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c4a11基因缺失在CHED发病中的作用

来源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6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Slc4a11缺失在先天性遗传性角膜内皮营养不良(congenital hereditary endothelial dystrophy,CHE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自噬信号通路的潜在调控关系.方法 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Slc4a1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以野生型小鼠(wild type,WT)和Slc4a11基因敲除小鼠(knockout,KO)为实验对象,通过Western印迹法、RT-qPCR、茜素红染色、H-E染色、透射电镜评估KO小鼠角膜表型特征的变化.通过Western印迹法和RT-qPCR检测自噬标志物LC3、beclin1、p62在角膜内皮的表达量.透射电镜观察两组小鼠角膜内皮细胞自噬情况.结果 Slc4a11基因敲除小鼠角膜显示与CHED相似的表型特征,包括角膜厚度增加;角膜内皮细胞体积增大,密度减小;后弹力层增厚;角膜内皮空泡形成.KO小鼠与WT小鼠相比,LC3、beclin1的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62的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O小鼠角膜内皮细胞内自噬体明显多于WT小鼠.结论 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的Slc4a11基因敲除小鼠角膜显示CHED特征的表型.同时Slc4a11缺失通过增强自噬信号通路参与CHED的发病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菌药物敏感性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64例T2DM合并KPLA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菌药物敏感性及治疗方法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T2DM合并KPLA患者中,42例有发热症状、14例有腹痛症状,20例有胆道疾病史,29例白细胞计数升高,30例患者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所有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均升高.64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所有菌株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头孢哌酮/舒巴坦、左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第二大常见的癌症,初诊时多处于中晚期.骨骼是PCa血行转移最常发生的部位,骨转移患者可出现一系列骨相关事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影像学检查是临床上诊断评估PCa骨转移发生的主要手段.超声检查多用于PCa原发灶的筛查,近年有学者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用于评估及预测PCa骨转移的发生,并发现两者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骨转移患者骨质破坏需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在X线和CT检查上显示出异常,故其对骨转移早期病灶的检出意义不大,现在多作为诊断骨转移瘤的补充手段.MRI检查对于
纤维化是感染、炎症以及免疫反应等多种致病因素长期或反复刺激引起器官组织损伤,且损伤部位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多、实质细胞坏死减少的一种病理状态,其主要特征是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等过度增殖、活化、分化或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反复破坏、修复、重建和病理性沉积,若持续进展可导致器官结构破坏和功能障碍.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是一种位于内质网膜或肌浆网膜上的单程跨膜蛋白,充当Ca2+浓度感受器,通过调节钙池调控Ca2+内流通道的开放与关闭,影响细胞内外的Ca2+平衡,参与细胞分泌、增殖、分化、凋亡和
肿瘤干细胞(CSCs)指的是肿瘤组织内具有维持自我更新和无限分裂功能的细胞群,在肿瘤进展、侵袭、转移、化疗耐药等不良生物学行为中发挥作用.胃癌(GC)是常见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恶性消化系统肿瘤,具有CSCs功能的胃癌干细胞(GCSCs)是GC发病的主要驱动因素,而许多信号传导通路和生物信号分子参与了CSCs的生物学调控.Wnt/β-catemin信号通路参与调控GC相关的体细胞突变,参与癌细胞起始、侵袭、转移和耐药;Notch信号通路主要调节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促进GC细胞的转移,与患者预后不良具有一定
目的 对比分析2012年7月—2020年6月济南地区56~60周岁、18~55周岁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初筛及献血复检淘汰结果,为高龄献血者的招募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12年7月1日—2020年6月30日济南地区参与无偿献血的献血者306545人次,其中56~60周岁献血者1885人次,记为观察组,18~55周岁献血者304660人次,记为对照组.以GB18467-201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为标准,对两组献血者进行初筛,初筛项目包括血红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
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发生率高,增加医疗费用,并且增加患者围手术期的死亡率,是影响外科患者术后康复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全身麻醉诱导后,呼吸动力和肌肉功能改变,肺容量减少,使用肌肉松弛药的患者更易出现肺不张.在全身麻醉下行大手术的患者,呼吸系统可能需要6周时间才能恢复到术前状态.虽然PPCs的防治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目前诸多诊断、防治措施等仍存在争议.本文对患者围手术期易发生PPCs的危险因素以及防治策略的研究现状等进行概述,为临床
牙胚发育过程中受不同因素影响可导致牙内陷的发生,引起一系列牙周疾病.根据内陷深度及与根尖周组织的关系,牙内陷可分为OehlersⅠ型、Ⅱ型、Ⅲ型.牙内陷临床表现多样,仅根据临床检查不能准确判断牙内陷的分型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需借助X线和锥形CT(CBCT)等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其中CBCT是观察牙内陷解剖结构的最佳技术手段.牙内陷的治疗原则为尽可能保存活髓和最大限度的保存患牙.根据不同的牙内陷类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可以防止牙髓变性、坏死及根尖周病的发生,提高预后效果.Ⅰ型牙内陷在病变部位进行预防性充填
心脏术后房颤(POAF)是指心脏外科手术后发生的心房颤动,是心脏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一般认为POAF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龄、肥胖、左心房容积增大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等术前因素,瓣膜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延长等术中因素,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炎性指标升高、术后出血再探查等术后因素,均被证明是POAF的危险因素.为了能够针对高风险患者实施预防措施,研究人员建立了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POAF评分、HATCH评分等风险评分工具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预测、鉴别能力较好.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是由小肠内细菌过多引起的伴有一系列胃肠道症状的临床综合征.SIBO的病因较为复杂,与胃酸缺乏、肠动力障碍、小肠解剖改变、免疫抑制等保护性抗菌机制失效有关.同时,SIBO在肠易激综合征、胰腺炎、炎症性肠病、肝病、肥胖和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中均有较高的阳性率,说明这些疾病可能是SIBO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出院6个月后血清抗体的水平,为进一步研究COVID-19患者IgM、IgG以及中和抗体滴度水平的持续时间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gM、IgG的抗体水平,采用新型冠状病毒活病毒中和试验检测181例COVID-19康复出院患者血浆的中和抗体.[结果]181例出院6个月的患者中IgG阳性率为92.27%(167/181),IgM阳性率为28.18%(51/181).其中117例(64.64%)患者IgG抗体阳性、IgM抗体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