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特点及其在纤维化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 :山东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维化是感染、炎症以及免疫反应等多种致病因素长期或反复刺激引起器官组织损伤,且损伤部位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多、实质细胞坏死减少的一种病理状态,其主要特征是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等过度增殖、活化、分化或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反复破坏、修复、重建和病理性沉积,若持续进展可导致器官结构破坏和功能障碍.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是一种位于内质网膜或肌浆网膜上的单程跨膜蛋白,充当Ca2+浓度感受器,通过调节钙池调控Ca2+内流通道的开放与关闭,影响细胞内外的Ca2+平衡,参与细胞分泌、增殖、分化、凋亡和基因转录等多种生理功能.STIM1通过Ca2+和多种信号通路介导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凋亡、内质网应激和间充质细胞转分化,对心肌纤维化、肺纤维化、肾纤维化等纤维化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有望成为治疗纤维化疾病新的作用靶标.
其他文献
女性恶性肿瘤中乳腺癌发病率居首位,患病数量每年逐渐增加,经传统手术方式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常面临乳房缺损、形态不佳等问题.乳腺癌手术后乳房再造方法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患者乳房形态,加上乳房再造理念的广泛认知和推广,乳腺癌手术后乳房再造方法越来越被患者所接纳.乳腺癌手术后可先利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产生额外的皮肤,解决了皮肤缺失或不足的问题,为后期乳房再造植入乳房假体创造必要的条件.直接植入乳房假体行乳房再造术,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达到最佳美学效果.亦可利用自体皮瓣重新塑造乳房,填补乳腺癌手术后的凹陷区域.对
目的 总结儿童盆腔及泌尿生殖道横纹肌肉瘤(RMS)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2例儿童盆腔及泌尿生殖道RMS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RMS患儿中,原发于盆腔者5例、膀胱者3例、阴道者2例、肛门者1例、附睾者1例,临床表现为局部包块者7例、排尿困难者2例、腹痛者2例、便血者1例.患儿均进行了原发部位的增强MRI或增强CT等影像学检查评估原发瘤灶及常见转移部位.12例RMS患儿均行手术活检或手术切除肿瘤病理检查确诊,病理类型均为胚胎型.12例RMS患儿中,3例发生远处转移,1例为骨转移、2
骨缺损达5 cm以上即为大段骨缺损,其病因多样,治疗难度大、周期长.目前大段骨缺损的外科治疗方法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却方式多样,各有所长,主要包括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技术、诱导膜技术、骨搬运技术、交锁髓内钉联合骨移植技术、Cylindrical mesh技术等.诱导膜技术最为简单,前提是必须有完整的软组织袖和充分的骨源,缺点需植入大量自体骨.骨搬运技术安全可靠,治疗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好,但需长期使用外固定架.交锁髓内钉联合骨移植术,髓内钉固定骨缺损断端降低患肢整体的抗剪切和扭转应力,同时在骨缺损区
目的 总结非小细胞肺癌小肠转移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例非小细胞肺癌小肠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1因“腹痛、腹胀5小时”就诊,初步诊断为肺占位性病变、小肠占位性病变及肠梗阻,行右肺下叶肿瘤CT引导下穿刺活检,依据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肺腺癌.患者因肠梗阻接受腹腔镜探查+中转开腹小肠肿瘤切除+小肠内异物取出+小肠侧侧吻合术+肠黏连松解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转移性腺癌.术后给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顺铂+帕博利珠单抗进行化学治疗和免疫治疗,原发病灶持续缩小.患者2因“腹痛1月余”就诊,胸腹
目的 观察自制愈疮散外敷对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MiRAU)的治疗效果.方法 MiRAU患者80例,随机分为自制愈疮散组、口炎清组,每组40例.自制愈疮散组每日两次予自制愈疮散外敷,口炎清组每日两次予口炎清颗粒6 g口服,连续治疗至溃疡创面愈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以VAS评分表示)、镇痛耗时、溃疡愈合时间,计算总有效率.结果 自制愈疮散组、口炎清组治疗前VAS评分分别为(6.53±0.72)分、(6.40±0.81)分,两组相比,P>0.05.自制愈疮散组、口炎清组治疗后VAS评分分别为(1.
近年来,生殖发育障碍问题日益严重,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状态使得她们对环境有着特殊的需求.细颗粒物(PM2.5)是全世界公认的会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的空气污染物之一,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从而对机体造成不利影响.空气污染物中PM2.5的暴露不仅会对机体呼吸及循环系统造成影响,还会对女性生殖系统产生损害作用.PM2.5的暴露会导致女性激素分泌水平发生紊乱,如雌激素水平降低、卵泡刺激素水平升高;使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如原始卵泡数量降低、闭锁卵泡数量增加、以及抑制卵泡生长;对女性围产期造成不利作用,如早产、流产、胎膜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类型,其因血栓脱落引起的不良事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对房颤研究的不断深入,近些年房颤发病机制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目前的观点认为房颤的发生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失衡、炎症刺激、氧化应激反应、心房的电重构与结构重构等有关,但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触发和维持机制.房颤预防的重要性也逐渐被广大医疗工作者认可,房颤的预防措施不仅包括了诸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及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还包含了对房颤所带来的
目的 总结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CP)合并蛋白丢失性肠病(PLE)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结核性CP合并PL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以严重低蛋白血症、多浆膜腔积液为主要原因入院,有肺结核确切病原学证据.彩超及胸部CT检查提示心包腔积液、心包膜增厚、肝淤血;心脏增强MRI检查提示心包不均匀增厚并呈延迟强化改变,左右心室舒张功能受限,室间隔反常运动,存在CP的典型影像学表现.经内科治疗,静脉输注大量人血白蛋白,全身水肿逐渐消退、多浆膜腔积液量减少,但血清白蛋白无明显升高;规律抗痨治疗后择期行心
目的 总结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菌药物敏感性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64例T2DM合并KPLA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菌药物敏感性及治疗方法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T2DM合并KPLA患者中,42例有发热症状、14例有腹痛症状,20例有胆道疾病史,29例白细胞计数升高,30例患者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所有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均升高.64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所有菌株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头孢哌酮/舒巴坦、左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第二大常见的癌症,初诊时多处于中晚期.骨骼是PCa血行转移最常发生的部位,骨转移患者可出现一系列骨相关事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影像学检查是临床上诊断评估PCa骨转移发生的主要手段.超声检查多用于PCa原发灶的筛查,近年有学者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用于评估及预测PCa骨转移的发生,并发现两者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骨转移患者骨质破坏需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在X线和CT检查上显示出异常,故其对骨转移早期病灶的检出意义不大,现在多作为诊断骨转移瘤的补充手段.MRI检查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