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兴趣”为动力,推动名著阅读的发展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son800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对初中生名著阅读的数量、内容和要求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且让学生喜欢阅读呢?本文以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一课为例,分别从激趣“启”读、指导“引”读、展示“促”读、辩论“析”读、续写“悦”读五个方面,阐述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旨在以“兴趣”为动力,推动名著阅读的发展。
  关键词:名著阅读 兴趣 指导 展示 辩论 续写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得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要求阅读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明确提出初中阶段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要求阅读两三部名著。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数量、内容和要求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体现了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名著是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规定和现代人才培养要求的,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鉴赏力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且让学生喜欢阅读呢?
  二、以“兴趣”为动力
  以《海底两万里》一课为例,笔者采用了激趣“启”读、指导“引”读、展示“促”读、辩论“析”读、续写“悦”读五种策略,进而阐述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1.激发兴趣,以趣“启”读
  名著,是经典,是人类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人类历史遗留下来的瑰宝,它的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不得不承认,它与学生之间却有着时间上的较长跨度和空间上的较大鸿沟。晦涩枯燥,成了名著的代名词。更何况,名著篇幅大多较长,而学生的空余时间又是有限的,这都是造成学生徘徊于名著大门之外,不进行阅读的原因。那么,怎么才能破开这个局,让学生开始“读”呢?唯有“兴趣”。
  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片段1】教师导入语
  师:在人类还没发明电报的时候,他的笔下就不仅有电报,还有‘有声传真’—电视了;在人类还没有制造出第一架飞机的时候,他的笔下已经出现了直升飞机;在人类还没有着手登月工程的时候,他的笔下就有人坐着一颗大的炮弹,被发射到月球上去了,……
  师:请问《海底两万里》一文中有哪些具有科学预见性的发明?
  ……
  【评注】这样的导入,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会急切地想要去寻找、探索《海底两万里》中有哪些具有科学预见性的发明。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点,以这个点为突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本人称之为“激趣式导入法”。
  【片段2】教师讲故事
  师:这时,“诺第留斯号”外面出现了一只章鱼,它的身躯十分巨大,足有八米长。八只脚长在它的脑袋上,看上去很长,大概有它身躯的两倍,八条可怕的肢体在水中伸缩摆动,像一个发疯女人的头发那样乱飘。那些排列在它肢体上面二百五十个半球形圆盖状的吸盘,那是章鱼的犀利的武器,它有恃无恐地把吸盘粘在客厅的玻璃上,像鹦鹉那样骨质的嘴在水中不停地开合着,时不时露出几排尖利的牙齿,那大大地呆呆地眼睛盯着我们,让人不寒而栗。这时它身上的颜色从开始的灰白色陆续变为红褐色,颜色的变化显示了它情绪的变化。
  师: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评注】在学生阅读的时候,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惊险的片段,讲到最激动人心的时候,戛然而止,“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充分吊起了学生的胃口,让他们很想一探究竟。这也是屡试不爽的方法。对于篇幅较长的名著而言,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因为各种原因而懈怠,这种方法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其继续阅读,本人称之为“评书式设疑法”。
  2.适时指导,悬念“引”读
  有了兴趣,还要有相应的指导和引领。否则,学生就像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收效甚微。只有老师进行适时、恰当的指导,学生才能找到那片肥沃的草场,品尝鲜美的味道,获得充沛的营养和精神的洗礼,从而完成自我成长。
  【片段3】悬念式引读
  师:《海底两万里》是科幻的小说,具有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你想要知道后面的故事发展或人物的结局吗?
  生:(异口同声,急切地)想!
  师:好,你们可以用快速阅读和跳读的方法进行阅读,请注意老师为你们设置的两个目标:
  1.在世界地图上勾勒尼摩船长一行人的航海路线。
  2.概括航海途中的精彩情节,并标注在航海图上。
  生:好的!
  (学生兴趣盎然,勾勒出了尼摩船长一行人的航海路线,进行了交流)
  【评注】这两个问题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特别是第一问,非常有代入感,好像是学生亲自坐上了“诺第留斯号”,追随着尼摩船长进行惊险而刺激的冒险旅行;而且还加入了对世界地图的认识,增加了难度,勾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新鲜而富有挑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在交流中學生弥补自己有缺漏的地方,改正自己理解有误之处,取长补短,趋于完善;在交流中,增加了学生的阅读成就感,提升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3.展示交流,以展“促”读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和理解,有必要让学习在阅读后开展一些交流展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习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产生火花,进一步理解了作品的内涵,也促使学生进行二次阅读,甚至是多次阅读。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正是因为它经得起反复咀嚼、推敲、玩味,从而让人更好地汲取其中丰富的精华,得到一次次精神的洗礼!
  【片段4】课本剧表演
  学生以舞台剧的形式,表演了“与鲨鱼搏斗,勇救采珠人”这一情节。   【评注】学生对课本剧进行制作、表演,可以对故事情节的把握进一步加深,增强了学生文本解读的能力,培养了与人协作的能力,激发了阅读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4.深切理解,辩论“析”读
  理,是越辩越明;道,是越辩越清。“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片段5】小小辩论会
  《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是个充满争议色彩的人物,他有仁慈善良的一面,也有被仇恨蒙蔽的一面,可以拿来辩一辩,从而让学生更深切地理解人物。
  A组同学:尼摩船长是一个善良正直、爱憎分明,具有反抗精神的民主战士。
  B组同学:尼摩船长是一个冷酷无情、十分偏执的复仇者。
  ……
  双方就各自的观点,通过文本的内容,进行了精彩的论证。
  【评注】通过辩论,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体会人物的精彩之处在于性格的立体性和复杂性,从中体会什么是“真正的人”。同时,学生寻找论据的过程,实际就是再次阅读的过程,从而有更深的体会和感受。
  5.结局续写,创意“悦”读
  《海底两万里》是充满神秘性的科幻作品,学生读完作品后,不免产生很多联想和疑问:尼摩船长还活着吗?如果还活着,他今后又会做出怎样惊天动地的事情来呢?……基于这点,笔者安排了最后的续写活动。
  【片段6】阅读后续写
  教师鼓励学生在阅读后进行续写,学生兴趣十足,纷纷动笔,精彩纷呈。
  下面是学生的一篇续写:
  在我们成功逃脱北冰洋大风暴后的半个月后,我,我的仆人康塞尔和尼德兰终于登上了汽船。这艘船从挪威南边的一个港口过来,将会把我和康赛尔,以及加拿大人分别送回故乡。在这段旅程中,我几乎每天都会回想过去十个月在潜艇中的生活,回想尼摩船长和他的水手们。最令我担心的是,他们究竟有没有逃脱可怕的风暴。
  启程的第三天,海上风平浪静,不时有几点海鸟掠过。下午三点左右,甲板上的水手突然躁动起来。顺着船员们的目光,我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个黑色的庞然大物在海上劈波斩浪,以惊人的速度向我们冲过来。尽管船已经全速前进了,但在大约一分钟后,那个庞然大物还是撞击了我们的船。船身剧烈地震动了一下,最终停了下来。“该死的,肯定是那帮混蛋来找我们算账了。”尼德·兰没好气地大叫道。
  我就猜到尼摩船长肯定会回来找我们的。过了一会儿,几个熟悉的水手上了船,但是都戴着面具。于是,我们又进入了潜艇。
  顺着一条通道,我们走进了客厅。尼摩船长穿着一身崭新的服装,悠闲地倚在沙发上,轻轻晃着杯子中的液体。
  “阿龙纳斯教授,很高兴再次见到你!”尼摩船长脸上挂着灿烂的微笑。
  “船长,我……”
  “你不必向我解释逃跑的事了。我将会不计你之前一切做过的事,教授。既然您,您的仆人以及兰先生已经知道了我的许多秘密,那么接下来的事我也不会向您隐瞒了。想必您知道,在大西洋上有这么一块区域,任何船只进入后,都会不知去向,几乎没有人能活着从那里出来。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尝试解开那里的谜团,但始终未有进展。”尼摩船长捋了捋他的胡子说。
  “没错,那就是百慕大三角吧!”我肯定地说。
  “是的。”船长微笑着点了点头,“所以尊敬的教授,你愿意同我一起去那里探险吗?”
  我有些犹豫,但当我回忆起以往的探险故事时,便对尼摩船长产生了空前的信任,于是我答道:“船长,我很荣幸能与你同行。”
  “非常棒!要来支烟吗?”尼摩船长看起来很高兴。
  我接过烟,康赛尔对我说:“主人,如果不嫌弃我的话,让我也一起去吧!”
  “我当然不嫌弃你,小伙子。而且我也需要你这位优秀的分类学家。”我摇摇头,又对加拿大人说:“尼德·兰,如果你想回家的话,就尽管提出吧!”
  “那是当然的,我已经受够了这里的生活。啊,有面包和牛排的日子多么美好!”尼德·兰扬起了他那颗大大的头颅,眯着眼看着我说。
  尼摩船长欣然接受了他的要求。现在,潜艇大约上升到了最大高度。我们三个人和尼摩船长一起登上了潜水艇顶部。船长极目眺望远方,海风吹动着他的黑发。不久后,他激动地说:“一周后出发!到那时,我们将是第一个知道百慕大秘密的人类!”
  【评注】由“读”到“写”,既是对学生閱读后的检验,又是学生能力的一次提升。精彩纷呈的续写,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学生智慧的一次激发,充分体现了“悦”读之乐趣。
  总之,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促使学生一次次去阅读名著,不断地挖掘文本中更深层次的东西,自主查找、翻阅相关资料,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之法、高超的文本解读之技,这才是真正的阅读吧!
  参考文献:
  [1] (法)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
  [2] 宋丽娟《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三步走”策略》,《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年第6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应是高效课堂。学生讨论热烈不离题,教师评价恰当且合理,学生主体地位被尊重,学习热情被调动,思维能力被激发,课堂充满活泼、快乐、智慧。本文就小学道德和法治课的教师评价用语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教师评价用语  一、当前小学道德和法治课堂中教师评价用语的问题  1.方式单一的评价  比如:在上《冬天的美丽》一课时,师:同学们,冬天如约而且
摘 要:课堂作为教学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能够对教学效率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与交流是师生在教学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促进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堂互动,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并掌握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这样的话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课堂调节,使教学的频率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加契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而且课堂互动这种教学方式和教师之前的教学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只有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才能达成各种教育目标。多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一直是教育界高度关注的话题,要想切实高效地提升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就要加强对语文阅读现状的研判与分析,切实提高教学水平,时刻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提出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效率与质量 提升策略  新课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1.030  一、课例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中指出:小学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让“教学做合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阅读能力,领悟写作方法,让
摘 要:人本理念也可以被称之为人性化管理,是针对人身自由和全面发展实施的一种积极管理模式。将人本理念应用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即把教师与幼儿当作管理根本,给予充分的尊重,以其工作与生活习惯为管理突破口,充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教师与幼儿营造良好的环境,推动幼儿园有序、健康地发展。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以此作为切入点展开分析,旨在能够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摘 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在中学德育教学工作中需要教师开展专业化的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综合素养。但是不可否认,当前在中学德育教学工作中依然存在着各种薄弱环节,从而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需要以一种正确的眼光看待当前中学德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手段来提升中学德育教学的总体质量。因此,本文围绕中学德育教学低效的原因展开分析,
摘 要: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应将乡土文化融入其中,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本文即从小学语文课程融入乡土文化的重要性出发,阐述了作文教学中乡土文化素材运用的意义以及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作文 乡土文化 融入 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增添“习作”教学环节,并对作文教学提出一些具体要求。但由于
摘 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内涵也有所延伸。传统中学语文写作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但对学生情感表达及语言文化积累的重视程度较低。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写作与阅读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注重从多角度、多层面挖掘写作素材,培养学生情感表达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本文简要分析当前中学写作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以及写作素材的挖
摘 要: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学艺术情感,它是现实生活情感与作家主观情感双向交融而凝结成的创造性成果。叙事性作品和抒情性作品中的艺术情感表达既有相似性,又有一定的区别。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学作品 艺术情感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文学类文章都是经过岁月淘洗而沉淀下来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之所以可以穿越时空,震撼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对人类精神的思考,是因为它们蕴含着丰
摘 要:如今,国家对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情况,更加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通过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并针对如何培育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了思考,从培养学生的语言结构、思维发展能力、文化传承能力三个角度出发,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 核心素养 培育路径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求教师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