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好教学多重“角色” 引领课堂精彩“大戏”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q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化,政治教师该如何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呢?笔者认为,若将课堂教学比作一台学习的“大戏”,那“戏”中的主角一定是学生,而教师则是服务者,必须努力扮演好“编剧”“主持人”和“影评人”等多个必不可少的角色。
  一、做一位称职的“编剧”:为课堂活动架构高质量的“剧本”
  教师首先应是一位称职的“编剧”,在课堂活动开展前就教学的目标追求、环节设置和参与平台搭建等诸多方面精心设计,为课堂教学这台“戏”架构一个高质量的“剧本”。在这个“剧本”中,要有价值目标导向,要有情境叙事,要有各个环节的起承转合,更要有量身打造的各个“角色”任务,等等。
  (一) 恰当设置教学目标,统领课堂价值导向
  在政治教学的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是基础,能力目标是过程,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落脚点。然而,具体到某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由于模块特点不同、教学任务不同,如果一味将教学目标设定得过齐、过滥,反而不利于凸现政治课堂的价值导向。因此,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设置教学目标,才能称得上是一位称职的“编剧”。
  教学片段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一个新的模块《生活与哲学》。(示意教材)一提到哲学,同学们印象中觉得是一门怎么样的学科呢?
  生答(略)。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许多自己对哲学的理解,有说比较枯燥乏味的,也有说神秘、抽象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面。哲学到底是一门怎么样的学科?它对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内容: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框 生活处处有哲学(板书课题)。
  (过渡)哲学是一门怎么样的学科呢?老师用四句话来形容:这是一门“仰望苍穹”的学科,这是一门“洞悉世界”的学科,这也是一门“对话先哲”的学科,它更是一门“问辩人生”的学科!接下来,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一起来探讨关于哲学的那些事儿。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笔者认真研究教材体系,明确这一课时教学内容的主要价值导向为“增强学生对哲学的领悟和思想认同”这一主目标。
  围绕着这一核心教学目标,笔者结合生活与哲学模块起始课的特点,以“哲学是一门怎么样的学科”这一主问题作为突破点,用“四句话”来串联整堂课,并以相关课时知识穿插其中,通过师生的感悟,从而达成“初步感悟哲学魅力,增加哲学思想认同”这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在这里,笔者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并没有贪大求全,而是致力于突出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淡化处理了其余两个教学目标,这样的“剧本”,既有利于学生在遵循基本认知规律的基础上,顺利地接受新知,也有利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流畅达成与内化,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清晰构建课堂结构
  一台好戏必然要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一堂好课也离不开精彩纷呈的教学环节。做一位称职的“编剧”,需要教师潜心钻研教材,切实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依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情状况,精心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构建好课堂结构,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高质量的“剧本”框架。
  如表1所示,笔者在编制这一“剧本”时创设了“仰望苍穹”“洞悉世界”“对话先哲”和“问辩人生”四个教学环节。“你心目中的哲学”这一话题式导入意在贴近学生生活;星空视频与图片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直观感受哲学的魅力;“生活中的哲学”组图和“与哲人对话”,意在引导学生完成哲学起源与本义相关知识的掌握;最后“老人与孩子”的故事,意在提升学生对哲学价值、哲学任务的认同感,达成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的设计,环节简洁,层次分明,为“生活处处有哲学”这一课时的教学活动开展构建了一个完整、清晰的课堂结构,逐步引导学生完成从感受哲学与生活关系、感知哲学本义到感悟哲学价值与任务的提升。
  二、做一位出色的“主持人”:为课堂活动创设高效益的“剧情”
  课堂教学中的主角是学生,但教师绝不是配角。正如一个好节目需要一位优秀的主持人,课堂活动这台“戏”同样离不开教师这位“主持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扮演好话题发起者、过程管理者和观点聚焦者等不可缺失的角色,才能为课堂教学创设高效益的“剧情”。
  (一) 话题发起者
  课堂教学与综艺类、访谈类节目存在诸多相通之处:都有事先设定的主话题(课题)、嘉宾(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活动有固定的时空限制、必要时借助一定的道具(现代媒体手段),等等。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这位“主持人”首要的任务就是做一个成功的话题发起者。
  以“生活处处有哲学”这一课时的教学为例,围绕“生活处处有哲学”这一主话题,从知识目标角度,又可分为“哲学起源”“哲学本义”“哲学价值”和“哲学任务”这样四个分话题,结合四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见图1),需要在情境推进中依次逐步抛出,这是教师这位“主持人”作为话题发起者所必须承担的。
  (二) 过程管理者
  在课堂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由于对主题不熟悉,或理解上的偏差等多种原因,活动的参与主体——学生身上也往往会出现无法有效参与或偏离主题的现象。此时,教师作为一位优秀“主持人”,就需要根据课堂情况随时作出调整,切实做好过程的管理,顺利推进课堂“剧情”的发展。
  教学片段二(洞悉世界)
  (展示图片素材:生活中的哲学)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组生活中最常见的图片,分别是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诗歌书画。我们一起从生活中来感悟:哲学在哪儿?
  生1:生活处处都有哲学。
  生2:哲学其实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随手拿起学生桌上的水杯并展示:半杯水)
  师:看到了什么?
  生3:只有半杯水了。   生4:还有半杯水呢!
  师:很好,同样面对半杯水,前一个回答叫悲观主义,后者叫乐观主义,这有哲学的味道了。同学们,按这样的思路,再来分析这三组图片。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哲学课,对于教师设定的“从三组生活图片中感悟哲学”话题实际上出现了无法有效参与的状况。这时,笔者以课堂中的“半杯水”素材为载体,进行了点拨和引导,为学生的参与搭建了一个台阶,进而再回归素材继续展开课堂活动。这样有效的过程管理推动了课堂“剧情”的顺利展开。当然,课堂的过程管理除了上述案例中的参与能力培养外,还应包括多个方面,如秩序维护、资源分配、生成性话题捕捉,等等。
  (三) 观点聚焦者
  课堂教学情境、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只是有效教学的载体,教学目标的达成才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随着课堂“剧情”的推进发展,作为“主持人”的教师必须要即时做好各级教学目标的归纳和提炼工作,成为一位出色的“观点聚焦者”。
  以“生活处处有哲学”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为例,教师所创设的“仰望苍穹”“洞悉世界”“对话先哲”和“问辩人生”四个教学环节,可以说是“剧情”的四个阶段,而每个阶段都需要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归纳提炼出相应的观点,具体来说,“仰望苍穹”和“洞悉世界”对应的是“哲学起源”,“对话先哲”对应的是“哲学本义”,“问辩人生”对应的则是“哲学价值”和“哲学任务”。
  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活动参与者往往容易沉溺于活动自身的开展而忽略掉活动的目的。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需要团队中的领导者发挥“聚焦”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承担“观点聚焦者”这一关键任务,及时将课堂活动开展与有效教学目标达成进行关联,让高质量的“剧情”转化为高效益的教学效果。
  三、做一位优秀的“影评人”:为课堂活动提供激励性的“剧评”
  一部影片公映后,必定会伴随来自社会各界的影评。影评本身就是整个影视产业链的一部分,对从业人员产生激励、鞭策的作用。课堂也一样,“主角”(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后,教师也要扮演起“影评人”这一角色,对他们的表现予以一定的评价。但不同于影视剧评,教师要做一位“勤快”的“影评人”,更要做一位善意的“影评人”。
  (一) 做一位“勤快”的评价者
  课堂只有短短45分钟,即便这四十多分钟时间,也要合理分配给诸如导入、内容传授、巩固提升和作业练习等多个环节,每一环节又必须及时完成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课堂教学这台“戏”中,教师必须做一位“勤快”的评价者。
  “勤快”之一:给每位学生评价。课堂教学活动中,每位学生都是“主角”,不应厚此薄彼。教师这位评价者在课堂上必须坚持公平,对于不同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地给每位学生评价的机会,特别是落后的学生。
  “勤快”之二:给每个环节评价。目前,创设情境、串联教学环节是政治课堂最常用的教学方式,如前面提到的“生活处处有哲学”这一课时就有四个教学环节,每一教学环节都有特定的教学目标预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快”地在每个环节中给出评价,才能有效提升和达成这些教学目标。
  “勤快”之三:给每种回答评价。新课程倡导的课堂应当是开放的、民主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回答往往是多元的、个性化的,甚至某些回答可能存在把教师预设的教学活动“带到沟里去”的风险。但笔者认为,即便是这样的回答,教师也应当“勤快”地予以引导和矫正,因为“引导”“矫正”也是构成精彩课堂大戏的重要元素。
  (二) 做一位“善意”的评价者
  影评可以是个性化的,对于同一部影片,不同的影评人可以给出不同的评价,或赞美,或批评。但课堂评价毕竟不同于影评,它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现实成长者,评价的目的更是为了促进被评价者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做一位“善意”的评价者。
  教学片段三(问辩人生)
  教师先后展示两则素材:
  素材① ——漫画:广场舞扰民
  问题1:同学们家楼下有没有广场舞?特别是考试复习时,你们或家人又有什么好的方法与这些跳舞的大妈们沟通的呢?
  由于广场舞红遍大江南北,班级里的不少同学所住的小区中就存在广场舞噪音扰民的情况,有不少同学对此有着强烈的切身体会,因此,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观点就比较过激。
  生1:这些大妈太自私,只顾自己,不管别人感受,我支持鸣枪驱赶者的无奈之举!
  生2:我们楼下就有许多大妈每天6点多就开始跳广场舞,找保安说没有执法权,打110警察也只能让她们音响声音放低点。有时候,真恨不得扔个瓶子下去!
  ……
  师:老师家楼下也有大妈跳广场舞,也能切身感受到刚才几位同学的愤怒。但我们是一个法制社会、和谐社会,像漫画中这样的“抗争”肯定是违法的,扔瓶子的想法也是错误的。当一种现象出现肯定有其原因,我们不妨调整心态、换位思考一下,用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
  素材② ——故事:老人与孩子。问题2: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呢?
  这里的“善意”评价,包括多方面的“善”。
  首先,是评价出发点的“善”,即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提高,就像片段三中,面对学生的过激言论,教师评价就必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而不是简单否定回答;其次,是评价方式的“善”,也就是说课堂评价只属于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的一部分,不是终端评价;最后,是评价内容的“善”,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坚持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就像片段三中教师接着给出的故事,直接契合了本课“启迪智慧”的教学主题。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正在逐步深入我们的政治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是当然的“主角”,但教师绝不应该是“配角”,广大政治教师只有努力“扮演”好教学活动中“编剧”“主持人”和“影评人”等多重“角色”,才能真正与孩子们一起演绎出一堂堂精彩的课堂 “大戏”。
其他文献
高考数学,运算为先.离开了运算谈数学高考,只能是“空中楼阁”.数学高考,从某个角度看,就是考生运算能力的角逐.从试卷的第一题开始到最后一题,都离不开数学运算.在高考数学考试大纲中对运算能力的描述如下:(1)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2)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和目标,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3)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那么在高考答题时具体要做到哪几点呢?下文舉例
摘 要:哲学课有思辨更有诗意,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的追求。一堂富有思辨与诗意的哲学课,可尝试从“习以为常、习焉不察”的生活中挖掘教学话题,以“理性思辨、审察生活”为教学问题的设计方向,以“追问人生、追求智慧”为教学主题。  关键词:话题;问题;主题;哲学课  【课例背景】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历来是哲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说不清道不明”是很多教师执教后的感受;“雾里看花、似懂非懂”是学生学
一、單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Most schools have banned junk food and brought out new menus. “That is cool.” said Andreas Petreu, 11th grader.  A. /; an B. /; the  C. the; a D. the; /  2. If , give me
参加过高考作文阅卷的老师都知道,在阅卷场上斩获高分的作文与纯理论专家们的观点是不完全一致,甚至是相悖的。比如“总分总 分论点”式的结构,在现实中往往会被斥为模式化而遭棒打,但在阅卷场上却以其结构的清晰化而获取阅卷者的青睐。究其原因,大抵是与高考作文的秒评模式有关。阅卷场上的应试作文绝不能是余味无穷的“碧螺春”,没有人会有时间和闲心去慢慢品味;一定得是暴烈的“二锅头”,在第一时间就能将有利于行文的各
[原文]  预 演  文/(前苏联)杜姆巴泽  我们是老同学,当时我们俩并排坐在最后一排课桌。当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我们常一起冲着老师的后背做鬼脸儿。我们还一起参加期末补考。  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十五年来我们一直没有见过面。今天,我终于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四层楼。  不知道他是否还能认出我来?  我毅然按了一下电铃。  “不怕烂掉你的臭爪子,可恶的东西!震得整个房子嗡嗡响。什么时候你才能
原文  Ever since I was little I have had the security and love of a whole family. Im sure all of you have lost a loved one, ranging from a dear pet to a beloved family member. I myself have lost many ch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生命当如灿烂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  中国诗人汪国真说:“生命可以没有灿烂,不能失去的是平凡。”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名人名言类材料作文题。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名言强调生命应当追求灿烂,创造辉煌,不负人生;中国诗人汪国真的名言注重生命的平凡。所以,此道作文题其实就是让我们探讨生命
分段函数问题是高中数学中分类讨论思想的典型体现.近年来,高考对折线函数的命题常与绝对值综合考查,既考查对绝对值定义、含绝对值函数图象变换的理解,又考查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综合的运用,着重考查分类讨论思想在解题中运用.  一、一次函數中分段函数问题   例1(2018年高考理新课标I卷)已知f(x)=|x 1|-|ax-1|.  (1)当a=1时,求不等式f(x)>1的解集;   (2)若x∈(0
【摘 要】 本文是一篇调研报告,通过深入丽水市莲都区路湾村进行实证调研的方式近距离接触被征地农民,了解当地征地安置补偿的具体情况,找出征地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就完善征地制度与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调研;征地制度;补偿安置  Research report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land use and the reform of
阅读理解题的命题既从语言学角度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又从心理学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等相关因素,主要包括阅读技巧、语篇能力和思维能力,更多地检测学生对文章的隐含意义、逻辑结构等的理解和对主旨大意的概括。  明确阅读题的四种题型及命题形式是高效解答阅读理解题所必备的。  一、主旨大意题  阅读理解是对整个文章的目的、意图、观点、立场、态度以及内在的逻辑关系的理解,而不是断章取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