套别具一格的英语扑克牌,几十种新颖有趣的玩法,不仅使孩子们流连忘返,也使周围村落里渐渐形成了“玩扑克、学英语”的风气。一种教学方法,影响一片区域居民的生活,这在教改实践中还是少有的现象。    金秋十月,花果飘香。地处鲁北平原最南端的山东省济阳县回河镇店子小学申庄村学区迎来了一个收获的季节。2009年10月22日,济阳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又指出在阅读方面要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确实,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所以,要在阅读教学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语言积累在阅读教学中落地生根。    一、潜心读书促积累  理解文本的具体意义,识别内容的具体特征,了解内容与原经验结构之间的具体联系,是有效积累的前提。
[摘 要]课文《纸船和风筝》述说了一个既简单又富有情义的故事。该课文以纯真的语言与精细的描写突出主人公内心之失落与痛苦,并展现出修补友情裂缝的独特形式与感人情景。只要学生们怀着童心和对美好友情之希冀阅读课文,就能被深深感染。在分析《纸船和风筝》的情感元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朗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言辞谦和,思维敏锐,举手投足间透着学者风范,极富个人魅力。更加触动笔者的,是他在访谈中不止一次提到“幸福教育”。正是对“幸福教育”的执着追求,使他以高瞻远瞩的目光、敢为人先的魄力、卓有成效的举措,一步一步引领学校站在了一个崭新的起点上展翅高翔。  他,就是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学校校长孟夏。从教三十多年来,孟夏校长怀着对教育本源的追求,始终把教育与师生的幸福联系起来,执着地追求“幸福教育”,叩响
是陇上江南的秀丽点亮了她的眼睛,还是西汉水和山鸟的歌唱灌注了她的耳朵?甘肃省三八红旗手、成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主任闫晓霞,从小就对音乐和舞蹈有着不同寻常的热爱——她常常静听晚风吹过松林的低语,不时留意灰鹭在成县东河里的舞蹈。  坚持自学,重新找到生命的乐趣  高考失利,18岁的闫晓霞没能考入大学,没能实现自己的艺术梦、人生梦,她当了一名百货公司售货员。可是,她不甘心——她要轻盈地舞动,还要自由地歌
新课改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冲击。伴随着科学教育与涵养人文逐步走向融合,语文课程也需要整合,课程实施也必须摆脱原有模式的局限,开拓新的视野。  细细品味新课改,我们会发现科学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而科学与语文整合至少要包含以下两个层面:  (一)将科学知识融进语文课堂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巧妙地顺应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