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识字 因“字”施教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un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每个生字都有自身不同的特点,有的字易记词难解,有的字意一目了然却极易写错,有的字有很多“兄弟姐妹”,有的字词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教师应潜心钻研教材,把握每一课的每一个生字的教学侧重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拓宽识字渠道,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孩子识字的能力,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主动识字。
  一、 熟字生词,辨清词义
  第三册《识字1》中的“金秋”一词,虽然“秋”字以生字出现,但是一年级时孩子就基本会读,会写了。可是,“金秋”这个词却第一次出现,教师可以直奔重点。
  师:谁会读这个词?(生读)
  师:你能读懂这个词吗?为什么是金秋呢?
  生:因为秋天稻田都是金黄一片,像满地的金子。
  生:还有果园里的梨子、香蕉都是金黄的。
  生:秋天,树叶都变黄了,也可以说是金色的,加上稻田,是金黄一片。
  师:是啊,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金黄一片。所以可以说是——金秋。
  二、 观察发现,随图识字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如能灵活、巧妙地运用插图,能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和感性知识,更好地联系生活实际识字。现以第二册第2课《雨点》一课的教学为例,说说如何利用插图。
  师:小朋友,看看课文中的四幅插图,你看见了谁?在干什么?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吗?
  生:我看见了小雨点在池塘里躺着睡觉呢!
  生:我看见雨点落进了小河里、池塘里、江河里、海洋里。
  生:我看见小雨点在江河里练习跑步。
  生:我看见雨点在海洋里跳跃……
  教师在学生说话过程中,根据孩子说话内容相机出示有关生字:睡觉、落进、海洋、跳跃……在教学课文前非常自然地带领孩子学习部分生字词,既为学生读准课文奠定基础,又使识字过程自然而不生硬,分散而不过于集中,让孩子思维有足够的空间。
  看图识物,识字解词同步,这最适用于识字韵文的教学,如第二册《识字2》一课的教学:
  师:全运会就要举行了,听说好多运动项目的比赛可以收看哦,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呢?(出示挂图)你对哪个运动最感兴趣,指着图,向大家介绍一下这项运动,可以吗?
  生:我最喜欢篮球(师把篮球的生字卡片交给他),篮球是十个人打,一边五个人,看谁能把球投进篮筐里,得分最多为胜利。
  三、 寻找规律,以少带多
  根据形声字的规律,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总结,使之有效地掌握“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多种识记字形的规律,从而有效提高识字能力。如第三册《识字2》一课的教学。
  师:在国庆的喜庆日子里,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大典,夜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就更热闹了,我们赶快去看看吧!(播放录像)
  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礼炮的声音。
  师:看到“炮”这个字你想起哪些字?
  生:泡、抱、跑、饱、苞……
  师:这些字长得这么像,你有什么好办法把炮和它们区分开来吗?
  生:我会记住炮要用火点。
  师:出示新字“鲍”,你猜猜,它是什么字?
  四、 指导朗读,以读代解
  有的词语教师不用费心讲解,而以朗读代替。如果学生充满情感地朗读,就会自主领悟内容,品味词语,进而转入体会语言文字。如第三册《识字2》一课的教学。
  指导朗读,通过看图读、赛读等形式体现出三军的整齐威武,把那阅兵式中的气势充分地表现出来。
  师:天安门广场上正在举行国庆大典,我们看到了(高高)的城楼,(大大)的红灯,(美丽)的金水桥,还有(威风)的海陆空军队。
  生填一填后再读一、二两排词语,感受庆典的隆重。
  五、 字源识字,感受文化
  字源识字强调在汉字文化背景下识字,是通过追溯汉字造字方法或者本源来理解汉字,特别是其形义联系的一种识字方法。如第四册第18课《鸟岛》中“育”字的教学。
  师:鸟儿们不仅在这里筑巢安家,还——
  生:养育后代。
  师:看“育”字古时候是这样写的(师板书),上面是刚刚出生的孩子,妈妈不仅生下了他,还喂养他,让他越长越高,身体越来越棒,这就是“育”。你能记住吗?
  生:下面的月和我们的身体有关,就像一个小孩子。
  师:这个“育”,不仅仅是指妈妈把孩子生下来,给他吃的,还有什么意思?
  生:妈妈还送我们来上学。
  生:她还给我们讲道理。
  生:她还教我们扫地。
  师:教给你们本领,这就是“育”。鸟儿们怎么养育后代呢?
  生:下蛋、孵化。
  生:还要像小鹰一样教它们飞行的本领。
  师:还有捕食的技巧,躲避天敌的办法,这就是——养育后代。孩子们,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拿起笔,心里想着他们的养育之恩,写下这个“育”字。
  虽然字体发生了从具象到抽象的巨大演变,但其源头还是象形,所以其构形、读音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样的学习方式符合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发展模式,孩子们学习也饶有兴趣、印象深刻。
  六、 启发联想,轻松解疑
  汉字本身就独具魅力,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每一个汉字、每一个词语都可以是一段话、一幅画,给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是极为丰富的,识字教学只要触动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想象就会插上翅膀,就会变得鲜活亮丽。发挥学生的想象来识字,识字教学过程就成了审美过程、陶冶心性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尽量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真正喜欢上我们的汉字。例如教学第三册《识字2》中的“狂”。
  师:又是鸣礼炮,又是放焰火,这可真是一个——狂欢夜。
  (学习“狂”字,认识新偏旁,反犬旁,还知道哪些反犬旁的字?如狗、猫、猪、狼……从而认识到反犬旁大部分与动物有关。)
  (指名读这一排词语)
  生:这些反犬旁的字都与动物有关,怎么会说人呢?
  师: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在这狂欢夜,天安门广场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生:他们在跳舞、狂欢、唱歌、舞长龙……
  练习说话:夜晚,天安门广场上( )五颜六色,有的在( ),有的在( ),有的在( ),热闹极了。
  生:夜晚,天安门广场上焰火五颜六色,有的在敲鼓,有的在唱歌,有的在跳舞,热闹极了。
  师:人的感情毫无保留,做很多事发泄自己的激动情感,这就是“狂”啊,这天人们太激动了,所以唱歌跳舞……这样的夜晚人们都“疯狂”了,这也是一个——
  生:狂欢夜!
  不知不觉中,孩子们自己通过想象画面,解答了自己的疑问,教师只是引导,教学无痕。
  作者简介: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最佳蓝本,现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一、 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寻找人文渗透点  寻找文本的人文渗透点,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的层面上,而是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了解“文本是怎么说的”,甚至更要让学生知道“文本为什么这样说”的更高境界,这正是文本的价值趋向所在。  1. 以单元主题
“建构学生自己的语言”,必须具有“走向需求”的思维方式。用“走向需求”这一思维方式来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在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名义下,学生其实被异化为达成目标、得出预设教学结论的工具,这正是“建构学生自己的语言”的课堂教学所要改变的。要完成这样的改变得从变革教学思维方式开始,而思维方式的变革自然将推动教学行为的改革。  一、 设置冲突——建构学生自己语言的前提  教学行为首
多媒体的运用现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教学辅助手段。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悄然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单一的表现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帮助语文教学,给力语文课堂。 现就苏教版五年级《七律·长征》这一课例,谈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最为给力的三个方面。  一、 利用多媒体增加课堂的密度,丰富学生语文信息的容量  【课堂回放一(教学开始环节)】  教师多媒体出示《七律·长征》的写作背景资料,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