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啼笑因缘》中樊家树婚恋观的表层现代化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enhan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是通过解读《啼笑因缘》中樊家树的爱情经历来分析其婚恋观的变化,从而揭示出樊家树所代表的现代知识分子思想意识中的表层现代化及其产生的社会原因。
  关键词:樊家树;婚恋观;表层现代化
  樊家树婚恋观中的现代化成分
  樊家树作为一个前往都市,接受新式教育的青年,接受过新思想,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多金但是并非纨绔子弟,性情又是极温厚,有着进步的道德情操。表面上看,是一个具有现代性的男性形象。这样一个新时代的青年,婚恋观也会与时代主流稍有不同。他爱上的是一个社会底层,以唱大鼓戏为生的美丽女子沈凤喜,而不是多金妖娆充满洋味,看起来门当户对,且与凤喜长相极相似的何丽娜。他做出这样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被凤喜身上的自然美,朴实,纯真所吸引,是遵循自我想法,没有过多在意门第的表现。
  樊家树与沈凤喜正式交往的转折,基本上是从全书的第二回开始的,具体点说,是从樊家树一番心理挣扎后开始的。从他的心理挣扎过程,亦是可以看出樊家树的婚恋观如何。
  首先是在该段前,樊家树偶遇沈凤喜,对其一见钟情。抛却门第向往自由恋爱,突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鼓励凤喜接受新式教育。并且与凤喜交往的过程中专心待人。加之其性情温厚,比较尊重凤喜的想法。这一切恋爱观念都是带有现代意识的。
  其次是“一个人受了声色的刺激,不是马上就能安帖的”这句话主要是承接上文樊家树与何丽娜共赴舞会,充满暧昧气息的相处时刻。因为受到舞厅气氛以及何丽娜具有攻击力的魅力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复。但是,这番声色刺激后,樊家树躺在床上苦想的竟然不是何丽娜而是沈凤喜。从这点似乎可以映射出,凤喜在家树的潜意识里可以说才是“声色刺激”的代表。这一点从家树第一次见凤喜也可窥见。“来了个十六七岁的姑娘,面孔略尖,却是白里泛出红来,显得清秀,梳着覆发,长齐眉边,由稀稀得发网里,露出白皮肤来。……虽然十分寒素,自是有一种清媚态度,可以引动看的人。”樊家树爱上凤喜是一见钟情,一见钟情的基础是凤喜的“色”。在二人社会地位,精神素养,兴趣爱好均有较大差距基础上,凤喜的“色”是维系其关系的关键。但是倘若能够承认性欲是婚恋交往中重要的一部分,承认自己的欲望需求,发现本真的感受,不再压抑天性,也是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之一。
  但是,樊的这种看重“声色”的表现是建立在占有女性美貌,强制拥有的男权主义基础上,偏重于纯粹的需求满足,反倒丢失了更高层次的——尊重女性的人文关怀,使得其现代婚恋观念停留在表层上。
  婚恋观中的表层现代化
  之后,樊家树又将何丽娜和沈凤喜做比较,得出的结论是“美人的身份,是以金钱为转移的。”可见,金钱同样刺激到了樊家树的婚恋观念,并且是隐藏在“声色”之后根深蒂固的。也可以一定程度地解释为什么樊家树没有选择何丽娜而是沈凤喜。对于家境殷实的何丽娜,樊是没有十足地把握能够将其控制住,没办法在其面前用金钱来显示自己男人崇高的地位。而对于家境赤贫的沈而言,樊是她唯一依靠的大树,是可以用来仰望的,这样的认定对于樊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也会有后面的,樊“借此去探探她的身世”,供凤喜上学,给她买东西,送零花钱。他在潜意识里承认,金钱是维系二人走下去的关键。事实证明,当沈凤喜收到刘德柱的金钱诱惑时是有一瞬间的动摇和长时间的纠结的,“我若是跟他开口,要个一万八千,决计不成问题,他是照办的。我今年十七岁,跟他十年也不算老。十年之内,我能够弄他多少钱!”沈凤喜有这样的动摇,可见她和樊家树之间的爱情并不坚固,金钱是其重要基础。
  此外,樊家树还有一个重要的婚恋观念是要“物品化凤喜”。当他和凤喜在一起时,是希望能够在沈惊人的美貌外披上一层文化的外衣,按照自身的想法将凤喜打造成为中意的“物品”。樊家树看似为凤喜着想“这女子实在可人意,只可惜出在这唱大鼓的人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温柔之间总不免有点放荡的样子。”“等她上学之后,再加上一点文明气象,就越发的好了”但实际上是在为凤喜的“色”披上一层文化的外衣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对凤喜的爱是建立在欣赏占据改造沈的“声色”基础上,具体实施的手段就是金钱。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否定其无私奉献,帮助他人的行为品质。
  但是在樊家树的恋爱观中,永远无法拔除的是那种男人对雄性的莫名夸大,他要以其强悍的金钱手段来救凤喜于困顿之中,完完全全以一种英雄之态去爱,男权的意识比较浓厚。他的現代恋爱观也仅仅是停留在表层。
  表层现代化的失败
  相比与樊家树,另外一个与凤喜有着情感纠葛男人——刘德柱,其婚恋观就更为简单粗暴。他的婚恋观可以说是樊家树的本质版。回归到了人作为动物的原始的欲望当中去。刘德柱第一次见凤喜时“浑身的汗毛管向上一翻,酥麻了一阵,不料凭空走出这样美丽的一个女子来。”而凤喜首次会面刘德柱的地方也是极具情色欲望意味的浴室。刘德柱贪图凤喜的美貌,用金钱直接诱迫,把凤喜关在家里不允许其飞离自己的牢笼,像对待一个物品一样随意玩弄。刘的这种婚恋观念是直接暴露出来的,不用外在修饰,赤裸裸地建立在情色基础上。女性于他而言是完全被物品化了。
  樊家树不同于刘德柱就在于他是披上了文化的外衣,是拿软刀子,温柔怜惜地对待凤喜,是刘德柱的进化版,披上现代性外衣的婚恋观,但是从实质而言,是一种本质的两个层面,都是男权色彩浓厚,使女性惨遭压迫。
  刘德柱的名字谐音是“留得住”,凤喜最后还是在表面上被霸道原始的刘德柱占有。可见,只是披上现代性外壳而没有改变本质,力量是极其微弱的,是不会真正拥有现代意识的,理想中的美丽状态往往还是会被原始的落后的力量所吞噬。
  樊家树之所以会被困在现代化的表层,离不开大的社会环境。当时中国处于西方文明强烈入侵的时刻,中国传统文化遭到冲击和质疑。在面对双层文化夹击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完全西化或者固守传统。因此,可以说中国近代社会是缺少属于自己的近代文化的。而樊家树正处于这样一个时期,现代都市生活与传统道德心理相冲突使他困在现代化的表层,没有出路也没有可以接纳自己的文化氛围。种种原因造成了他婚恋观中的表层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程勇攀.被隐藏的恋爱观——解中樊家树形象[J]名作欣赏,2014,12:41-44.
  [2]蒋慧琳.啼笑“非”缘——《啼笑因缘》中三个女性形象解读[J].沧桑,2005,04:129-130
其他文献
学习书法的过程归结起来,要经历两个阶段,即临摹与创作.临摹是书法艺术创作的模仿阶段.学书之道若不以临摹古人法帖筑基,其所行则必不远矣.rn黄庭坚有云:『古人学书不尽临摹,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公民道德建设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群众文化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基于群众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为如何促进群众文化深入开展提供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健康发展。  关键词:公民道德建设;群众文化;作用  近年来,国民和社会逐渐意识到道德建设重要性,因此如何推行公民道德
期刊
清代乾嘉之后,金石学开始兴起,至道光、咸丰年间大兴.金石小学与政治相关甚微,故而成为文人学者探究学问的入口,对碑版进行专门搜集和著述的士人数量大大增加,此时期出土的碑
期刊
摘 要:莫言在我国当代文学作家中,是一个喜欢追求文体实验以及创新的作家,尽管来自农村,但却是我国现代文坛中最具创新的作家。莫言在不同时期所著的小说文体风格不同,但是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一直坚守着美学原则,因此,他的小说常是以最为独特的文体风格见长,能够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为此,本文就将对莫言小说的文体风格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莫言小说;文体风格;探讨  莫言小说在民间化
期刊
摘 要:泰国文学,无论是早期的还是后来发展的,无论是口头文学,还是书面文学,无论宗教文学宫廷文学,还是民间文学,都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反映,都反映了真实社会的真实现象。人们可以通过阅读了解其真实的历史背景,真实的历史现象、人们追求新生活的种种艰辛及真实的社会风情。人们通过作品还可以了解人们的善良,享受作品所带来的美丽语言、美丽构思,赞扬美好的人物。  关键词:泰文学;真;善;美  早期的泰国文学与宗教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我国民间民族舞蹈的发展与传承也在日益增进,民族舞蹈不仅充满了不同民族人民的文化与情怀,也彰显着各个民族的精神和气质,是一种可以充分展现我国各个民族特质的舞蹈艺术。我国民族舞蹈的历史源远流长,与世界上其他拥有悠久传统的民族舞蹈一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表达内容和艺术形式都非常丰富。本文就我国一些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背景展开探讨并作出简要分析,期以更好地传承我国民族民间
期刊
期刊
正如没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就没有小说,没有不断变化的人物冲突,就没有戏剧一样,没有意境,也就没有了诗歌。这里讲的“意境”是从艺术表现的更高美学范畴来讲的。在诗歌创作中,它是精巧构思的结晶,是诗人所描写的客观事物(“境”)与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意”)的总和。简单的说,就是“情与景会,意与象通”。  真正的好诗,应该是“意”与“境”的统一。用美学家李泽厚的话来说,“意”,就是“情”与“理”的统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环境改变,关系营销理论突破了传统营销理论的桎梏,成为21世纪企业营销的指导思想。由于对它的认识不够,使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始终停滞不前。本文在结合各个实例的情况下,从最根本的“承诺—信任模型”分析了处于社会经济大环境中企业营销活动的发展趋势——合作,以及以合作为中心的关系营销策略。如果企业能够有效运用关系营销策略,将会增加其核心竞争力的持久度,实现稳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关系营销理
期刊
1924年,中国的美学范畴里,从此多了一个词,那就是“幽默”。幽默一词最早由林语堂先生从英文HUMOUR音译而来。不仅如此他还将其广而播之使之普及。在中国文坛中,林先生对幽默理解最为透彻深入,因此也是对幽默运用最得心应手的作家之一。他也把这一词汇当成了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幽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然而现代人所理解的幽默,往往只看到了“有趣或可笑”,而忽视了 “意味深长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