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967824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对于一个人十分重要,特别是我们今天的中学生,他们的思想较复杂,这些学生都存在不同的情况:有的家庭条件好,他们的生活无忧无虑,这部分孩子所需要的东西,父母都是尽力满足,但父母却不知道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些孩子,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为别人着想,一旦有一天父母不能满足他们,便大闹或闷在心里气;二是单亲家庭或是父母离异的家庭中的孩子,由于家庭结构的欠缺使这样一部分孩子在人格心理上不健全,他们吸烟、喝酒、赌博、打架斗殴,以此来和家长老师对抗,加上父母少走进他们的心里,他们的性格变得孤僻,冷漠;三是家庭条件一般,父母对他们报很大希望,更有的父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们,父母不断施加压力,孩子不但学不好反而产生厌学情绪.继而产生了逆反心理,他们不知道国家对他们的关心,不理解家长对他们的关爱,甚至对老师的良苦用心有抵触情绪。面对这样的孩子,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不把情感教育放在首位,则很难对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更难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因而,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当以渗透情感教育。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1.教师充分发挥情感渗透的主导者作用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语文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情感修养。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本身就是人格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只有在平日里,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受各种生活情感,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否则,缺乏良好的情感修养,就无法实现教师自身行动的感染性和教育性,更谈不上使教学放射出艺术之光。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优美的教学语言打动学生心灵,激发情感。古人云:“情乎于辞”,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语气、音调、速度、停顿等方法来控制课堂气氛。因而,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应饱含热情,力求简洁明了,绘声绘色,绘情绘景,生动而形象地传达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在讲授茅盾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白杨礼赞》时,不妨讲讲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故事:杨靖宇在和敌人周旋了几个昼夜后壮烈牺牲,残暴的敌人解剖他的遗体时发现,他的胃里竟然是树皮、草根、棉絮,使得敌人目瞪口呆。杨靖宇就是千千万万抗日军民“用血写的新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教师以沉重严肃的语调讲述这个故事。其实是为《白杨礼赞》的讲述做情感导控,让学生明白作者赞美白杨树是运用象征的手法赞美抗日军民质朴坚强、团结一致、力求上进的精神。以情激情,唤起学生对抗日军民的崇敬和赞美。
  2.结合教材利用画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强调,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他们的引路人,但重要的是后者,要的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创造一定的条件,通过学生的感觉器官感受和体验,探究情感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语文中的情感因素,正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一些课文都能在学生的亲身经历下进行,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例如《背影》、《散步》等一些深感人的文章。在生活中我们都可见结合生活运用课件把这些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在欣赏和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被触动了,此时让学生回忆自己类似的经历,谈谈感受或写写体会,这样对课文的理解也就解决了。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和手段,调动学生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作为教材,它具备了情文并茂冰心说过:“文章写到了有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他所描述的人、物、景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他的抑制不住冲中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东抄西袭的语言,乃是代表浓厚真挚的情感,独特的语言”(《关于散文》)。在水一般清澈的冰心的散文中,我们不是可以感受到火一样炽热的感情波涛吗?由此可见,我们语文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需要,在备课时,挖掘这些因素,备出情来。比如教学《回延安》时,根据诗人“思念延安,赞美延安”这一情感因素,挖掘“母亲延安”对中华儿女的养育之恩,对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产生对母亲延安的赞美、热爱之情。
  在教学中,还可利用其它教学工具对学生进行情感切入。传统的语文教学依靠的是“两支粉笔,一张嘴”,毫无疑问,此种教学方法只能陷入机械地灌输知识的一潭死水之中,这种语文教学,根本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所以,在教学中,须注意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把象《荷塘月色》这样优美的散文,用图、文、声、像并现的办法,体现它的语言美、意境美和音乐美,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的刺激,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在教学中,还可用实物来激发情趣,调动情感。如教读《景泰蓝的制作》,与其费许多口舌去介绍“景泰蓝”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不如去找一个景泰蓝的茶杯给学生展示,一看就明白了。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教师也可免除唇舌之苦。
  4.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创设情境,运用多种教法,能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有可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一段音乐、一个表演可能使学生内心愉悦,一幅画面、一个好的问题也可能使学生思维异常活跃。例如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由于诗歌情感丰富,易于打动人,故可采用个人、集体反复朗诵的办法,让学生注意语调和表情,深入体会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总理爱人民这样的主题。教学《变色龙》时,针对人物的变化,可采用分小组、分角色表演的教学方法,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握了作者的感情基调,会收到常规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把情感教学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以教师的情感为中心,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看到萧萧的落叶会发出对生命的感慨,看到潺潺的流水会想到时间之宝贵,读到每一篇文章都会引起他们感情的共鸣,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 ;课堂 ; 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如果从夸美纽斯(1597--1670年)数起,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其优越性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而且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有效性普遍受到教师的重视。如何在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方法,在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的同时,又能保证教学有效地进行,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设计好化学教学方案  1.熟练掌握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对教材的高度熟悉,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这样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也就能就教学情况变换教学
期刊
“一位美国小学生的暑假作业是每天捡一小时废品;一位日本小学生的家庭作业是回家让妈妈抱三分钟;一位中国小学生的家庭作业是生字写3遍,词语抄3遍,练习七的习题做完。”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和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读起了这段话,不禁感叹:基本是课堂教学与练习的机械补充与延伸,基本是书面作业,基本是抄抄算算的中国小学生的家庭作业还能适应小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吗?因此,小学生家庭作业的改革刻不容缓。我结合自己
期刊
调查发现,不少乡村教师患有咽喉炎,鼻炎。此外患肠胃类疾病、颈椎和腰椎类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神经衰弱等疾病的教师也不在少数。生理健康状况调查数据显示,74.7%的教师表示患有慢性咽喉炎、颈椎病等生理疾病,只有16.3%的教师反映生理健康状况良好。此外,农村教师生理健康满意度如何呢?62.4%的教师表示对自己的生理健康状况感到“非常满意”或“基本满意”,29.2%的教师则表示“非常不满意”或“
期刊
我是一名英语教师,在农村初中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已有二十几年,教学中,我发现农村初中的孩子普遍感到记忆英语单词的困难,一提到背单词就头疼。可是在其他方面,我也常常发现平时没见孩子学唱歌,孩子却会唱不少的流行歌,歌词一个字也不会记错;没见他们学电脑,可是玩起电脑游戏来他们却是电脑高手,等等。他们这些特有的本领真让我自叹不如。究其缘由,恐怕只有一点,那就是兴趣。有了兴趣,孩子们学习时便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学
期刊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英语课作为一门实践课,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其他学科相比又格外丰富。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一、捕捉情感体验,引发探究兴趣  探究性学习要求创设有生命力的课堂,即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建构,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我们的教学要注意创设情境,善于捕捉学生的情感体验,诱发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与情感状态同教材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及情感之间的差距和矛
期刊
【摘要】要使营养需要与膳食供给之间保持一种平衡状态。各种营养素能满足运动员的运动训练,生长发育,生理等活动的需求。而且各种营养素之间保持适宜比例的膳食,也叫膳食平衡。均衡、全面、足够的膳食能提供人体的所需营养要求。所以运动员们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这是非常重要的。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就是每餐饮食必须要合理搭配,吃的东西食物要多样化。要根据项目特点,有计划的进行膳食调配,从而获得较合理的膳食
期刊
【摘要】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观察和试验无疑是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聚焦点。本文将从如何通过实验引导刚接触初中物理的学生入手,在发挥教师课堂主导地位的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物理学习思维习惯。  【关键词】物理教学 ;实验 ;学习兴趣 ;思维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初二的学生刚接触物理,好奇心强。而好奇心又是激励人们探索知识的起点,
期刊
【摘要】音乐教育的真谛是以音乐为手段,以育人为宗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从纵情歌唱、静心聆听、器乐训练、合作交流、师者形象等多种途径进行,从而对小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培养他们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自律的道德观念。  【关键词】歌唱;欣赏;器乐;活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期刊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许多科学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深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用自己对教学的爱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地接受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1、用“热身”活动引发学习兴趣。搞好课前“热身”活动。刚上课,学生思维没有转换过来,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句幽默的话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活跃课堂气氛,创造良好的
期刊