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和对策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dk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学生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有效的课外阅读可以起到巩固学生课内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可以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课外阅读;现状;对策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从目标要求来看,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然而很少有学生能达到规定的阅读量,究其原因,是许多学生不爱阅读,甚至害怕阅读造成的。
  一、当前小学生阅读现状
  1.对课外阅读缺乏正确的认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和家长对“阅读”这个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误区。他们认为,阅读就是指读好语文书,只要钻透那薄薄的一本语文书,认真上好那短短的一节语文课,做对那无数的练习题,那就算是高枕无忧了。有着这样错误的认识,他们自然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了
  2.缺乏阅读的时间和精力
  小学生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在“考试猛于虎”的今天,孩子们的时间表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早上至下午都是坐在课堂里上课,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则是在题海中苦苦挣扎,双休日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种培训班在等着他们。在这样情况下,试问他们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轻松地“享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吗?
  二、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
  (一)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先利用时间向学生宣传和介绍古往今来众多伟人因爱读书而最终有所成就的轶事,如陈毅吃“墨水”,毛泽东闹市读书等故事,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向他们学习的志向;教师还可利用班会课、文体课等时间给学生讲各种有趣的故事或者组织好书推介会,让学生感受到课外知识的奇妙与有趣,从而爱上课外阅读。
  (二)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养成良好习惯
  阅读时间是阅读质量的保证。教师要帮助孩子们合理的安排阅读时间,保障他们的阅读精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固定阅读时间
   每天安排“师生共读”时间。一到时间,大家都坐在教室里,手捧自己心爱的课外书籍,静心阅读。刚开始时我是采取强制手段,每天要检查人数,检查是否带了书籍,检查阅读态度是否端正,可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惊喜地发现,这些检查渐渐的都不需要了,甚至有好多学生纷纷提前来到学校进行课外阅读,他们说:读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2.压缩课内阅读时间
  我在备课时,仔细地钻研教材,锁定教学的难点和精点,提高课堂的效率,节约课堂时间。在此基础上,我将每周五的语文课开辟出来,改为“阅读指导、交流课”,专门用于对孩子们进行阅读的指导,让他们就自己所阅读的书籍进行读后的讨论。事实证明,这样不但没有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让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倍增。
  (三)营造宽松氛围,追求开放的阅读方式
  1.阅读材料,自由选择为主,经典推荐为辅
  孩子们感兴趣的书有两种:(1)符合孩子年龄特征,能满足他们心理需求的书。(2)能紧跟时代发展,适应时尚潮流的书。對于阅读材料的选择,让孩子们自主选择并不等于教师就放任自流。对于一些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图书,如一味追求恐怖、刺激,宣传不健康的生活趣味的书籍,教师应绝对加以制止,而对于一些经典名著则应进行积极的倡导、宣传。
  2.减轻阅读负担,享受其中乐趣
  课外阅读本是一件随性而为的人生快事,但目前很多孩子的课外阅读却被人为地套上了“枷锁”,很多教师急于看到课外阅读的成效,便做出了许多硬性的规定,如摘抄优美经典的句段甚至背诵,繁琐分析好字好词的意义和作用等。这种“揠苗助长”的方法,无形中增加了孩子们课外阅读的负担,让他们对这种“辛苦的阅读”厌恶起来。其实,课外阅读很大程度是一种随性阅读,而阅读的成果处于一种“无心插柳柳成阴”的状态,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给孩子们的阅读创造出一种宽松、自在的阅读环境。
  3.珍视学生独特体验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受个性、阅历、知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孩子们对读物的解读也必然是会有一定的差异性。如,在《哈利.波特》中,有的孩子读到的是智慧,有的孩子读到的是魔法,有的孩子读到的是勇敢,有的孩子读到的是正义……这种阅读的差异性正说明孩子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去了,包含了他们真正的情感和思考。作为教师,要慎重将成人的体验强加给我们的孩子,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是鲜活的,才能真正植根于孩子的生命之中。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课内阅读更为重要。在倡导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更有着责任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爱上读书,为他们的人生奠定成功的基础,做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人。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可以巩固孩子课内所学的读写知识;可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陶冶情操,促进其健康成长;可以提高孩子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我国民间民族舞蹈的发展与传承也在日益增进,民族舞蹈不仅充满了不同民族人民的文化与情怀,也彰显着各个民族的精神和气质,是一种可以充分展现我国各个民族特质的舞蹈艺术。我国民族舞蹈的历史源远流长,与世界上其他拥有悠久传统的民族舞蹈一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表达内容和艺术形式都非常丰富。本文就我国一些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背景展开探讨并作出简要分析,期以更好地传承我国民族民间
期刊
期刊
正如没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就没有小说,没有不断变化的人物冲突,就没有戏剧一样,没有意境,也就没有了诗歌。这里讲的“意境”是从艺术表现的更高美学范畴来讲的。在诗歌创作中,它是精巧构思的结晶,是诗人所描写的客观事物(“境”)与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意”)的总和。简单的说,就是“情与景会,意与象通”。  真正的好诗,应该是“意”与“境”的统一。用美学家李泽厚的话来说,“意”,就是“情”与“理”的统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环境改变,关系营销理论突破了传统营销理论的桎梏,成为21世纪企业营销的指导思想。由于对它的认识不够,使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始终停滞不前。本文在结合各个实例的情况下,从最根本的“承诺—信任模型”分析了处于社会经济大环境中企业营销活动的发展趋势——合作,以及以合作为中心的关系营销策略。如果企业能够有效运用关系营销策略,将会增加其核心竞争力的持久度,实现稳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关系营销理
期刊
1924年,中国的美学范畴里,从此多了一个词,那就是“幽默”。幽默一词最早由林语堂先生从英文HUMOUR音译而来。不仅如此他还将其广而播之使之普及。在中国文坛中,林先生对幽默理解最为透彻深入,因此也是对幽默运用最得心应手的作家之一。他也把这一词汇当成了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幽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然而现代人所理解的幽默,往往只看到了“有趣或可笑”,而忽视了 “意味深长的”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是通过解读《啼笑因缘》中樊家树的爱情经历来分析其婚恋观的变化,从而揭示出樊家树所代表的现代知识分子思想意识中的表层现代化及其产生的社会原因。  关键词:樊家树;婚恋观;表层现代化  樊家树婚恋观中的现代化成分  樊家树作为一个前往都市,接受新式教育的青年,接受过新思想,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多金但是并非纨绔子弟,性情又是极温厚,有着进步的道德情操。表面上看,是一个具有现代性的男性形象。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平凡的世界》为对象,从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文本层次;语言特色;形象设计;文学意蕴  早在三国时期,经学家王弼在诠释《周易》的时候就曾提出了关于文本层次的观点,《周易略例》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尽管对于现代意
期刊
地方人大如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作用,既不偏离人大的职能,又灵活有效地运用自身优势,做活做新人大工作,应当借助五种力量.
摘 要:杜威主张教育即生长,生长的目的是更多的生长教育过程以外无目的。教育目的寓于教育过程教育活动之中。杜威的教育思想在19世纪20、30 年代对我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的教育改革。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在中国的传播并非一帆风顺,也曾经遭到人们的质疑和批判。经过实践的验证,证明其重要性,杜威教育思想又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关于杜威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有过争议,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本文主要从杜
摘 要:史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它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很大,它可再现历史场景,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了历史教学内容的难度,简化了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史实,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但在教学使用中,也要慎重有区别的运用。本文从史料在历史课堂中的作用和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这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诉。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史料;运用  “史料’是指谈论和研究历史时所依据的材料,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