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和尚”有水吃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v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的界限只是根据学习的需要而设定的,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纯粹的政治、历史和地理,三者是相互交织在一起。与学科渗透类似的说法有跨学科、学科整合、学科综合、学科联系等,虽然语言表述不同,但从与中学教学的结合来看,它涉及的是学生初中阶段所学的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这个方面。他们都是指在不同学科之间进行横向知识沟通与融合,最终产生“杂交”优势。“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担水吃,三个和尚有水吃”,就是政史地三个学科横向联系与学科渗透的妙处。
  一、学科渗透教学是现代科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从现代科学发展的特点来看,一方面学科越分越细,门类越来越多,知识总量的增长越来越快。另一方而学科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交叉日益加剧。综合这两个方面趋势并存的情况,如何以有限的时间去掌握和应用无限增长的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的知识,是现代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所面对的社会问题,已很难只用一门学科或几门学科零散的知识加以解决,都需要具备应用多门学科知识的综合。目前,人类社会有两大问题,即政治要思考解决的和平、发展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地理上的人口、资源、环境的三个问题,而解决的方案,又不能不从历史上去找经验和启发。所以,必须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思路去全盘考虑。
  二、初中政史地学科渗透的必要性
  由于政史地教材和内容的篇幅限制、由于课程资源开发的需要,为达到有效性学习,需要学科渗透。第一,由于受课时和学生接受能力所限,中学政史地教材一般极其简明,就带来不可避免的两个缺陷,一是前后知识间的连贯性较差,相关背景材料缺乏,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困难。比如,我们讲抗日战争时,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初中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铺垫,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二是对知识、观点、相关理论缺乏详尽的分析和阐释。比如,讲中国为什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让老师的讲解很费口舌。第二,新课程告诉我们,教材不是“圣经”,而是一种“材料”,教学应赋予材料“第二生命”。现行单科教材局限于学科等因素,存在着很多空白,而这些空白处恰恰是另一些学科的长处。比如,地理讲中国的邻国时,我们的周边四面楚歌,都和我们有过节,印度、越南、俄罗斯,日本等,为什么?因此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需要。
  三、政史地学科渗透的可行性
  历史、政治、地理是三个独立存在的学科,各有其学科特点,政治和历史学科同属于人文学科。地理学科则兼有自然和人文的学科,三科具有相通的教育属性和教育目的。
  1.从学科性质看,三者具有关联性
  仔细研究三科的教学目的和课程标准,可以发现,历史研究过去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它是说古论今;地理是研究现在的人地关系的,它是谈天说地;政治是研究现在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它是知道行路。政治讲究知行合一,它是寻道问路之学,解决知得困惑,行的走法的课程。三个学科的落脚点是学生,着眼点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人类生活是由昨天、今天、明天组成的,历史是人类的昨天,地理是人类的今天,政治是考察今天,展望明天。他们都统一于人这个中心。
  2.从教育手段上看,三科具有一致性
  通过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多角度、多学科、全方位的了解和学习,使学生深刻地了解自然和社会,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历史、政治、地理三科在与社会现实的结合要求上看,三科均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教学目的;在教学中,三科都要求实行开放式教学,面向世界、面向生活、面向未来,否则,这些学科的教学内容就会变的抽象深奥、枯燥乏味,也就会失去学科指导实际的意义。
  3.从教育目的看,三科具有相通性
  历史、政治、地理学科都强调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能够进行知识整合的能力,能够应用发展的、辨证的观点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
  通过历史的学习,让我们认识过去历史长河中的许多人,他们曾经跟我们现的人一样,拥有鲜活的生命,丰富的感受,复杂的内心,他们与我们一样有着五脏六腑,一样的七情六欲,他们经历过、生活过,他们创造了、谱写了历史,正如我们现在也正在生活着、体验着、创造着历史一样,他们曾经的故事成为了我们书本上的文字,让我们玩味,思索。
  历史讲究“鉴”,以史为鉴,以过去为鉴,以前人走过的路为鉴,从而走好现在走的路。
  通过地理的学习,让我们的眼界更宽,世界更大,让我们了解家乡,了解世界。让我们随着地理的学习,走出兰州,走出甘肃,走出中国,走向世界。随着地理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们周围的自然,知道了人与自然要和谐。地理讲究顺,人和地和谐,天人合一,人顺应自然,人顺应天时,人才能更好的活着,社会才能更好的发展。
  通过政治的学习,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世界,了解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处理好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从而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们的生活一天天进行着,我们的心灵也要不断调整,思考生活,思考人生,思考世界,从而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苏格拉底说“没有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让我们做一个有根、有情、有心的人,过有意义的生活,有一个积极快乐的人生。政治讲究和,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己的和谐,这样人际关系是温暖的。
  三科渗透融合,学习历史让我们有了长度,学习地理让我们有了宽度,学习政治让我们有了高度。如此长宽高结合,我们便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人格完善,精神充实,世界丰富,从而拥有了一个不一样的生命、人生、世界。
  综上所述,在初中政史地三科之间进行学科渗透很有必要。在课堂上,有关知识的讲授,不局限于本学科的范围内,换个角度,换个思路,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的视野要宽,挖掘要深,讲述要活,这样才能让学生拓宽思路,在学习中增长见识,丰富体验,体会趣味。
其他文献
因材施教是一条重要的教育理念,在以艺术特长培训为主体的校外教育中更加受到重视。以大连市青少年宫为例,从选材和施教两方面具体阐述了校外教育应如何落实好因材施教。  校外教育因材施教特长培训“因材施教”语出《论语》,意思是根据学习人资质不同施加相应的教育。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从孔子时期一直提倡至今,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因材施教越来越受到学校及家长的重视。在校外教育阵地中,成千上万的孩子带着他们的
古诗词不仅是语言艺术的精髓,而且深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学习古诗词不仅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与审美情趣,同时也是中考必考的题型之一。  诗歌赏析中学语文教学攻略2012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的诗歌赏析题让许多学生和老师大跌眼镜。学生抱怨背了那么多试题,怎么一题也没背到?老师也后悔莫及,怎么不按“招数”出牌呢,每年不都是按《中考指南》诗歌赏析的范围内的诗来出
幼儿语言教材中有相当数量的文学作品利用艺术语言,形象地描述事物,其中的人物形象、动作、景象具体而生动。通过文学作品,尤其是故事、儿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是非常有效的。语言教学形象思维想象力培养语言教学存在两种思维,即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想象作为形象思维的一种,它的实质是表象的再造过程,包括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是以丰富的表象储备为基础的。幼儿语言教材中有相当数量的文学作品利用艺术语言,形象地描述事物,
一、行动学习法的理论内涵  行动学习法是一个建立在工作、实践基础之上,以组织面临的重要问题作载体,以解决组织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和提高组织工作绩效为导向,把反思与行动相互联系起来,涵盖计划、实施、总结、反思,进而制定下一步行动计划的循环学习和工作过程。行动学习法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培训方法,1991年开始受到我国培训机构的关注,为顺应现代培训的发展趋势,国家行政学院从2006年开始将行动学习法应用到中、
【摘 要】 C语言程序设计学习与教学本身枯燥、难懂,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并找出一条比较可行的教学方法,越来越为广大计算机教师和程序编制爱好者们所关注。笔者总结了最近几年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经验,与大家进行探讨。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方法 资源整合     C语言是一门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对于学生来说,C语言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和概念都是全新的,学生接受起来很困难。那么,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过
民国时期的《开明国语课本》由叶圣陶先生编写、丰子恺先生绘图及手书,始终坚持儿童立场。虽然这套小学语文老教材出版距今已有80年,但在实施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背景下,仍给予我们很多启示。  小学语文开明国语课本儿童立场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凭借,也是教师、儿童和作者、编者进行交流对话的媒介。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甚多,但对小学老课本的研究甚少。事实上,有些小学的老课本很有意思,从内容到形式,非常符
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了教学的优化。  多媒体资源合理利用阅读教学深化理解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实施教育,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因此,必须通过运用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非常形象、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和
[摘要] 在实施美术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教学的机智、采用随机教学策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需求,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引导到有序的学习活动中来,使其在富有趣味的活动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 低年级 美术兴趣 培养    一次因为临时的换课走进教室,学生得知上美术课欢呼雀跃,我却一脸茫然;一次和亲戚吃饭,从亲戚口中得知:有个平时默默无闻的女孩子最喜欢上美术课,她家墙
随着课改的再一次推进,越来越多的校长开始“回归”课堂。校长要成为教育教学的实际领导者和管理者,拥有听课评课的“话语权”,就必须高效占位,科学定位,给予执教老师以专家型、伯乐型和管理型的评点。听课评课占位定位话语权策略一、校长听评课“话语权”背景的提出  (一)校长听评课的必要性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区域,聚焦课堂教学,深化课改,教育从行政管理到科研指导都定位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一指向,让听课
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历史,有着13亿人口的大家庭,有着同一个复兴之梦,这个梦就是让中华民族成为全世界最强大的民族之一,也就成为了21世纪的所有中国人努力奋斗的宏伟目标。作为这个时代的一名普通党员教师,心中最朴实的中国梦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成为能为我们的国家不断做贡献的普通建设者。  中国梦教育公平社会关爱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历史,有着13亿人口的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