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酰胺双肽强化肠外营养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来源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uo1361315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制剂强化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8年6月—2019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ICU病房需要实施肠外营养的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谷氨酰胺双肽强化肠外营养组)28例和对照组(常规肠外营养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实验第1天和第10天营养指标、免疫指标、肠黏膜屏障功能及临床结局等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体质量指数、病种、APACHEⅡ评分、肝肾功能、血糖水平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0天,实验组血清C反应蛋白、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CD4+、CD8+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实验组二胺氧化酶、D乳酸及内毒素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ICU患者肠外营养添加谷氨酰胺双肽制剂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降低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水平,维持肠黏膜屏障,但在改善临床结局方面效果不显著.
其他文献
纤维化是感染、炎症以及免疫反应等多种致病因素长期或反复刺激引起器官组织损伤,且损伤部位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多、实质细胞坏死减少的一种病理状态,其主要特征是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等过度增殖、活化、分化或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反复破坏、修复、重建和病理性沉积,若持续进展可导致器官结构破坏和功能障碍.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是一种位于内质网膜或肌浆网膜上的单程跨膜蛋白,充当Ca2+浓度感受器,通过调节钙池调控Ca2+内流通道的开放与关闭,影响细胞内外的Ca2+平衡,参与细胞分泌、增殖、分化、凋亡和
肿瘤干细胞(CSCs)指的是肿瘤组织内具有维持自我更新和无限分裂功能的细胞群,在肿瘤进展、侵袭、转移、化疗耐药等不良生物学行为中发挥作用.胃癌(GC)是常见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恶性消化系统肿瘤,具有CSCs功能的胃癌干细胞(GCSCs)是GC发病的主要驱动因素,而许多信号传导通路和生物信号分子参与了CSCs的生物学调控.Wnt/β-catemin信号通路参与调控GC相关的体细胞突变,参与癌细胞起始、侵袭、转移和耐药;Notch信号通路主要调节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促进GC细胞的转移,与患者预后不良具有一定
目的 对比分析2012年7月—2020年6月济南地区56~60周岁、18~55周岁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初筛及献血复检淘汰结果,为高龄献血者的招募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12年7月1日—2020年6月30日济南地区参与无偿献血的献血者306545人次,其中56~60周岁献血者1885人次,记为观察组,18~55周岁献血者304660人次,记为对照组.以GB18467-201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为标准,对两组献血者进行初筛,初筛项目包括血红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
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发生率高,增加医疗费用,并且增加患者围手术期的死亡率,是影响外科患者术后康复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全身麻醉诱导后,呼吸动力和肌肉功能改变,肺容量减少,使用肌肉松弛药的患者更易出现肺不张.在全身麻醉下行大手术的患者,呼吸系统可能需要6周时间才能恢复到术前状态.虽然PPCs的防治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目前诸多诊断、防治措施等仍存在争议.本文对患者围手术期易发生PPCs的危险因素以及防治策略的研究现状等进行概述,为临床
牙胚发育过程中受不同因素影响可导致牙内陷的发生,引起一系列牙周疾病.根据内陷深度及与根尖周组织的关系,牙内陷可分为OehlersⅠ型、Ⅱ型、Ⅲ型.牙内陷临床表现多样,仅根据临床检查不能准确判断牙内陷的分型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需借助X线和锥形CT(CBCT)等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其中CBCT是观察牙内陷解剖结构的最佳技术手段.牙内陷的治疗原则为尽可能保存活髓和最大限度的保存患牙.根据不同的牙内陷类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可以防止牙髓变性、坏死及根尖周病的发生,提高预后效果.Ⅰ型牙内陷在病变部位进行预防性充填
心脏术后房颤(POAF)是指心脏外科手术后发生的心房颤动,是心脏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一般认为POAF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龄、肥胖、左心房容积增大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等术前因素,瓣膜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延长等术中因素,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炎性指标升高、术后出血再探查等术后因素,均被证明是POAF的危险因素.为了能够针对高风险患者实施预防措施,研究人员建立了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POAF评分、HATCH评分等风险评分工具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预测、鉴别能力较好.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是由小肠内细菌过多引起的伴有一系列胃肠道症状的临床综合征.SIBO的病因较为复杂,与胃酸缺乏、肠动力障碍、小肠解剖改变、免疫抑制等保护性抗菌机制失效有关.同时,SIBO在肠易激综合征、胰腺炎、炎症性肠病、肝病、肥胖和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中均有较高的阳性率,说明这些疾病可能是SIBO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出院6个月后血清抗体的水平,为进一步研究COVID-19患者IgM、IgG以及中和抗体滴度水平的持续时间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gM、IgG的抗体水平,采用新型冠状病毒活病毒中和试验检测181例COVID-19康复出院患者血浆的中和抗体.[结果]181例出院6个月的患者中IgG阳性率为92.27%(167/181),IgM阳性率为28.18%(51/181).其中117例(64.64%)患者IgG抗体阳性、IgM抗体阴
目的 探讨Slc4a11缺失在先天性遗传性角膜内皮营养不良(congenital hereditary endothelial dystrophy,CHE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自噬信号通路的潜在调控关系.方法 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Slc4a1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以野生型小鼠(wild type,WT)和Slc4a11基因敲除小鼠(knockout,KO)为实验对象,通过Western印迹法、RT-qPCR、茜素红染色、H-E染色、透射电镜评估KO小鼠角膜表型特征的变化.通过Western印迹
目的 研究出生体质量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和体脂肪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行镇2561例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338人,女生1223人.采集身高、体质量、腰围和体脂肪含量(生物电阻抗法)指标.出生体质量依据出生证明获得.出生后喂养情况、儿童每天运动时间、每月快餐次数、每周加工肉类、油炸食品、碳酸饮料频次、父母教育程度采用问卷调查获得.出生体质量与BMI腰围和体脂肪含量的关系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出生体质量与肥胖发生危险因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