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红萧萧为哪般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x0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相类似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于极端的苦难与坎坷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因此,萧红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的一生。
   萧红出生时,呼兰河水是清的。月亮喜欢把垂下的长发,轻轻浸在河里,洗濯它一路走来惹上的尘埃。于是我们在萧红的作品中,看到了呼兰河上摇曳的月光。那样的月光即使沉重,也带着股芬芳之气。萧红在香港辞世时,呼兰河水仍是清的。由于被日军占领,香港市面上骨灰盒紧缺,端木蕻良不得不去一家古玩店,买了一对素雅的花瓶,替代骨灰盒。这个无奈之举,在我看来,是冥冥之中萧红的暗中诉求。因为萧红是一朵盛开了半世的玫瑰,她的灵骨是花泥,回归花瓶,适得其所。
   香港沦陷,为安全计,端木蕻良将萧红的骨灰分装在两只花瓶中,一只埋在浅水湾,如戴望舒所言,卧听着“海涛闲话”;另一只埋在战时临时医院,也就是如今的圣士提反女子中学的一棵树下,仰看着花开花落。
   我三月來到香港大学做驻校作家时,北国还是一片苍茫。看惯了白雪,陡然间满目绿色,还有点不适应。我用晚饭后漫长的散步,来融入异乡的春天。
   从我暂住的寓所向南行五六分钟吧,可看到一个小山坡。来港后的次日黄昏,我无意中散步到此,见到围栏上悬挂的金字匾额是“圣士提反女子中学”时,心下一惊,难道这就是萧红另一半骨灰的埋葬地?
   我没有猜错,萧红就在那里。
   萧红一九一一年出生在呼兰河畔,旧中国的苦难和她个人情感生活的波折,让她饱尝艰辛,一生颠沛流离,可她的笔却始终饱蘸深情,气贯长虹。萧红留下了两部传世之作:《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前者由鲁迅先生作序,后者则是茅盾先生作序。可以说,萧红踏上文坛,与这些泰斗级人物的提携和激赏是分不开的。不过,萧红本来就是一片广袤而葳蕤的原野,只需那么一点点光,一点点清风,就可以把她照亮,就可以把她满腹的清香吹拂出来。
   …………
   萧红与萧军在东北相恋,在西安分手。他们的分手,使萧红一度心灰意冷,她远赴日本疗伤。那期间,她的作品并不多,有影响的,应该是短篇小说《牛车上》。赴日期间,鲁迅先生病逝,这使内心灰暗的她,更失却了一份光明。萧红才情的爆发,恰恰是她在香港的时候,那也是她生命中的最后岁月。《呼兰河传》无疑是萧红的绝唱,茅盾先生称它为“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可谓一语中的。她用这部小说,把故园中春时的花朵和蝴蝶,夏时的火烧云和虫鸣,秋天的月光和寒霜,冬天的飞雪和麻雀,连同那些苦难辛酸而又不乏优美清丽的人间故事,用一根精巧的绣花针,疏朗有致地绣在一起,为中国现代文学打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后花园”,生机盎然,经久不衰。
  (选自《迟子建散文精选》,有删节)
其他文献
街头的转角处有一丛盛开的蔷薇。每当第一缕温暖的春风拂过小镇的大街小巷时,蔷薇花便缓缓展开了微红的笑靥,粉嫩的花朵,惹人喜爱  蔷薇花不艳丽,不张扬,倒像一位女子,优雅恬静。那丛蔷薇开得也格外茂盛。每当朝阳初升、映满天空时,蔷薇花便悄然盛开,发出淡淡的清香,使人们在早起之时就享受到满庭芬芳的美好。那丛蔷薇便成了此时最美丽的风景。②。  养花的,是旁边杂货店里的老人。她虽年事已高,身体仍健朗,与周围的
期刊
故事新编,指在文章中根据古典名著、民间故事或名人名篇中的人物,重新设计、演绎故事,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写作方法。故事新编的最大特点就是“新”——主题新、環境新、人物新、语言新。常有“借旧酒瓶装新酒”“借故事之尸还时代之魂”等说法。
期刊
【右写典范作文】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自西天取回真经后,就返回东土大唐传教。   孙悟空的日子过得忙碌且充实,偶尔跟着师傅师弟一起到世界各国交流学术,传播文化的同时也增长了不少见识。   可是孙悟空却越来越想念花果山了。自己一个人躺着的时候,他就会想起那一泻而下的瀑布,那随手可摘的果子,想他的那些猴子猴孙,想那无拘无束的花果山生活。于是便向师父告假,要回花果山住一段时间。   带着各种好吃的和好玩
期刊
【美文二】   对小朋友来说,身教胜于言传。如果父母都是低头族,又怎么可能让孩子远离手机和电脑呢?   不少家长都在为孩子们沉迷上网而烦恼,恨不得把家里的iPad、手机都收起来。可是,日前在广州市儿童活动中心主办的小主人论坛上,成天玩手机的父母成了让孩子们困惑的话题。小朋友们发出“手机才是爸妈的‘二孩’”“希望爸妈多陪我”的呼声。   孩子们的呼声让人心痛,对他们来说,弟弟妹妹虽然分去了爸爸妈妈的
期刊
作家舒乙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有一年,郑振铎应老舍的邀请前去作客。到了老舍家,老舍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棕色的箱子,里面珍藏着他多年来收集的小古玩。他打开箱子后,兴致勃勃地询问郑振铎:“您觉得这些东西怎么样?”   郑振铎和老舍是无话不说的老朋友,他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是文物鉴定方面的行家里手。当时,郑振铎饶有兴趣地拿起几个小古玩端详一番后,随即以专家的口气不假思索地对老舍说道
期刊
【精段阅读一】   “哟,你看!”   一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走廊上来。虫子的头上,长著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了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这虫子纤细而温柔,透过薄壳还可以看见它红珠子似的小眼睛。入春以来,这种虫子很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长年没有呼吸过自由空气的人们。又飞来一只,它们并排在一起,故意在人面前骄傲地爬着。   “哟,多好看的小虫!”小萝卜头尖叫了起来,伸手
期刊
金秋九月,我来到新的校园,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学生。刚开学的那个星期,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让很多同学都有一种紧张感,大家都想尽快找到一个志趣相投的好朋友。都说朋友易找,知己难求,我却很幸运,因为遇到了她——叶子。   叶子的身高和我差不多,年龄比我大一岁,是我们班班长。她是学霸,也是个爱美的女生。她扎着简单的马尾,却非常自恋于脑门上的那层刘海,天天当宝贝一样宠着。开学之初,班主任要求女生必须把刘海
期刊
【美文一】   我1955年6月出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那时,我父亲郑洪升是解放军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的哲学教员。   我父亲只上过三年私塾。他如果要将当教员的职业持续下去,需要自学支持。   从我出生起,见到最多的场面,是父亲趴在桌子上看书写字。父亲是抱着一岁的儿子郑渊洁看完《资本论》的。至今我家收藏的那本《资本论》第955页右侧空白处的铅笔道就是我的眉批。由此,我从小就对看书和写字产生了崇拜心理。
期刊
【文题亮相】  “理不辩不明,灯不拨不亮。”争论是智慧的碰撞,是思维的荟萃,是创新的火花。生活中充斥着大大小小的争论,在争论的过程中,能够让人们明辨是非,为生活增加颜色。所以,大家不要回避争论,也不要畏惧争论,只因正确的争论是创新和进步的前奏。   阅读上面的文字,请以“争论”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
期刊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已升到中学。与小学时的好友都很难再见面,只有一位特殊的朋友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它,就是我的篮球。   还在上幼儿园时,我就特别喜欢拍球。后来,我开始尝试投篮。第一次把球投进篮筐后,我高兴得手舞足蹈,越发爱上了篮球。从那时起,小区的篮球场上总会出现我和篮球一起欢乐玩耍的身影。开心的时候,我带着它一起在球场上尽情奔跑;伤心的时候,我轻拍两下篮球,它就蹦蹦跳跳地跑来安慰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