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设问的路径和策略分析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是激发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重要手段。有效设问能引领教学的开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是让学生获得数学学习体验的开端。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有效设问 策略分析
  一、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设问的原则
  1、问题设计应紧扣教学中心,不能偏离主题,要为实现课堂教学中心任务而服务
  通常情况下,学生接受和掌握新知识不是自发的过程,是在教师的传授和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师生双边活动来完成的。任何一节课都有它的教学中心和任务,师生都要为实现这一中心和任务而共同努力。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在备课时,教者应对提问进行周密的研究和布置,尽可能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发挥其积极作用,切忌东拉西扯,打乱学生正常思路,分散学生注意力。如果学生偏离了中心,教师就要适时打住,就像手中风筝,高低适度、远近适宜。
  2、问题设计应面向全体学生,由易到难分层递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在任何一个班集体中,因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学习程度自然有“好、中、差”之分,即所谓的“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设计出可供不同能力学生回答的问题,分层次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设置由低到高六个层次水平的问题。一般把回忆、识别水平的提问和理解水平的提问交给水平较差和稍差的学生回答;把应用性水平的提问和分析水平的提问交给中等和中上水平的学生回答;把综合水平的提问和评价水平的提问交给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这样可使学生人人都处于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参与讨论问题的积极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真正体现新课程数学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问题设计应明确教学目标,指向明确,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切记不可大、空、泛
  首先,教师课堂设问不能为问而问。例如有个老师讲授“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课,准备了一只用布蒙住的细口圆腰的花瓶,目的是让学生利用相似的知识测出花瓶的内径。他先让学生猜布里这个大家伙是什么,猜来猜去大家都没猜出来,时间倒用了5分钟,这一问题环节的设计就是失败的。学生盲目应答,在热闹的表象下,事实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弱化了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问之前应该首先问自己“我为什么要问?”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去提问,尽量使得每一个问题都有价值,都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才是我们课堂上需要的有效设问。
  其次,教师应提出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以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思考探索的兴趣。教师的问应该是有的放矢,指向明确,设计的问题不能过于空泛,似是而非,使学生不知从何作答。例如,一次评优课活动中一个青年教师上“平方根”时,讲完性质后练习,其中有一道练习是让学生先举一个数,然后说出它是谁的平方根。结果前两个学生都举了正数的例子,老师一边问“有没有其他不同的例子呢?”一边继续请同学起来回答,结果都没有达到老师预期的举一些负数或零的例子。老师很生气,在评课时还没发现自己的问题,认为是学生太傻。事实上老师的问题指向不明确,这个“不同”是数字不同?符号不同?还是其他呢?可见有效的设问可以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再者,教师的课堂提问要把握时机,根据课时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分析学生的特点,在适当时候设疑提问。例如,我在初三的一个双语实验班和一个普通班上“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关系”的课时,了解到双语实验班已经复习过方程的内容且基础较好,所以在上的时候直接一步步抛出了本堂课的问题串,效果较好;而普通班进度慢,当时还没有复习过方程,当我也像在双语实验班那样提出第一个问题时,学生的反应就让我意识到这是不行的,因为学生连最基本的根都不会求了,很生疏,所以我立即取消计划,从复习的角度提问,慢慢引入关系,结果内容虽没上完,但是课堂的效果是好的,学生回答起来很顺畅,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设问的策略
  1、结合生活实际或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外部刺激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时,就更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从而强化理解和记忆;相反,不能唤起情感活动,主体必然對它漠不关心。人的情感体验往往由具体的问题情境所决定,生动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感召力。因此,现代的教育理论强调在问题的设计时,结合生活实际或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2、设计发散性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
  创造能力可用如下公式估计:创造能力=知识量×发散思维能力。故设计发散性问题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设计同一条件、多种结论问题,这类问题是指确定了已知条件后,没有固定的结论,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确定未知结论,并去求解这些未知结论。这个思维过程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例如:我们常见如图1那样图案的地面,它们分别是全用正方形或全用正六边形的材料铺成的,这样形状的材料可铺成平整、无空隙的地面。现在问:①像上面那样铺地面,能否全用正五边形材料?②你能不能另外想出一个用一种多边形(不一定是正多边形)的材料铺地的方案?把你的想法画成草图;③请你再画出一个用两种不同正多边形材料铺成的地面的草图。
  分析 要完成此题,要求学生理解题中要求,总结规律,结合多边形有关知识及图形来探索问题,本题中②就有无数个方案符合要求,如图2。③中方案也很多,如图3。
  本题中设计方案的多样性不仅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而且还考查学生的审美素养,有效检验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设计逆向思维的开放性问题
  设计问题应使学生在全面掌握传统习题、常规解法后,通过逆向分析,探索解决问题,从而训练逆向思维习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例如: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是和试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方程组。
  分析此题是在学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二次方程组后设计的,学生可在熟练掌握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后,逆向求二元二次方程组,故应求出以7,1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及以-3,5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然后才能构造出二元二次方程组。
  3、在学生的每个思维障碍处巧妙设疑,不断深化问题,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点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以复习课为例,复习课的多重能力要求,意味着复习课的提问设计不应是课本知识点的系统重复,如果仅把一章的公式、定理罗列出来让学生记背一遍,这对知识的内化和运用能力的提高是没有作用的。复习课问题的设计既要注意分步引导,更要便于学生探究,处理好知识与技能的关系,精选、精编例习题,重视数学的实际应用,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课堂中要充分体现教学民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在讨论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运算步骤,一个公式的应用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创新的想象力。总之,数学课堂中有效的设问是一门教学艺术,在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教材,并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恰当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
其他文献
:结合早杂协优9279在皖南山区春季制种实践,分析了制种要获得高产的几个技术要点 : Combining with Zaoyan 9279 in Spring Planting in Mountainous Region of Southern Anhui, S
摘 要:综合素质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其实,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发现价值、创造价值、享用价值,成长的记录袋能全面记录学生成长的历程。其丰富充实的内容,有利于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有利于学生更自信、全面、自主地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 成长记录 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存在着许多问题:过度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忽视人文性,以测试为唯一的评价形式,强调对单纯的知识结构的考查,重结果
第一部分: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视网膜脑图技术,对比研究屈光参差性弱视与斜视性弱视皮层功能损害的发生机制。   方法:以1.5T MRI系统分别采集9例
利用科瑞特自动化DMC110A运动控制器对步进电机控制的高效加速、高速运行、高精准的定位功能,实现送料系统的快速定位需求;利用其独特的寄存器器指令、运算指令及可视参数输
摘 要: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各种辅助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是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  关键词:小学作文 课堂教学 尝试  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和认真观察,并学会积累词汇和生活素材。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尝试。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去把握学生动脑、动口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滤泡状癌细胞株FTC-133 131I辐射后摄碘能力的改变、碘代谢相关的甲状腺特异蛋白及mRNA的改变的研究,明确131I辐射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摄碘能力变化、131I辐
去年12月中旬,一则《中国新任司法部长透露:司法人员将实行高薪养廉》的报道见诸于全国几十家报纸和网站。看到这则报道,笔者当时颇感吃惊:“新任司法部长”是谁任命的?我国
现阶段,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环节。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
目的:在犬枕骨大孔二次注血脑血管痉挛模型中应用血管内热交换控制仪实施浅低温治疗,探讨持续不同时间浅低温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血管痉挛及对脑脊液和血浆中内皮素-1( E
摘 要:提高小学活动课内容的质量是辅助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提高小学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及方法做了一些探讨和尝试,与同道共勉。  关键词:小学语文 活动课 内容和方法  结合当前教育发展的状况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小学语文活动课主要有口头表达类活动、阅读类活动、书面表达类活动和社会实践类活动等4部分组成。  一、口头表达类活动  1、一句话新闻。  让学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