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初中物理边学边实验教学

来源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f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多年来,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切实贯彻“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真正把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看待,比较多地采用学生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我们觉得仍然要加强边学边实验教学,充分发挥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功能。
  
  一、边学边实验教学的特点
  
  所谓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以下简称“四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
  边学边实验教学是一种低容量、高密度思维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因材施教,切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课。容量是指一节课内运用新概念、基本规律、技能、科学方法的多少。高密度思维是指学生在一堂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并能充分地开展思维活动。
  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若比较多地采用边学边实验的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四动”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就能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促使大脑对各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
  边学边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做、学生看的那种因学生处于消极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由于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自己做实验,还可以讨论讲述,因此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边学边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可以自定学习步调,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阅读教材,实验现象观察不清楚时,也可以反复做几次,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问老师。同样,由于可以自定学习步调,优秀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充分展开,自己可以学得深一点,多学一点。可见,边学边实验不仅使全体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既获得知识,又提高能力,而且解决了将课堂教学统得太死,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不能因“人”制宜的弊端。
  
  二、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功能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提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边学边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据对试验班毕业前物理学习兴趣的调查,喜欢物理的占86.4%,不喜欢的仅占2.7%。从初二到初三,学生对物理一直感兴趣的占34.8%,一直不感兴趣的仅占6.8%。
  在学生所学的7门主课中,物理是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之一。
  (二)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习方式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学生通过听教师讲授,能够记住10%~20%;学生如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够记住30%;如果学生既能听教师讲,又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记住50%;如果学生看到实物或现象,自己又描述过,便能记往70%;如果学生既动手做过,又描述过,则能记住90%。而边学边实验,既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又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最后自己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显然,这样的学习过程属于上面所说的最后一种情况。可见,边学边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提倡手脑并用的学习方式。他在《手脑相长歌》中写道:“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
  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老。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出边学边实验,提出“四动”,正是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去实践的。我国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动手的机会太少。开展边学边实验,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因此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四)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物理的方法
  边学边实验的学习探索过程,更接近人类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因此,我们主张将课堂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主动学习的活动场所。
  在教师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兴趣(情感领域)、知识(认知领域)、能力(动作领域)等各种心理因素融为一体,使他们在直接参与边学边实验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实验是获得物理事实的根据;实验是检验假设真理性的标准;逐步领会科学家是如何通过物理实验获得物理事实,并从而得出概念和规律的。可见,通过长期边学边实验的训练,学生将会逐步掌握物理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边学边实验,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要设计好边学边实验的阶梯,帮助学生步步深入。既不要使学习的跨度过大,使学生无从入手,又不要使学习的跨度太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设计边学边实验的方案时,应注意了解学生实际,对实验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遇到的困难等,都要作充分的估计和准备。例如,在进行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时,教材的安排是先把鸡蛋放在浓盐水中,观察它的漂浮;然后在浓盐水中加清水,观察鸡蛋的悬浮和下沉;再加入浓盐水,观察鸡蛋的上浮在实际操作时,加入清水的多少不容易掌握,会出现由于一下子倒入过多的清水,鸡蛋就下沉到杯底,而看不到悬浮现象,再加浓盐水时,鸡蛋就可能上浮不起来。有的老师在设计边学边实验方案时,作了如下的改动:让学生先把鸡蛋分别浸没在清水和浓盐水中,观察鸡蛋的下沉和上浮,分析鸡蛋的受力情况,得出下沉和上浮的条件。接着让学生缓缓地向浓盐水中加入清水,观察悬浮现象,分析得出悬浮条件,然后讨论为什么鸡蛋在清水中和在浓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为什么漂浮时和悬浮时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而受到的浮力却相同?这样处理,不但实验成功的把握大、效果好,而且学生容易理解。
  
其他文献
高考复习,犹如登山,既要心怀高远,又需脚踏实地,一步一阶;凡盲无目的、心浮气躁者,只能望顶兴叹。面对高三,每一位同学都应以平和的心态、坚定的意志、正确的方法来保证高三
一、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数学作为各科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事物的判断分析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抽象性和严密性是初
一、“知人”才能“善任”优化组合教师,做到人尽其才,首先就要了解每一位教师,这应该是园长的基本功。知人者智,只有“知人”才能“善任”。知人是优化组合的前提。作为领
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最基本的不等关系式,是进一步学习不等式和其它一些数学知识(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函数定义域的确定等)的基础:为使学生能较深刻地理解这部分内容。下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知倾向,是获得知识的内在动力。它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浓厚,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异常活跃,学习活动就会随之变得愉快,也就能高效率地掌握知识技能。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激发、提高、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轻松、愉快、自主地学习。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提
新课改要求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全面发展。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尊重学生个体,改变以往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实施新课改的方案与措施。    一、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现阶段,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偏离和违背教师正
普洱茶作为从古流传至令的历史名茶,诞生于世界茶乡云南这块得天独厚的沃土之中,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演变,达官贵人的豪派,文人骚客的风雅,仙道僧尼的脱俗,平民百姓的解渴,几
以能本管理取代人本管理,已成为当今企业管理的大趋势。但要真正推行能本管理,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一些优秀企业的实践看,除要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外,还必须在搞好制度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牢记一点:我们编的是母语教材,是供中国的小学生学习的,那么,它就应该符合语文尤其是中国语文自身的特点,应该符合中国儿童学习语文、发展语言的心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治科(江苏卷)终于浮出水面,试卷的一个重要亮点是新增加了约13%(19分)的综合探究题,很好地贯彻了江苏政治科《考试说明》的要求。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