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之所至 趣味盎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如今,我国的文化教育进展迅猛,课堂教学对同学们的基础文明教育开始从刻板紧张的教学氛围渐渐转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教师注重以轻松愉悦的手段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进而尝试着用一种合理的手段来促进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让繁杂的课本内容转变得更为有趣易懂,使严厉的课堂教学富有趣味,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自然地接纳教育。在情趣教学中教师需要起到引导作用。经过教师的指引,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被有效地调动起来了,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让同学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主要介绍了笔者的一些教学经验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情趣教学”的小技巧,希望可以给以后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参考素材。
  关键词: 高中语文;情趣教学;技巧
  陈毅元帅云:“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句中“点滴”,即浩如烟海又散落各处的语文知识。而“点滴”积累又是一件既枯燥无味,又很难在短时间内起到明显作用的事情,因而学生都愿意去做这样的事情。作为语文老师,我们的任务就是将枯燥的事情情趣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于学生的知识积累。
  如何让语文课堂妙趣横生,远离枯燥呢?
  我觉得,兴趣是位不能不请的“老师”。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语文课堂中获得此法,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直挂云帆济沧海”,同样也可以使语文教学“柳暗花明又一村”。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生来说,积累语文知识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对我们教师来说,除了思想政治的培养和其他因素外,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喜欢自己的教学“情趣”,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才可以稳定持久且密切合作。因此,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就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调动呢?
  一、 珍惜“第一次”
  要上好高中语文第一课。高一开学前,我会精心准备两节课。第一课讲“语文之趣”。首先强调汉语言有着别的语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要彰显我们的“文化自信”。与其他几大文明古国的古语言相比较,汉语言历史最悠久,延续的时间最漫长(也必将继续延续下去),生命力最顽强,虽然历经风雨,但历久弥新。而古印度语言、古埃及语言、南美玛雅人的语言,如今已不复存在了。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母语的认同感。再讲汉字字形之趣,从汉字字形本身所包含的历史意蕴讲到汉字书法的艺术,从测字算命讲到拆字对联,以改变学生对汉字的固有观念。最后讲汉字的语音之妙,从谐音双关讲到与之有关的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比如纪晓岚、和珅之间尚书侍郎御史的故事),再讲到如今利用谐音双关的新颖广告词(比如“喝酒必汾,汾酒必喝”等),再从近体诗的平仄格律押韵,讲到如今的流行歌曲歌词的押韵,讲到高兴处,甚至可以跟学生合唱一曲《青花瓷》。如此“心骛八极,神游万仞”,学生会对母语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将于无形中增强。
  语文之趣,固然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热情,但要从思想上俘获学生,让学生爱上语文,还必须讲语文之美。我会用美的图片、美的音乐创设美的意境,再在这种美的意境里朗诵美丽的诗篇,欣赏美丽的文章,体会美丽的情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语文,不光是划分层次,概括大意,总结中心思想,也不光是划分句子结构,认识词性词义,辨别字音字形,学习语文还能感受到美,一种能给他们内心带来震撼的美!
  如此两节课后,我不敢说全部学生都死心塌地地爱上语文,但至少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对于语文固有的看法(语文课枯燥无味,不学也罢),开始对语文有一些新的认识,甚至爱上语文。
  二、 制造“兴奋点”
  我竭尽全力不让任何一节语文课在平平淡淡中度过。我总是设法去寻找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学生又比较感兴趣,而且与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相关联的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一定的文化知识,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比如,讲到《离骚》中“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这几句诗时,我会讲到中国古人的名字中所包含的丰富文化意蕴,以及古人名与字之间的联系。如唐代茶圣陆羽,字鸿渐,其姓名字均来自《周易》中的一句爻词:“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于仪。”他的姓、名、字都包含了深厚的文化信息。而对于古人名与字的关系,则以学生相对熟悉的《三国演义》为例,如周瑜字公瑾、张辽字文远、曹操字孟德等,再解释瑜瑾皆为美玉,辽远皆指广阔,德操皆为品行,学生马上领悟,有些人更能举一反三了。
  再比如,讲到《孔雀东南飞》中“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这句诗时,我会讲到与之相关联的“否极泰来”一词,再借此向学生普及《周易》八卦的相关知识。我会上网搜索这两卦的卦象投影给学生看。否卦是不吉之卦,卦象乾在上,坤在下;泰卦是大吉之卦,卦象是坤在上,乾在下。前者符合自然秩序却是不吉之卦,后者天翻地覆却是大吉之卦。学生自然疑惑,想要知道究竟。我就会借此机会向学生解释,《周易》的核心思想在一个“变”字。古人认为,只有变化才能促使新事物誕生,只有变化,才能推动世界前进。而否卦之后紧接着泰卦,这又体现了古人祸福相依的朴素的辩正唯物主义思想。听讲至此,学生恍然大悟,而我又在平淡的教学过程中成功地制造了一个“兴奋点”。既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尽我的能力普及一点中华文化,破解学生对《周易》八卦的误解,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有“兴奋点”要上,没有“兴奋点”制造“兴奋点”也要上。如此往复,语文课必将生动有趣,而在潜移默化中,语文基础知识自然得以巩固,语文能力也自然得以提高。
  三、 上好评讲课
  传统观念认为,练习讲评课最轻松,拿份资料或试题,去读读答案就算完成任务。但我认为,练习课很麻烦,它很难上出趣味,很容易陷入枯燥无聊的境地中。而练习课对于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又尤为重要。上得好,则既能巩固语文知识,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得不好,则前功尽弃矣。那么,如何上好练习课呢?   首先,要精选习题。好题要大力推荐,滥题要大胆舍弃。尽信书不如无书。其次,要先检查后评讲。不检查则不知评讲重点在何处,不评讲,只对答案,一次两次尚可,三次四次,则学生仅存的一点学习热情也将冷却,自然影响语文成绩的提高。最后,评讲时要力求讲清知识的同时讲出趣味。这就要善于抓住时机。
  讲解语音题时,我一般是要求学生自查以加深印象。但遇到题中有常考易错的重要词语时,我也会提醒学生注意,并尽量从深层次让学生理解并记忆。读是感悟文字的最佳方式。语文的趣味是读出来的,反复的朗读、倾注感情的读。让学生通过听(范读)、看(默读)等多种方法体会语句中的含义,从中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提升表达技巧。例如,“针砭时弊”一词中的“砭”字常被误读误写成“贬”字。这时我会从字形入手理解字义,再以义定形,以义定音。我会分析:“贬”从“贝”,与财物有关,表示价值的降低,如“贬值”“贬谪”。“砭”从“石”,与工具有关,是古时的一种石针,用以治病。而“针砭时弊”中有“针”字,“针”也是用于针灸治病的,所以,此成语显然应该用“砭”字。这样一讲,学生就从深层次理解了,而不再停留在死记硬背这一浅层次上了。
  再如,语病题,句子往往来源于报纸,乃时政新闻。讲解语病知识的同时,完全可以发表你对这些时政新闻的独到见解,以此引起学生的关注,引发学生的思考。如高一国庆练习中有一个关于诺贝尔奖的句子,虽然说的不是文学奖,但话语权在我,我就往文学奖上引,再发表一下我对于莫言获奖的一些看法。此刻也会给学生们“留白”,给学生体会感情的空间,充分诵读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察觉到其中的语病,使得平静的课堂,顿生波澜。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教师时间上的把控以及知识储备上博览群书,并且关注时事的前提之下。“情趣”教學之所以有拨动心弦的魅力,大概是它自身就拥有着多姿多彩的情感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在这次讲评中,我尝试着用新颖的方式打开学生的理性之门,让学生和文字、语句有了“共鸣”,激发学生自己找出语病进而从中顿悟,找出问题所在。在他们的求知欲的促使以及我的引导之下,潜力变得不可估量。
  以上就是我在语文情趣教学方面的一些尝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还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兴趣与教学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分离的;相反,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让教学的过程“寓教于乐,乐而不嬉”,让学生在紧张的教学氛围里,愉悦活泼的接受知识内容,提升个人能力,这便是“情趣”教学的初衷。
  作者简介:
  李志斌,广东省佛山市,佛山市三水区三水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废寝忘食的学习状态中,并能收获较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运用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有效
摘 要:2003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将“数学史选讲”编入高中选修课程,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统领的“育人目标”,要立德树人,数学育人,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越来越多的教师希望通过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整合,数学文化的渗透,实现这一目标。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例,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数学史渗透。  关键词:
摘 要: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实现正确评价目的、落实全面评价内容、进行优化教学的保证。在新課标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立足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旨,注重过程,在能力、情感、思维等方面,优化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内外联动;灵活多样;比例适当  如果把语文教育比作森林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语文教育囊括的各个方面就是大树上的每一片叶子。如果让每一片叶子绿意盎然,语文教育就会焕发出生机勃勃的
摘 要:隨着我国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对课程教学有着重要影响作用。为了保证小学生能够在语文课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语文阅读教学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态度入手,制订针对性的教学引导目标,不断提升课程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质量     小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世界,是学生综合国力的体现。因此,教师应认识到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小学语
摘 要:音乐课堂是色彩斑斓的音乐世界,在广阔的音乐世界里,只要音乐老师不忘初心,不负韶华,努力摸索,教学方法是无穷无尽的,让学生唱好歌,更有效地掌握一项演唱技能。  关键词:歌唱;小学;音乐  2019年10月1日,盛大的阅兵仪式即将开始前,有几位花一样的少年,站在屏幕,向全国人民深情的演唱《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展示的是最天真可爱的笑脸、最纯真纯净的声音和对祖国最真挚的情感。顿时我萌发出了一种
摘 要: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内容,一年级统编教材中增设的“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栏目敲开了低年级课外阅读的门,这是一年级小学生从依赖阅读过渡到自主阅读的桥梁。“和大人一起读”所选内容丰富有趣,老师应该示范,再引领家长积极配合,再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达到喜欢阅读的目的。  关键词: 阅读指导策略;“和大人一起读”;兴趣  孔子说:“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这也正如俗话所说的:“积千积万,不如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极为关键的部分,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学好语文阅读能够丰富小学生的视野,自幼获得语言学习中重要的语感,对于小学生信息收集和智力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途径。语文老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从笔者的语文教学经验出发,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几种途径,为语文老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教育分为几个不同的教育领域,语言、科学、健康、艺术、社会等五大领域,绘画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分支之一,对于幼儿因素素养的培养能够产生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创意绘画活动作为幼儿美术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对于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激发能够都能够起到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从幼儿创意绘画活动开展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幼儿绘画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幼儿创意绘
摘要:对比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文章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展开叙述,以对比阅读为支架,通过图文对比、古今及同类文章比较发现表达特点;借助情节、语言,在对比中品味神奇;巧用磨难、留白,在对比中助力表达;以对比促阅读,落实单元目标,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关键词:对比阅读;思维训练;神话故事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今统编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读
摘要:“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教师要秉持促进学生语言与思维共同发展的目标导向,在阅读教学中撬动学生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度学习。结合实例阐述实施策略:让思维在整合中清晰、在质疑中生长、在感受中发展、在迁移中提升。  关键词:语言发展;思维发展;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高级阶段。发展思维应当是教育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