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从最初的试验阶段到现在的大面积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毫无疑问,这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另外一种诠释,更是共建和谐社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规律。翻阅有关数学方面的杂志,细心研读,发现大部分的文章都是从教师的探究性教学、学生的智力开发分析探讨的。关于教师与学生的人格互动问题研究甚少。教师与学生都各自有自己的人格特质,教师与学生之间人格相互影响的过程,简称为教学的人格互动。下面我将从教师的人格魅力,学生的人格特点,教学人格互动这三个方面进行解析,阐释人格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治方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可见,教师的人格在教育工作中扮演了不能替代、绝对重要的角色。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价值取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何谓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又具备哪些重要性呢?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与号召力之总和。它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性格或特质,而是多方面的综合呈现。比如教师的衣着服饰、言语、品行、教学风格和工作态度等。教师的人格魅力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风格。根据教师长期的教学实践的总结,可把教学风格大致分为四种类型。(1)儒雅型教学风格,特点是韵味醇厚、庄重朴实、娴熟严谨、蕴含深远。带有这种风格特征的教学,会使人产生一种很浓、很深、很远的感觉,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与联想。(2)新奇型教学风格:注重革新与创新,教师具有敏感的现代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教学方式灵活多变,能产生强烈的吸引人的艺术效果,让人听起来每堂课都充满了新鲜感。(3)理智型教学风格:思维严谨、逻辑严密、条例清晰、注重实质,善于从事物的现象揭示其本质特征,并进行反思与思考。教学比较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呈现出理性美。(4)情感型教学风格:感情充沛而浓烈,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融洽,教与学配合默契,整个课堂表现出和谐、热烈的良好气氛。
二、学生的人格特点
人格(Personality)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表现在知、情、意等心理活动各个方面的总体精神面貌。初中阶段的学生人格还处于波动期,具备很大的可塑性,他们兴趣广泛,情绪饱满,朝气蓬勃,活动积极,有很强的求知欲望与求学意志;他们对万物充满着好奇,总想着去尝试、去改变、去模仿,很容易受外界影响;他们善于表现,又很敏感,很容易相信他人所以也很容易受到伤害;如果能够给予恰当引导,他们定会散发出最清澈的芳香。
三、教学人格互动
那么根据学生的人格特点,教师该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建立理想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数学教学有效良好地运行发展呢?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优化课堂心理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必将营造活跃有序、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教学是一门艺术,更确切地说教学就像是一幕没有导演只有演员的电影,而演员就是教师和学生,他们必须互相配合,共同讨论,相互促进,和谐进步才能演出一部好的电影。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广泛学生参与,不时地给不同特点的学生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上获得愉悦感。如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类型的题目,然后请学习成绩层次不同的学生进行解答,并适时给予学生鼓励、理解、支持,尽量使得每个学生融入课堂情境。教师特别要重视对后进生的鼓励与支持,不带“有色眼镜”看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教师的言行举止将对其产生深刻影响。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就曾经在《不过依旧》里说到他之所以患上数学恐惧症就是因为上数学课时想入非非,被数学老师的粉笔严重打击到,并说他丢尽了全班同学的脸。夸美纽斯说:“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可以忠告,可以劝导,有时可以谴责,但不管哪一种方式都应讲究情理并重。”教育的事业是爱的事业,如果教师不能本着奉献的精神,用心教学,培养花朵,祖国人民又怎能放心地把这一份任务交给他们呢?
(二)培养兴趣,激发动机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是提升教学效益的前提,是推动学生求知求解的内在动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实际组织、实施教学,把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熔为一炉。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学生的人格特点,知道初中阶段的学生人格比较不稳定,现阶段他们思维敏捷、好奇心强,只要教师恰当地引导,宽容热情地理解,都会使他们心中的热情好奇之火迅速蔓延。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样化对于初中生发展的多样化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如教师可以设计一题多解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变换问题的角度,选择最佳入口处,激荡学生的情感;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带领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使他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活跃课堂心理气氛,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必然会产生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善于宏观把握,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潜心教学,以学生为本,像辛勤的蜜蜂,到处酿造甜美的蜜,必能提升教学效益。
一代名师于漪说:“我做了一辈子的教师,一辈子在思考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数学教育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新课程标准对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师尤其要注重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人格互动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案,相信只要广大教师认真研究与体会,数学教学必将产生良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燕国材,主编.当代青年心理咨询180题.上海:东方出版社,2005.
[2]仇忠海,李敬,主编.读书与思考.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教育教学论坛,2009(09).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治方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可见,教师的人格在教育工作中扮演了不能替代、绝对重要的角色。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价值取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何谓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又具备哪些重要性呢?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与号召力之总和。它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性格或特质,而是多方面的综合呈现。比如教师的衣着服饰、言语、品行、教学风格和工作态度等。教师的人格魅力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风格。根据教师长期的教学实践的总结,可把教学风格大致分为四种类型。(1)儒雅型教学风格,特点是韵味醇厚、庄重朴实、娴熟严谨、蕴含深远。带有这种风格特征的教学,会使人产生一种很浓、很深、很远的感觉,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与联想。(2)新奇型教学风格:注重革新与创新,教师具有敏感的现代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教学方式灵活多变,能产生强烈的吸引人的艺术效果,让人听起来每堂课都充满了新鲜感。(3)理智型教学风格:思维严谨、逻辑严密、条例清晰、注重实质,善于从事物的现象揭示其本质特征,并进行反思与思考。教学比较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呈现出理性美。(4)情感型教学风格:感情充沛而浓烈,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融洽,教与学配合默契,整个课堂表现出和谐、热烈的良好气氛。
二、学生的人格特点
人格(Personality)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表现在知、情、意等心理活动各个方面的总体精神面貌。初中阶段的学生人格还处于波动期,具备很大的可塑性,他们兴趣广泛,情绪饱满,朝气蓬勃,活动积极,有很强的求知欲望与求学意志;他们对万物充满着好奇,总想着去尝试、去改变、去模仿,很容易受外界影响;他们善于表现,又很敏感,很容易相信他人所以也很容易受到伤害;如果能够给予恰当引导,他们定会散发出最清澈的芳香。
三、教学人格互动
那么根据学生的人格特点,教师该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建立理想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数学教学有效良好地运行发展呢?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优化课堂心理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必将营造活跃有序、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教学是一门艺术,更确切地说教学就像是一幕没有导演只有演员的电影,而演员就是教师和学生,他们必须互相配合,共同讨论,相互促进,和谐进步才能演出一部好的电影。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广泛学生参与,不时地给不同特点的学生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上获得愉悦感。如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类型的题目,然后请学习成绩层次不同的学生进行解答,并适时给予学生鼓励、理解、支持,尽量使得每个学生融入课堂情境。教师特别要重视对后进生的鼓励与支持,不带“有色眼镜”看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教师的言行举止将对其产生深刻影响。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就曾经在《不过依旧》里说到他之所以患上数学恐惧症就是因为上数学课时想入非非,被数学老师的粉笔严重打击到,并说他丢尽了全班同学的脸。夸美纽斯说:“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可以忠告,可以劝导,有时可以谴责,但不管哪一种方式都应讲究情理并重。”教育的事业是爱的事业,如果教师不能本着奉献的精神,用心教学,培养花朵,祖国人民又怎能放心地把这一份任务交给他们呢?
(二)培养兴趣,激发动机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是提升教学效益的前提,是推动学生求知求解的内在动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实际组织、实施教学,把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熔为一炉。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学生的人格特点,知道初中阶段的学生人格比较不稳定,现阶段他们思维敏捷、好奇心强,只要教师恰当地引导,宽容热情地理解,都会使他们心中的热情好奇之火迅速蔓延。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样化对于初中生发展的多样化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如教师可以设计一题多解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变换问题的角度,选择最佳入口处,激荡学生的情感;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带领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使他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活跃课堂心理气氛,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必然会产生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善于宏观把握,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潜心教学,以学生为本,像辛勤的蜜蜂,到处酿造甜美的蜜,必能提升教学效益。
一代名师于漪说:“我做了一辈子的教师,一辈子在思考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数学教育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新课程标准对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师尤其要注重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人格互动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案,相信只要广大教师认真研究与体会,数学教学必将产生良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燕国材,主编.当代青年心理咨询180题.上海:东方出版社,2005.
[2]仇忠海,李敬,主编.读书与思考.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教育教学论坛,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